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农村流通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及消费热情的影响。采用有序Probit概率模型计量分析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文章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健全农村物流系统、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业等有效手段来完善农村流通环境,健全农村流通体系,以此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流通环境;有序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3-23-3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o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ural Areas in Henan
Ding Chaoxu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Taking some rural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rural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o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tention and consumption enthusiasm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rdered Probit probability model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of improving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in Henan province is that the circulation system of rural areas is not perfect. The article suggests to promote th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growth by greatly developing new rur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mproving the rural logistics system, improving the rural circulation service industry and other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ural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and rural circulation system.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ordered probit model
國家“十三五”规划和“互联网+流通”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健全流通体系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问题。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健全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河南省是中部地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 039万人,占53.15% ,而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却只占全省总消费量的1/5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健全,加深了河南省农村和城市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1]。为此,我们深入调研河南省农村流通环境和农民消费的现状,通过计量模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有意义的结论,为促进农村消费和经济增长献策。1 农村流通环境影响居民消费的问卷调查过程
基于对“流通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小组历时约两个月时间调查了包括洛阳市孟津县的朝阳乡、白鹤镇,信阳市的平桥区,商丘市的梁园区等在内的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调查采用结构化访谈和问卷结合进行。同时,我们对当地道路交通和流通体系等与农民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观察和分析,大致了解到了河南省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我们调查了400户农户,回收了380份问卷,形成了有效问卷320份。
2 流通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调查结果
2.1 流通体系的完善情况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分析
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家庭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有大约91%的居民其住所附近的流通体系都处于基本完善或完善的程度,而对于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其他9%的居民,其消费结构和其他居民有所不同,这导致虽然其住所附近的流通体系不完善但是其消费水平依然很高,这说明消费水平高的居民其居住地流通体系的建设水平也高。调查还得到:对于平均消费水平以下的居民,大约有82%的居民其住所附近的流通体系都处于基本完善或者极其不完善状态。居民有消费意愿但是没有可供消费的场所。可见,排除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影响外,居民消费状况与附近的流通体系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关系,村庄的便利店的建设和集镇的大型商场的建设以及一些其他流通体系越完善,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2.2 流通基础设施(水、电、交通等)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由图2中可以发现,对于平均消费水平以上的居民,有80%的居民其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较好或相对较好的程度。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道路、水、电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是由于在购物路程上花费的时间超过整个过程的一半,居民因此尽量减少消费或者避免消费。由此可见,对于河南省农村来说,要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那么与消费有着很大关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紧跟其发展的步伐,建设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设施。
3 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而言,乡镇的超市、农贸市场、便利店及夫妻店等流通组织作为农村消费品的流通渠道,所提供的商品不仅可以节约农村居民对消费品购买的搜索成本,而且代行了农村居民对商品的储存和保管的职能,这无形中对丰富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刺激农村居民消费起着非常大的作用[2]。从流通环境来看,流通组织的地点远近、规模大小和购物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时间和空间成本,也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于农村消费来说,流通体系的完善可以节约消费的各项成本。流通体系的存在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搜索经济等创造出节约交易成本的机会[3]。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提高现代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流通组织化程度提高而使商业活动的效率提高,有利于降低商品流通的交易费用,进而可以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4 流通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用流通交易方式、流通服务业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业态状况这几个方面的指标对流通体系进行衡量。在此用农民购买商品的主要途径作为流通交易方式的具体内容,用城乡产品价格/质量差别、假冒伪劣商品等反映流通服务状况,用农村的水电交通设施的建设情况来反映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用城镇和农村是否有一些便利店、大型商场和邮政快递配送系统来体现农村流通业态状况。农村消费指标变量用农村居民家庭年支出来衡量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表示。本文数据采用团队实地调查数据,并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到。
4.2 模型选择
本文实证分析是以农村消费水平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在选取数据和分析的过程中离散因变量模型是理想的方法。由于因变量农村居民年消费支出是一个有序的等级,所以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建模。模型中,采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Y(去除支出严重偏高或者偏低的异常数据),农村家庭平均年收入(Z)作为控制变量,其他流通环境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受流通体系的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本文把流通环境解释变量分成四组,各项内容为:
第一组为X1,是流通交易方式。按照农民日常购物的主要途径,将其分成四类,分别是超市、附近便利店、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这四类显示了在农村流通体系中,农民习惯于以何种方式进行消费。第二组为X2—X6,是流通服务业建设。城市和乡村的商品价格、质量的差别,流通体系中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流通体系的建设能否满足消费需求等方面反映了当地流通服务业的建设情况。第三组为X7—X8,是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选取水电和交通来反映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所在乡村交通是否方便反映了农民是否愿意更多地出门消费的意愿,所在乡村水电设施是否齐全反映农民是否愿意更多地购买家电类产品。第四组为X9—X10,是流通业态变量,农民在家是否网购过、所在农村是否有淘宝代购点,所在乡村设有城乡邮政物流分等配送服务机构,体现了流通业在农村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农民对于消费品的方便选择程度。
4.3 实证分析结果
4.3.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被解释变量Y是分类变量(均值是2.500 0),即农村居民年平均消费支出在15 000元左右。农民购买消费品的主要途径的均值为1.789 4,说明大部分居民选择附近的便利店或者村里的超市作为平时消费的主要场所。根据郝爱民(2010)[1]的研究,居民主要消费途径是传统集市贸易。
4.3.2 模型估计结果及其分析。分析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及热情的影响,进行有序probit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对居民消费模型进行分项解释:
第一,根据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抛开流通体系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年收入仍然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收入对农户家庭消费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第二,從指标中不难看出,农民消费意愿及热情与所在地的流通业的发展呈现正相关,且所在乡村或镇政府所在地是否有大型商场对消费的影响在流通业的种类中最大,现代流通业的建立可以明显促进农村消费。
第三,从表中可以看出,用水用电不便,交通不便对农户的消费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并抑制居民消费。水电交通设施越不完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越低。
5 结论与对策
通过本次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农村流通业态,流通组织配套设施、服务质量等因素对农村消费都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第一,农村流通交易方式对农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表1中,农民购买消费品的主要途径的系数为0.065,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在统计学的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影响。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已经不能刺激农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热情,种类齐全、任意挑选的超市更能有效刺激农民消费,对农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热情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建立符合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农民生活消费向多样化发展,如此才能促进农民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二,农村流通服务业建设对农民消费意愿与热情有重要影响。村里的同类商品价格与城里的价格相比较的系数为负数,说明价格对农民消费有负面的影响。“购买商品地点种类齐全”“商品质量好”等都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农民消费,就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拉动内需的商品价格,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流通服务业的完善来加大对流通体系的建设,以此来满足用户消费需求。
第三,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民的消费意愿及消费热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区的供水、用电、道路和电视信号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无法使用家电产品,有了水、电等基础设施,但收费太高,降低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为此,通过政府来努力打造符合农村居民现代消费的公共基础条件,加大在道路交通、农村电网、农村电视、广播、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与管理力度,是促进农村居民产生更多消费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郝爱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农民消费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5):22-26.
[2] 吴学品,李骏阳.中国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17-23.
[3] 丁超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消费品流通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