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祥
[摘要]毛澤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政治家型的教育家。毛泽东教育思想经历了建国前的初步形成时期、发展成熟时期、进一步发展时期,建国后的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总路线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等几大阶段。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具有政治性、自主性、实践性、大众性等特点,毛泽东教育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地位。学习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应该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努力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处理好教育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1-0121-09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1024
毛泽东是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是指引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新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发展分为建国前与建国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建国前的毛泽东教育思想阶段分为初步形成时期、发展成熟时期、进一步发展时期;建国后的毛泽东教育思想阶段分为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总路线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一)建国前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这一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分为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年)、发展成熟时期(1935-1945年)、进一步发展时期(1945-1949年)三个不同的阶段。
1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年)
1927年,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此后开始逐步建立分布不同地域的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新道路。从这时起,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同时随着根据地教育事业活动的开展,毛泽东教育思想也开始逐步形成。
1929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决议》,毛泽东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现象,并认为缺乏教育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古田决议》规定,在各支部建立普通班,在各大队建立特别班,在各纵队建立干部班,并在各级分别建立机构,负责教育工作[1]。这样就形成了人民军队重视教育,在军中办教育,同时也促使教育为战争胜利发挥作用的生动局面的形成。
1931年,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成立,并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这一时期,正是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阶段,而此时党内左倾冒进主义思想比较明显,在这样的情形下,毛泽东在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工农民主政府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具体规定了文化教育战线面临的中心任务和工农民主政府的知识分子政策,提出了教育为“广大中国民众”服务的口号[2]。
此外,毛泽东还特别重视农村教育问题,重视对大众的教育。1933年11月,毛泽东先后到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和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做社会调查,并形成了《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两个重要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对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对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的经验进行了充分总结,并要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大众教育,做好教育的普及工作。
为培养革命干部人才和赢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十分重视建立革命大学,为此,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以及很多教育干部学校得到建立。这些干部学校为革命胜利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同时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
2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成熟时期(1935-1945年)
毛泽东从土地革命初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之后,在土地革命后期至四十年代,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思想。
毛泽东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在四十年代,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一书。这部著作明确提出了以“五四”为界限,将中国的文化分为旧民主主义的文化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五四”以后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在此时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理论思想,为当时的中国教育和文化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全党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从学风上总结了党的经验,并强调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重要性,但受到一些教条主义者的阻扰,于是毛泽东又做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反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宗教的教条”,肯定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还领导军民大众共同开展大生产运动。从1938年开始,军队开展了以生产劳动来改善生活的生产运动,之后推广到其他机关、学校等地,到1943年,生产运动取得较大成果。毛泽东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书中,对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与赞扬,并论述了经济与教育作为解放区中心工作的重要性,他强调做好这两项工作,就是对前线战场很好的支援。此外,毛泽东还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相互配合,这为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指明了方向。
3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945-1949年)
毛澤东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后,为了解放全中国,他认识到教育对于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性。在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团结一致形成政治文化统一战线,同时为最后的胜利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在解放战争的反攻阶段,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号召团结各界力量,组成民族统一战线。之后,毛泽东指出对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和任用的态度,对极少数反革命分子进行处置。1948年,毛泽东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讨论,这基本满足了建立新的人民政府而要培养干部任务的迫切需要。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也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能管理文化教育的干部。
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要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于文化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3]。可见,随着时局的变迁,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也经历着进一步的变化与发展。
(二)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1949-1966年)
建国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分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两大阶段。其中,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又分为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总路线阶段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1949-1956年)
(1)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教育思想。毛泽东在建国后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对教育也在进行着探索与尝试,并运用以往在革命战争年代办教育的经验联系实际情况开创新的教育政策。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教育方法。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4]。《共同纲领》中的这些教育政策,也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建国初期的具体体现。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讲到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艰巨任务要归功于毛泽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教育也同样如此。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要尽一切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此时期,对于知识分子,毛泽东说:“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当时这主要是针对从旧社会中进入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党的政策还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团结他们,为人民服务。为此,毛泽东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开展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等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旧有的学校教育事业,也进行了有步骤地改革。例如,对于帝国主义经营的教会学校就进行了很好的处理,最终完全从帝国主义手中夺回了教育主权。
(2)过渡时期总路线阶段的毛泽东教育思想。1953年到1956年,是我国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教育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是在过渡时期,所以各项工作都应围绕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毛泽东做出批示:“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5]。
