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文本 收获精彩

2017-05-30 10:48:04戴美美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解读朗读文本

戴美美

【摘要】正确解读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功之一。但是,周围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仔细解读文本,只顾查找相关资料代替对文本的解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朗读文本,解读教材?笔者认为,不仅要反复朗读,还要变换角色,从不同视角去读:以普通读者、学生、作者以及教师的身份去读。注重朗读文本策略,夯实朗读文本功底,是个性解读教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朗读 解读 文本

教师备课时,少有静心朗读文本的雅致,多是翻弄教参,网查资料的应对。教参写的,网上说的,是别人的见解,甚至是半解,偏解,教师如果不读文本,尽取尽信,授课时有违真诚,且很难将课上得丰富而深刻。

笔者结合平时朗读文本的实践,谈一谈关于文本朗读的想法和做法。

一、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读

抛开“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学功利,除去“是谁”、“为了谁”的职业定位,用闲适的心情来朗读文本,静静地读,细细地读,读出文本用字的精妙,语用的洗练,抑或情节的跌宕,行文的奇险,多读几遍,或许就会和文本相融。

在教学课文《黄河的主人》时,我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来朗读文本,有时默读,有时轻声朗读,几遍读下去,我被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段落深深感动。我又大声读了几遍,这时一个立足教材、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涌现了出来:作者看到的这只羊皮筏子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是通过哪些句子或词语体现出来的?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想对黄河的主人说些什么?结果,师生共享了一節轻松快乐的语文课。

二、以学生的身份去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对于学生来说,哪些内容是熟悉的,哪些内容是陌生的,哪些内容可能是不懂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积累运用的……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解答。作为教师,需要沉下心来,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朗读文本,用孩子的心智去理解文本。

例如,如何解读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科学理念,成了我备课时的最大难题。束手无策时,倒是学生启发了我。学生预习时问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自己从来都不知道这样切过?里面怎么会有五角星呢?“魅力”是什么意思?解读教材前,先以学生的心理去反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突破口!就这样,尝试着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后,“魅力”这个词逐渐浮现了出来。“魅力”是什么意思?仅仅运用在“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中吗?和课题、全文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带着疑问我便很快确立了本课的重难点,理清了上课思路,以“魅力”一词的解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由找“魅力”,说“魅力”,推荐读物深化“魅力”为主要教学环节,“魅力”一词就这样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语言与语言的交流中,闪耀出了光芒,迸射出了快乐阅读的无限魅力。

三、以作者的身份去读

把自己设想成作者,以作者的身份去朗读,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文章好像是自己写的,是写给自个的——哀婉、喜悦,疾言厉色、舒缓从容,都是自己的状态。

这样读书,教师会更清楚地知道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这样读书,能帮助学生更精准地理解文本。

如解读《“番茄太阳”》一课,我利用互联网了解了作者卫宣利的生平,阅读了她的另外七篇小说。在充分了解卫宣利其人后,再捧起《“番茄太阳”》入情入境地朗读时,感觉自己不觉间早已转变成了作者,正怀着灰暗无比的心情住在破旧不堪的楼房,极不情愿地走进菜市场,饶有兴致地走近明明……用心聆听卫宣利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不同的“番茄太阳”。当我放下书本,对教材的解读已豁然开朗。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深入透彻地交流,眼含热泪……此时学生的眼里有惊喜、有变化、有热泪,“番茄太阳”温暖地挂在了教室。

四、以教师的身份去读

教材是个例子,用这个而非那个例子授课,我们除了要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传递了哪些信息,表达了什么情感,更要读懂其“教学价值”——借助这一文本,可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如何把握教学的尺度、教学的密度和教学的效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回归教师身份,从教者的角度走进文本,认真朗读,提取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入口。

如朗读《水》这一课时,教学重点落脚到了“倾注”一词上,便有了这样精彩的教学情境:

师:水如此之少,速度却如此之快,一勺水倾注而下,也只不过是眨眼工夫。可作者却写了那么多,这不矛盾吗?

生:不矛盾。水虽然就是那一勺,但对于长时间没洗过澡的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生:“水的少”和“洗后的舒服”正好是个对比,说明水太珍贵了!

生:用一勺水洗澡对于他们来说太奢侈了,水虽少,但感觉就是倾注下来的。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的答案是:不矛盾。一个“倾注”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哪是在洗澡呀!他们是在享受着每一滴水给他们带来的幸福与满足!

师:再用心读一读课文,你们肯定会走进作者的心里。

(生轻声朗读)

在师生平等的对话氛围中,学生与其说是在享受着水带来的清凉,还不如说是在享受着朗读后的快乐,体验着语言交流的无穷魅力。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过:“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直到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授课前,不只是“翻来覆去地诵读”,还能以不同身份用心朗读,结果肯定不只是“走进课堂”,还能收获到解读教材的精彩!

猜你喜欢
解读朗读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8:24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8:32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