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晶 谢幼如 李伟 吴利红
摘要:“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大力推动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由于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0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聚焦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围绕学习产出来组织课程建设、安排教学时间和设计关键资源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立足“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以OBE理念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为指导,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等方法,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模型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创新,将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OBE理念;课程资源;结构模型
一、问题提出
当前,“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国务院于2015年7月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以其新颖性、自由性、受众多等优势迅速流行,并促使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式变革等。2016年6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會开放在线课程,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由此可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篇章。
课程资源和学习活动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但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尤其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却非优质、结构无序及离散分布、缺乏多元化和系统性等。同时有关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研究,绝大部分只注重课程资源的分类、呈现方式等,缺乏从系统结构、教学功能等角度进行审视、设计和开发。那么,如何高效便捷地设计开发优质、系统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如何建设具有相应教学功能并适合学习者发展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着眼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引入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和建设性后现代哲学,指导并构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然后基于结构模型开展个案应用,以期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OBE理念下的课程资源建设研究述评
OBE源于北美上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因对自身科技方面的贡献及表现不太满意,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及成果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OBE在1981年由斯派蒂(spady)率先提出,它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围绕学习产出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设计关键教学资源。近年来OBE被广泛应用到高校工程教育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方面。而有关OBE理念的课程研究集中在OBE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能力培养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OBE模式下的课程群设计,本质是课程计划的“反向设计”,明确各门课程、每节课对于实现预期学习产出的贡献程度,如汕头大学将OBE被引人工程教育专业中,对课程开展了“反向设计”,明确每门课程对于实现预期学习产出的贡献,最终形成无缝的匹配矩阵;在能力培养方面,OBE理念下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等;在学习评价方面,利用OBE理念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评价方法和健全评价机制。
总体而言,虽然目前利用OBE理念指导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已经逐渐得到广泛认可,但“互联网+”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多元化的学习产出,而目前依据OBE理念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还较为欠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也极度缺乏。
(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研究述评
《教育大辞典》中将“课程资源”解释为:设计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服务的各种可利用的途径、方法,包括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三方面。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关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研究愈演愈烈,主要侧重于课程资源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及其标准、课程资源推送、课程资源评价等,但仍存在课程资源重复开发、结构单一、未能形成有机整体等问题。
课程资源结构是指课程资源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结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化、系统的、稳定的形态。当前关于课程资源结构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理论探讨、资源组织形式、特定课程资源结构分析等,如杨四耕从课程资源问题出发,紧扣教学实际需要,探讨课程资源结构化组织与生态化呈现;楚京予等通过分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要求,提出在线课程平台中课程资源的组织模型;王觅等探讨微视频课程的结构与课程内容容量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虽然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研究颇受重视,课程资源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但课程资源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未能从系统结构、教学功能的视角,考虑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结构模型及其教学功能作用。因此,本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三、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构建
“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这为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指明了方向。
(一)结构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1.OBE理念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产出)。OBE具有如下实施原则:清楚聚焦学习者最终的产出;围绕预期产出的反向设计;扩大学生成功机会并提供帮助;对学生的成功具有高期待。而阿查亚(Acharya)提出了实施OBE的四个步骤:定义学习产出(Defining)-实现学习产出(Realizing)-评价学习产出(Assessing)-使用学习产出(using)。
可以看出,OBE的主要优势在于:(1)明晰性。它清晰地确定了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产出。教师必须清楚为达到预期产出需要将何种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灵活性。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估工具来发现学生的多样性;(3)可比性。它可以有效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同时也促使学校发现自身与同类院校的不足;(4)参与性。它不但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调动了相关行业人员参与教育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的积极性。
