刘义
摘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根植于大学生群体的组织机构,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真正深入到大学生活之中,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工作中来,让体育俱乐部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俱乐部,这就要求在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覆盖所有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从选拔工作开始,建立与每个学生的联系,为体育俱乐部回归大学生群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 体育俱乐部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34-01
一、选拔机制创新
首先,大学生俱乐部选拔工作要形成覆盖全体学生的海选工作。在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开展之初,要联合学校宣传部门、学生组织、班级干部等群体,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广泛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班级群等渠道,发布俱乐部选拔工作信息。宣传工作要实现选拔工作信息的全面宣传,对选拔工作的制度、方式、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了解俱乐部选拔工作。
其次,在选拔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自我监管,组织成立选拔工作监督小组,对选拔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并实施公布监管结果,对违规选拔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严厉处分,保障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发动全校学生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确保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选拔结果和选拔过程信息,要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利用校园网、校园论坛、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媒介,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选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选拔结果,赢得学生群体的支持和尊重。同时,积极接受学生的建议,正面解答学生的疑问,最终形成得到全校认可的选拔结果。
二、管理结构创新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双层管理结构,要建立学校引导层,对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确保俱乐部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学校要组织具有体育专业管理经营的教职人员组成俱乐部引导管理小组,作为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力量入驻各个俱乐部,对俱乐部当前的管理乱象进行有效整改,迅速清除俱乐部管理改革障碍,为学生参与俱乐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接着引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俱乐部管理整顿工作中,对俱乐部现有的管理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对历史管理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完善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资料库。最后,引导小组要与大学生一起对俱乐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引导俱乐部学生管理团队步入正轨,迅速提升俱乐部管理水平。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调整,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基层管理团队,让大学生成为体育俱乐部实际工作的主要管理者。体育俱乐部大学生管理成员要积极与引导小组进行沟通,了解更多的俱乐部管理工作内容,在引导小组的带领下深入实践,掌握更多实践管理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最后,大学生管理团队要建立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以引导小组为媒介,与学校进行深度沟通,获得更多学校支持,有效改善俱乐部管理水平。
三、资源整合创新
整合资源创新就是要让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回归校园市场,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开辟更多支持渠道,加速俱乐部的成长。在传统的俱乐部管理中,学校是俱乐部发展的唯一资源支持者,脱离了学校的支持,俱乐部就很难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很多整体体育水平偏低的俱乐部经常由于缺少学校支持,而陷入发展停滞阶段,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鉴于当前俱乐部对学校资源的过度依赖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必须采取创新资源整合策略,引入更多外部资源的支持。一方面,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独立性,要建立以发展为主要管理目标的信念,不断寻求全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加速俱乐部的发展。将消极被动的发展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发展观念,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发展难题,积极寻找突破发展的渠道。另一方面,体育俱乐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所在环境的特点,谋求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为俱乐部发展引入更多资源支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根植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性组织,在学生群体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比文化、艺术类学生团体,体育俱乐部的竞技特点更为鲜明,是参与校际交流、社会交流的重要形式,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曝光机会。这种在校园市场中的独特优势,往往是很多外部企业和事业单位最为重视的优势,因此很多外部企事业机构都愿意与俱乐部进行合作,支持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深入沟通,获得与校外企事业机构的合作权利,主动邀请外部企事业机构参与到俱乐部的校内外活动中来,为俱乐部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體育俱乐部的全面发展和高速发展,尽快提升俱乐部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大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0-93.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