毛泽东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视,在建国后也同样如此。毛泽东曾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3年,毛泽东接见了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毛泽东指出,青年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身体不重视是不利于健康的。他还提出了“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增加睡眠时间,规定九个小时;减少上课时间,减少会议次数,要搞娱乐等。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青年的关爱与希望。
在这一时期,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文盲,所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任务艰巨,同时也不应急于求成,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为此,毛泽东提出了要对农村扫盲和文化教育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在指导扫盲和农民文化教育工作时,毛泽东还指出了要点:强调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扫除文盲;对扫盲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力争七年内扫除文盲;要编好识字课本;办好农民技术学校,使农民学习技术;解决好文化教员问题。此外,毛泽东还号召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毛泽东认为这些学生应该到农村去参加实际的生产锻炼,“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这对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来讲,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1956-1966年)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第一次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们党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针政策。这两条原则自我国古代就流传开来,而毛泽东将其作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指在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当时提出“双百”方针后,得到了艺术界和学术界的热烈拥护。不过,在1957年6月的反右斗争后,这一方针遭到了“左”的干扰,“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中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院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强调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接下来,毛泽东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毛泽东还阐述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毛泽东坚持要将政治方向放到首要的位置,坚持又红又专。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之后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之一,毛泽东将其与中国实际结合,为了使知识分子劳动化、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劳动的脱节的状况,使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力更生、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毛泽东也有自己的观点与态度。1964年,毛泽东收到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来信,对音乐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提出了意见。毛泽东认为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谈论,并补充写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也表明了毛泽东对文化教育的态度。即使在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上,我们也不能对其完全排斥,更不能完全接受,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964年、1965年,毛泽东还对当时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了批评和提出了改革。毛泽东认为旧的教育制度使学生不能参与社会生活,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摧残了青年。因此,要缩短学制、减少课程、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学,改革考试方法,题目公开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等。
二战后,出现了世界的两极格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美国也开始了采取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举措。为了防止和平演变,1964年,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问题”。这对当时的整个教育工作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是要提高警惕,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远大目标,防止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表现在多个方面,毛泽东根据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需要,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很多教育主张,具体表现在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学生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上。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教育观
1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特点
毛泽东根据多年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提出并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特点。建国后,在《共同纲领》第四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毛泽东还具体论述了三个特征的涵义:“民族的文化”是指“革命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文化属于世界革命的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文化,具有自己民族的特性,同时还是“革命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统一”,对于外国文化要批判地吸收;“科学的文化”是指用科学的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思想,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大众的文化”是指文化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这样的教育思想也明确了新中国的教育性质和主要的任务。
2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少年都要努力学习,在思想政治上要有进步。同时,还提出了教育方针,要求“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有所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坚信共产主义道路,同时,要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思想品德方面有所进步,要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全体人民都要勤俭建国,在各个岗位中辛勤劳动,乐于奉献,共同创建富强的新中国。
3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之后在9月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规定了这一思想要作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这一重要思想也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联系的思路。社会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对于各种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利用的多种多样的劳动,所以教育要服务于社会的各种活动。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们生产劳动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离不开教育。所以,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与社会的实践活动相联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和发挥教育的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在工作中一向注意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教育工作中同样重视将教育问题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灵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联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的情况作比较,指出了脱离实际的危害。1930年,毛泽东还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倡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时也要纠正脱离情况的“本本主义”。例如,在对待古今中外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就要求要以学习国际革命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生观
1发挥青年力量,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毛泽东十分关注青年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称赞青年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未来是属于青年的”。建国后,毛泽东更加关心青年的成长与教育,在得知青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后,毛泽东立即给马叙伦写信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方面的革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毛泽东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也十分关心,提出了“要使青年身体好,学習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毛泽东殷切希望“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这样的思想就是关注到了青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充分关注青年的健康发展,结合青年自身的特点,关注青年的兴趣爱好,关注青年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
2组织学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恢复当中,当时还不能使初中和高小的毕业生全部升学,所以有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要从事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的劳动生产活动。当时一些学生和家长轻视体力劳动,不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而毛泽东则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这一教育思想也体现了毛泽东对于青年学生的要求,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青年学生来讲,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铸就了健全的人格,丰富了业余生活,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教学观