OBE理念对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OBE理念的渗入,使得在线开放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评价均发生巨大变化。OBE要求学生将掌握内容的方式,从具备解决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拓展到具备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设计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结构与资源的设计,要根据预期产出进行反向动态调整。
2.建设性后现代哲学
哲学观与课程资源观有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观。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以整体有机论为主要观点,同时包括后现代创造观与后现代生态观等。(1)整体有机论。怀特海(Whitehead)认为,世界是由有一定规律和有序结构的有机体组成的共同体。它们系统性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各有其存在的目的;(2)后现代创造观。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从自然的整体、有机创造性来理解人的创造性,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规范人的创造性;(3)后现代生态观。建没陛后现代生态观认为,世界按生态法则运转,人与自然并无明确的主客体之分,所有生物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一切处于动态平衡。
基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是开放、包容、创新、生成的体系,也应以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为目标,应以一种整体性、非确定性的方式凸显课程之间的关联,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在线开放课程中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相互促进、递进生成,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素间动态平衡、生态化有机统一,形成具备特定教学功能的系统、稳定、有序的整体结构。
(二)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
本研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个案研究及内容分析等方法,开展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的构建。构建过程分为要素提取、关系分析、矩阵运算和层级分解三个阶段。其中,解释结构模型法贯穿整个模型构建的过程。
在要素提取阶段,抽取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组成要素。该阶段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和统计典型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要素,内容分析法用于系统性量化和分析典型个案提取出来的课程资源要素。在关系分析阶段,即在OBE理念及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指导下,分析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矩阵运算和层级分解阶段,即将要素关系转换成矩阵,并对其进行布尔运算、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最终得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要素层级。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要素提取
范兆雄在《课程资源概论》中提出课程资源的要素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个子系统。物质资源包含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大要素;非物质资源包含思想资源、知识资源和经验资源三大要素。凯洛夫(N.A.Kaiipob)认为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后来,其他教育学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五环节、六环节和七环节等观点,其中六环节“动机-感知-理解-鞏固-运用-测评”被广泛认同并采用。
本研究在OBE理念指导下,以范兆雄的课程资源要素与教学过程“六环节”说为分析依据,并从国内外典型的MOOCs平台中抽取不同类型的、选课人数多、好评率高、且已开设多轮的9门课程作为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进行个案分析,然后对课程资源要素进行抽取。
分析发现,在线开课程资源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两部分,其中物力资源分为基本信息、自学资源、活动资源、评价资源及学习产出五个要素,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支持者、学习者两个要素。具体如表2所示。
(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指在线开放课程呈现给学习者的通知性、概括性的信息和资源,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公告、课程大纲等。
(2)自学资源。自学资源指承载课程内容的微视频、文本、知识库等,以辅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3)活动资源。活动资源是指支持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资源,一般包括博客、Wiki、专题讨论等。
(4)学习产出。学习产出是课程要求学习者于课程结束后实现的产出,如素养、技能等,具体表现为提交的作品等。
(5)评价资源。评价资源是用以考核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产出的资源,具体包括测试与作业、考试、进步榜等。
(6)课程支持者。课程支持者指支持课程开设、维护课程运行的人员,包括课程建设专家、企业人员、主讲教师、助学者等。
(7)学习者。学习者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对象,来自各阶层各领域。
2.关系分析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OBE理念的实施步骤,同时,在建设性后现代哲学指导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渗透系统性、开放性、生成性、过程化和生活化等理念,实现课程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之间的联通与深度互动,然后分析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课程理解,并实现课程资源回归性地递进和生成。基于此,把每个要素(Si)分别与其他要素进行比较,如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用符号“O”表示在要素关系表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基本信息、自学资源、活动资源对学习产出产生影响;评价资源对学习产出进行评价;课程支持者与学习者共同对基本信息、自学资源、活动资源进行组织与建设。同时,课程支持者决定评价资源;学习者既是学习产出的创造者,也是自学资源和活动资源的生成者。
3.矩阵运算及层级分解
根据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要素间的关系表建立邻接矩阵。
通过计算机进行布尔运算,可求得到达矩阵利用计算机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求得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要素间层级,如表4所示。
(三)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可用一个关系模型来表示,如图2所示。
该模型具体操作包括: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反向设计、生成课程学习资源)-评价学习产出-使用学习产出四个环节。
1.定义学习产出
OBE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确保所有学生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并获取未来成功所必需的能力。定义学习产出需明确、清晰地聚焦学习者应取得的核心能力与素养。
