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观研究

2017-05-30 17:32:28赵光夫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

赵光夫

摘 要:对于当前日益严峻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的位置。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我。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好好地把握,正确认识社会,才能使得自己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人数的增长,高学历毕业生的增加,无形中给职业教育毕业生增加了不小的就业压力。努力提升自己,学有一技之长,多看,多听,多记,一点一滴的让自己成长起来,才能在各种竞争中不被淘汰。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毕业后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体,对于自身的各方面可能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所以在就业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企业自身发展受阻因此减少甚至取消校园招聘计划。所以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以上现状。我们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自我,才能做到认真的择业,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认清自我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包括各种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都出现了毕业生人數迅猛增长。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变得非常的严峻。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社会人员也在寻求着就业的机会。而每年的就业岗位并未增加太多,就业形势呈现了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的经济形势不断地下滑,我国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部分企业削减员工,求职人数持续增长,企业自身发展受阻因此减少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以上现状。

二、就业形势的两面性

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對于目前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要认清它的两面性。

1.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的有利因素有:

①金融危机已过,经济正处在复苏当中;从我国来讲,政治稳定保障了经济的稳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正在慢慢变好。

②各行各业以及国家各部门的干部正在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也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③社会各界近年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持关心态度。

2.不利因素有:

①经济危机虽然已过,但“余波”尚在,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影响还较大。

②高校毕业生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毕业进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③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高学历毕业生成倍增长,具有博士和硕士高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给本科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④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产业调整。

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毕业生,这个充满朝气的团体,在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问题时,一定要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的做到择业和就业。

1、正确认识自我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困扰和烦恼。最常见的就是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导致在应聘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时处处碰壁。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好好的反思。 目前来说,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毕业生自身,首先一定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毕业生本身的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的对工作的选择和确定影响比较大。

①关于气质,每一个求职者应从自己的实际气质特征出发,认真考查职业气质要求与自身特征的对应关系,选择那些能使用自己气质的积极反面得到发挥的职业与岗位,避开消极方面。

②所谓性格,就是人现在选择人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理智、沉稳、坚韧、执著、含蓄、坦率等。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不同的职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与从事这种职业。

③对于兴趣,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你力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是你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决定了一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工作方向,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正确的认识和衡量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④所谓能力,指的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我们仅仅凭兴趣去选择毕竟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我们有能力去做,某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要有兴趣就能做好的。人的能力往往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得到认识和评价。

2、正确认识社会

在明确了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职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得黄金期,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我们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的进程,还要应对当前世界可以新发展带来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性不平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大学生零就业有较强的吸引力,人力资源已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基层和一些条件艰苦的行业亟待人力资源的补充。

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再就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 王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09

[2] 孙宏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就业管理改革研究,苏州大学,2013

[3] 韩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现代大学教育,2014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47:31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11:02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17:46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04:20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50:15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46:59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5:02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