1注重启发式教学
毛泽东在教学方法上十分注重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其提出的“十大教授法”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启发式教学,且对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育态度表示坚决反对。在教学的顺序上,其主张由表及里,由远及近, 由浅入深;在教学语言方面,提倡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有趣生动;在教学方式上,提倡“温故而知新”,而且指出了“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7]。1964年,毛泽东在与毛远新的谈话中也再次对当时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批评,可以看出,毛泽东还是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启发式教学也是其最为推崇的方法之一。
2主张自主学习
一般在课堂上,传统教学都是以教师主讲为主,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也大有人在,而毛泽东对这种教学方法是坚决反对的。毛泽东要求将讲义发给学生,教师在课上要少讲,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看,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对于学生,不要把分数看的过重,应该学习实际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与水平,要将精力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学以致用。学生不要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而要主动地去学。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主要应该自己去研究问题,而不是只听教师讲授。
3缩短时间,精简课程
毛泽东对建国后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提出了批评,认为当时的教学制度出现了严重问题。在时间上,课程安排太多,导致中小学生、大学生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课程讲的太多,都是烦琐哲学,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毛泽东提出从学制到课程都要缩短时间,精简课程的要求。学制缩短后,中学毕业生可以提早毕业,当兵过军队生活。课程可以砍掉一半,让学生利用这些时间进行生产劳动和实际的社会活动。大学教育也应该改革,上学时间不要太多,能三年就不要五年。毛泽东希望减轻学生的压力,减少上课的时间,使学生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
4教学联系社会活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坚守的信条,同时毛泽东也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成功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上取得了成功。在学校教学方面,毛泽东同样希望学校教育能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而当时却出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情况。他指出:“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田,商品是怎样交换的,但身体却搞坏了,真是害死人。”[8]所以,毛泽东十分反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改变这样的情况。在大学教育中,同样如此,“大学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如学法律的,如果不到社会中去了解犯罪情况,法律是学不好的”[9]。毛泽东十分重视教学的实用性,要求学校的教学要和社会相联系,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特征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时代发展的产物。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有其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
(一)政治性
作为国家的领袖,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与其他教育家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与鲜明的特色,其中一点就是政治性。毛泽东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在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在强调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时,又把社会主义觉悟放在了突出的位置。1934年,毛泽东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其中明确指出“在于使文化教育的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建国后,又规定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此外,毛泽东的一些教育主张如“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均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特点。
(二)自主性
毛泽东十分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把祖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称赞青年们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毛泽东主张他们要大胆主动地学,要学会学习,学有所用。在学习上,主要靠自己,不要片面追求分数,而要把精力放在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学习不能只靠死读书,读死书,而要从学校中走到社会上来。学生的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段,所以青年学生要抓住宝贵的时间,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参与到各种社会生产劳动中去,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毅力,锻炼自己的能力。青年学生要积极向上,活泼主动地健康成长,要把握好人生的自主权,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主动地发展自己。
(三)实践性
实践性的重要性就是绝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反对脱离了实践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要原则,毛泽东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就是指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在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0]这里,毛泽东指出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建国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又明确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这些都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继承与发展。
(四)大众性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人民大众的力量。所以,毛泽东提倡要依靠劳动人民办教育,同时又要为劳动人民受教育服务。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使工农大众享有接受教育的优先权利,并指出“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性质规定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也强调了教育的大众性。建国后,毛泽东在各项工作中仍然十分重视群众的教育,1950年5月,其在《人民教育》杂志上为该刊题词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这里提出的“发展人民教育”仍然是对教育大众性的体现。在强调为了大众办教育的同时,毛泽东也号召团结并依靠人民大众来共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这对于当时教育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的新中国来讲,可以有效地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评价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该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世界的真理,毛泽东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带领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在教育方面,毛泽东仍然坚持用马列主义来进行指导,根据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在教育目的上,马列主义的教育目的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毛泽东则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马列主义指出“教育与物质生产结合和教育同劳动群众结合”,毛泽东则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对于知识分子,毛泽东十分重视他们的作用与力量,提出“没有知识分子,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教育思想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教育改革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辦学思路,主张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11]。这些都是对马列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工农大众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接受教育,大大改变了过去工农大众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的现状,将教育与人民大众联系起来,最终使人民大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教育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党的领导干部和革命战士,对赢得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号召人民大众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学习与生产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建国后,我们成功地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夺回了教育主权,妥善地接收了全国的学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明确了新中国的教育性质,恢复和发展了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有步骤地改革了旧有的学校教育制度。在学校当中,开设了各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育工作队伍中发展壮大了教师队伍和青年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广泛地影响,使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毛泽东是政治家型的教育家,领导人民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
