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朝++康洋鸣
[摘 要]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城镇的地位、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模式、趋势与策略。国外研究侧重于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小城镇发展特色培育、机制创新、质效提升以及政策设 计建议将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 小城镇;发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3-17-2
Research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
Guo Rongchao1, 2 Kang Yangming2
(1.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1400;
2.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developmental models, and trends and strategies of small towns. Foreign studies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policy design recommendations of small town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research trends.
Key words: small town; development; review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提出: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发展,对城市格局优化、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十个方面:①地位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就明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目前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1]。②发展历程研究。“温州模式”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典范,浙江省小城镇的改革历程包括两大发展阶段、三个转型时期,总结出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同阶段小城镇的空间发展形态与特征[2]。③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包括条件与机遇、政府政策引导、城镇体系自组织发展及其耦合效应等,其中乡镇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产业、金融、土地等政策的调整已成为根本性因素[3]。④综合评价研究。主要从规模、经济、生活质量、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潜力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培育试点进行了综合评价[4]。⑤存在问题研究。一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动力不足,建设质量不高,示范效应不强;二是经济水平不高,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工业结构与农业联系较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三是枢纽功能弱小,缺乏应有的吸引辐射能力;四是小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不合理,土地集约程度低;五是千城一面,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六是管理体制及政策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七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或重复建设,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过于单一;八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5]。尤其要加强小城镇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⑥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意愿研究。影响农业转移人口意愿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房产、承包地、签订就业合同状况、未婚子女平均年龄等,他们更多的愿意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文化程度偏低、城市生活适应性较弱、获取城市保障机制能力较弱的更愿意落户小城镇[6]。⑦发展模式研究。一是对20世纪末期形成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创新,温州模式,大连模式,山东模式,资源、产业、人口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3,7];二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2017)提出的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农业小镇、特色工业小镇、互联网小镇、创客小镇、体育小镇等。然而,在小城镇发展模式方面是无法复制的。⑧发展趋势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城市病”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小城镇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并呈现出分化趋势,要高度重视中心镇的发展[8],政府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给予小城镇15年的发展培育期[9-10]。⑨发展策略研究。主要从自身特点、发展政策、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导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差异化发展对策[11],培育中心镇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规律。⑩特色规划设计研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致使小城镇传统的、具有差异性的城镇特色正逐渐缺失,小城镇特色规划设计应得到进一步强化[12-13]。
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①经济与环境问题研究。尤其是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城镇出现了经济不断衰退、人口不断流失等问题[14-15]。②社会问题研究。例如,对意大利小城镇住房市场危机与城市密度以及印度小城镇的社会空间组织等社会问题的研究。③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日本城市大发展时期,小城镇不断萎缩,20世纪80年代则通过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小城镇,鼓励人们返乡工作,已形成以大都市圈为主、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德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96%,70%的人口居住于各种职能类型的小城镇。英国则以乡村工业化为特色,缓解特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美国则利用近20年时间培育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发展小城镇为特色的城镇化路径,目前50%以上人口居住在小城镇[9]。一些小城镇能够成为人口产业承載的主体。
3 研究趨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小城镇的战略地位、发展现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市民化意愿、发展模式、发展趋势、经验启示、发展策略、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然而,有关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的研究成果则较少,尤其是如下一些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小城镇培育发展特色确定;二是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机制创新;三是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质效提升;四是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政策设计建议等。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5(3):1-4.
[2] 陈前虎,寿建伟,潘聪林.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2(12):86-90.
[3] 曹阳,田文霞.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耦合力、模式与对策——基于延边州朝阳川镇的调查[J].学术交流,2011(2):95-97.
[4] 翁加坤,余建忠.浙江省首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方法——以象山县石浦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4(4):56-60.
[5] 赵莹,李宝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3):8-11.
[6] 卢小军,张宁,王丽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J].城市问题,2016(11):99-103.
[7] 耿宏兵,刘剑.转变路径依赖——对新时期大连市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5):79-83.
[8] 段进军.关于我国小城镇发展态势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7(6):52-57.
[9] 李兵弟,郭龙彪,徐素君,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给小城镇十五年发展培育期[J].城市规划,2014(3):9-13.
[10]刘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北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反思——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5(3):197-201.
[11]李兰昀,吴朝宇,李恺.重庆市主城区小城镇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2):8-10.
[12]严剀.小城镇文化特色塑造及景观设计浅析[J].江苏城市规划,2012(5):25-29.
[13]顾朝林.县镇乡村域规划编制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4]Fang Q H, Zhang L P et al. Towards adaptive tow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the experience from Xiamen, China [J].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2006(1):87-101.
[15]Wirth P et al. Peripheralisation of small towns in Germany and Japan –Dealing with economic decline and population loss [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6 (47):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