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探析

2017-05-30 10:42:02张希中
邓小平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思想治国理政

张希中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的思想;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的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1-0126-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中,“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表述和概括,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和提升。新思想包含新理念、新战略,新理念、新战略体现新思想。那么,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尝试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并力求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的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所秉持的根本立场,也是其治国理政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之初的第一次公开亮相的讲话中,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为了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的立场。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明确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1〕这是他站在长期执政的高度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在对“中国梦”内涵的阐释中,这种为民立场体现得更为鲜明,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习近平将自己的执政理念概括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谋利,给人民更多获得感,还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上。他提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基于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考量,习近平特别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并明确提出脱贫的要求和时间表。2015年10月12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的思想贯穿于其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其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

二、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主题主线。习近平紧紧围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篇大文章,认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这篇大文章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篇章,客观地评价了前几任中央领导集体为此所做的贡献。二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角度,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三是提出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必须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将伟大事业与伟大斗争联系起来,揭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四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要素构成和鲜明特色。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道路是实现路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其治国理政所追求的长远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从不同角度对发展目标的界定,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和表述的高度凝练,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习近平在继承我党“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其治国理政的时代性课题,并围绕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谋篇布局,以此统领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其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主要包括:一是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习近平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维度将中国梦的内涵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中国梦,国家层面上宏观层次上是强国梦;在个人层面和微观层次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两个层次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共同统一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梦既是远大理想,又是现实存在,既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又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粘合剂。二是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5〕三是突出强调了圆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大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通过大兴实干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学习之风,狠抓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硬起来,在作风上硬起来,在能力上硬起来,切实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四是阐明了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和谐之梦,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是相通的,中国梦的实现有助于世界人民梦想的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可以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分享中国发展成果。

总之,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成为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

国家治理现代化彰显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崭新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围绕着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国家这一重大课题,做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其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中占据着独特地位,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七大领域论”和“治理能力体系论”两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6〕,强调了制度在治理体系中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习近平将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中,包含了一个治理能力体系,这种治理能力体系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贯穿其中的是运用制度管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即依法依规治理能力,它处于治理能力体系中的总体位置。〔7〕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体现出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种全新结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中,制度治理思想是核心,起着统领作用,贯穿于其他方方面面的治理思想和实践中。

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主题和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出发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设计和布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组织保证。〔8〕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立足当下,更着眼于长远,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其中包含的发展仍然是硬道理、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仍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法治仍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等重要思想,都是管长远的思想,不仅具有现实针对性,也具有未来指向性。

六、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0〕习近平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整合、提升。科学发展观蕴含着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等思想。对这些思想加以整合、概括和提升,可分别提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这五大发展理念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就可以看出,它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五大关键性因素,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的五大短板。〔11〕

习近平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丰富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正确把握发展短板、明确发展导向、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关系到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指引。

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形成的文化基础,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提供丰富思想营养。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2〕。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他又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外交方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形成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力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一个和平的周边和国际环境,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又坚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摒弃零和思维,努力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子。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是基于上述考量而提出的。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金融、难民、气候变化等现实问题上的相互依存正不断加深,“命运共同体”基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主动的一面。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内,将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风向标;对外,则成为站在最高点、覆盖最大范围、争取最大共识的一面旗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开辟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

九、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的思想

注重運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的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形成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善于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思维来分析解决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13〕

习近平站在执政兴国的高度,身体力行倡导学哲学、用哲学,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看家本领。习近平说:“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4〕。“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15〕他认为只有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16〕他将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推动它的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问题导向和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17〕在这里,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任务。

总之,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鲜明的理论标识,具有实践性、包容性、开放性特征。随着治国理政实践的深入推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必将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其理论框架必将更渐丰满,理论体系更渐完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19/c-123967017.htm.

〔2〕〔4〕〔6〕〔12〕〔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21,91,160,405.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N].南方日报,2015-11-02(02).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30.

〔7〕陈石明.论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

〔8〕周明海.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论纲[J].长白学刊,2015,(3):8-1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冯俊.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1):5-9.

〔11〕韩庆祥.继往开来,掌舵扬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大逻辑[EB/OL].http://theory.gmw.cn/2016-01/08/content-18413872.htm.

〔13〕韩庆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J].领导文萃,2015,(10):7-22.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01).

〔15〕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02).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6.

(责任编辑王生胡学举)

猜你喜欢
新思想治国理政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人民论坛(2016年33期)2016-12-27 22:11:18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人民论坛(2016年38期)2016-12-23 08:15:22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3:59:56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7:0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6:30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1:00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现状分析
智富时代(2015年9期)2016-01-14 0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