作为中国的领袖,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在以毛泽东为核心代表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旧的制度建立了新中国,正是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将马列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毛泽东是作为政治家来关注和指导中国教育的,毛泽东是作为政治家型的教育家。这样的教育思想就与专业的教育家以及教育工作者们提出的教育思想理论有所不同。作为政治家型的毛泽东,其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建国后中国的教育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超群绝伦的。因而,毛泽东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理论家,但其教育思想对实践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四)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场所得出的
在教育性质上,毛泽东强调教育的人文性,教育与社会紧密相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将教育问题纳入到社会问题中给予系统的考量。在教育价值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教育是为人民而办的,不是为少数人办的,要将人民的教育和大众的教育作为根本的方向加以追求。在教育的目的上,毛泽东认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以上关于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论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论述都是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立场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相关性,对于解放前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后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五)毛泽东教育思想重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毛泽东在建国后十分关注当时的教育制度和学校课程,关心青年学生的发展。毛泽东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批评,认为当时学生天天在学校里,相对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看不见工人怎么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么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么样交换"。所以,毛泽东要求让学生去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他回答了如何办教育以及谁来办教育等与教育性质、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相关的重大实践问题。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毛泽东所说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里的"教育"不仅仅包括正规教育,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教育、干部教育等。即使在当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只不过其内涵和外延被丰富了而已。
五、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针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现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理论而提出的,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一些教育思想如重视教育的政治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青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努力践行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对于教育的指导一贯强调要将政治方向放到首位,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坚持不懈地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在思想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走共产主义道路,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努力强化党和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团结一致,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教育方针,毛泽东还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的观点。在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草案)》中,毛泽东精辟详尽的论述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红就是指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专是要求掌握专业的知识、具有专业技能,社会主义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又红又专。当今的时代虽已不再是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创立时期,但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而且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思想上确立正确的目标并在行动上保障充分落实。
(二)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毛泽东教育思想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其中这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事业。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会后提出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这以后,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始提倡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要求所培养的劳动者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智育主要要求劳动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锻炼思维能力发展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美育要求学生学会审美,具有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等。总之,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处理好教育与劳动的关系
在1958年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谈到了“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95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就明確规定了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发展生产、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而提出的要求,毛泽东将其与中国实际结合,作为根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这也是为了实现使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而做出的决定与努力。这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关系,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教育指导思想都是重要的教育准则。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不可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也应该适当地加强与实际生产劳动的联系,使学生既懂得理论知识又可以直观地感受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将所学与所用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又会产生新的思想再进行理论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当今的学校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发展,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新的开拓与创新,提出并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大好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教育相比建国初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成就,我们普及了义务教育,提高了人民大众的教育素质与水平,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教育也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而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今和未来中国的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也是我们应该继承与创新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2] [3] 陈桂生.毛泽东教育思想初探[J].上海高教研究,1982(1):8,11,15.
[4][5][6][8][9]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8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4-5,28,61,82,84.
[7]张正君,张灵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特色和内涵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5-9.
[10]苏畅.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丛喜权.毛泽东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System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DU Weixiang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
Abstract: Mao Zedong was a great proletarian politician, thinker, revolutionary and politicians type of educator.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undergone initial formation period, mature period, further development period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also undergone the early days, transitional line phase, building socialism period several stages after the founding. Connotations of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includes educational concept, students view and teaching view, it also owns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nature, independent, practical and popular.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owns great historical position. We should establish a firm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strive to practi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ducation, effort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 and deal with education and labor relations to Studying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Key words: Mao Zedong; educational thought; contemporary value
(责任编辑:平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