“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程,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要求学习者相应的学习产出也不相同。如,有的课程注重学习者最后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课程偏重学习者最后输出相应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因此,课程制定者在定义学习产出时,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根据课程类型,清晰明确定义学习者的有意义产出。
2.实现学习产出(反向设计、生成课程学习资源)
实现学习产出环节主要是指在线开放课程反向设计、生成课程资源,即课程资源的设计和生成需依据学习产出进行。时代和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设计与生成必须与时代契合。课程支持者在开放性地协同多领域专家和人员清晰定义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学习产出为目标,反向设计并生成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时应注重联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
在OBE理念及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指导下,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设计具体操作包括三个层级。
第一层:(1)学习者。学习者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要素。学习者通过基本信息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课程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内化自学资源与活动资源,并输出学习产出。与此同时,学习者又是课程生成资源的创造者,可以促进自学资源和活动资源的迭代共生。(2)课程支持者。课程支持者包括课程专家、企业人员、主讲教师和助学者等。课程支持者依据定义的学习产出决定并组织在线课程的基本信息、自学资源、活动资源和评价资源,同时,课程支持者在学习过程中起促学、助学、督学的作用,为其他在线课程资源提供保障。
第二层:(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公告、课程大纲、学习帮助、课程进度等通知性、概括性的信息和资源。课程的基本信息一般由课程专家决定,基本信息概括性地说明该课程的自学资源、活动资源和评价资源,学习者通过基本信息了解课程概况和学习进度。(2)自学资源。自学资源包括微视频、文本、知识库等,一般由课程专家制定,主讲教师讲授,为学习者提供课程的核心内容。学习者也可在学习过程中反馈需求和建议,课程支持者根据需求和建议对自学资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3)活动资源。活动资源为组织和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活动提供辅助,一般包括讨论区、博客、Wiki、现场会议等。活动资源的建设围绕学习者展开,在学习者视界的拓展和变迁中递进生成。(4)评价资源。评价资源包括测试与作业、考试、进步榜等,由课程支持者制定。评价资源主要用于形成性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产出,进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第三层:学习产出。学习产出是课程要求学习者于课程结束后实现的产出,如素养、技能等。学习产出由学习者、基本资源、自学资源和活动资源共同决定,且由评价资源进行评价。
3.评价学习产出
评价学习产出是指利用评价资源形成性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产出。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学习产出,可结合系统自动评价、学习者自评、互评、课程助学者评价等多主体、多方式开展。
4.使用学习产出
使用学习产出是指学习者于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学习产出的过程。该过程既能直接检验学习产出,也能间接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
(四)基于0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的创新点
本研究以OBE理念和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为指导,采用解释结构模型等方法,构建了基于0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1.理念创新:该模型体现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联结和再造”,联通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该模型强调OBE理念,根据学习产出进行在線开放课程资源的反向设计;该模型体现生成学习理念,关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递进生成。
2.操作性强:该模型明晰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要素组成及其层级关系,并运用可视化方式加以表达,展现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结构功能化和系统生态化。
四、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应用
为验证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的适应性与有效性,本研究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设计进行具体应用。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是教育技术专业3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结构体系中,教学设计的能力因素是其重要部分,其他的能力因素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优课的设计”是该课程中的一个专题,其学习产出是培养学习者掌握优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具有建设优课的能力。依据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设计该专题的课程资源,如下页图3所示。
(一)第一层
1.课程支持者。该专题主要面向基础教育,所以课程支持者包括课程建设专家、中小学实验学校领导、教研员及骨干教师、教育IT企业代表等;2.学习者。该专题的学习者包括小教、中教的学生以及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在职教师。
(二)第二层
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专题导言、专题公告、学习帮助等。2.自学资源。自学资源包括微视频和教学设计案例等。微视频包括:什么是优课、优课的教学模式、优课的教学设计等;教学设计案例包括:小学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3.活动资源。活动资源包括课堂讨论、在线互动、项目实践等。课堂讨论主要是组织学习者讨论相关问题(优课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线互动即邀请中小学实验学校领导、中小学实验学校骨干教师、中小学实验学校教研员等针对重点问题(优课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学习者进行在线交流互动;项目实践即围绕学习产出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教育部优课标准,选择一个教学内容设计一节优课)。4.评价资源。评价资源包括课堂提问、互评等。课堂提问即在微视频中嵌入必答题目(如,“磨课”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教学设计理念?);互评即根据要求,围绕主题开展学习互评(如,上传优课教学设计方案,并相互评价)。
(三)第三层
学习产出:掌握优课设计的能力,并设计一节具体优课。
五、结语
本研究根据“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的现实需要,以OBE理念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为指导,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个案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并在实际课程开发中具体应用。该模型联通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根据学习产出进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反向设计、关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递进生成,体现了鲜明的理念创新;该模型明晰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要素组成及其层级关系,并运用可视化方式加以表达,展现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结构功能化和系统生态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希望,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将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