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邓小平的文化建军思想

2017-05-30 10:54:10王铁柱
邓小平研究 2017年1期

王铁柱

〔摘要〕抗战时期,加强八路军的军事力量建设是对敌斗争的重要法宝。军队文化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941年邓小平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的讲话中思考了八路军的文化工作和建设经验:重视文化建军,加强八路军对敌“思想战”;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障八路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抵制糟粕落后文化,加强八路军文化先进性建设;文化工作融入政治工作,发挥八路军的文化战斗力;构筑“文化统一战线”,加强八路军文化“协同”作战;坚持文化的群众路线,实现八路军文化的大众化。这些战略思想无疑对当时八路军的抗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文化工作思想对当前军队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仍具有重要现代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抗战时期文化建军;文化战斗力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1-0145-07

古今中外著名军事家对文化在战争中的意义都很重视。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八路军在抗战时期,除了加强军事建设外,还对军队的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1937年8月22日,中国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他为八路军军政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在八路军军事文化建设上,邓小平提出了许多战略思想,比如,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文化建设上提出了“思想战”、“文化统一战线”、“兵团现代化”、“军队对外宣传”等富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概念。正如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邓小平同志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抗战期间,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策,军政兼任、勇挑重担,不畏艰险、出奇制胜,一直处在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1〕这段精辟论述概括了在抗战时期邓小平对八路军的独特贡献,充分肯定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战略家、指挥家、政治家、革命家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的重要作用,其历史的功勋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重视文化建军,加强八路军对敌“思想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占领东北三省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日寇除了在军事上疯狂占领我国领土,在经济上掠夺我国资源外,还在文化上奴化我国国民,在思想文化领域对我国进行侵略迫害,意图在精神上打败中国军民,摧残中国军民的民族意识和抗战意识。邓小平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的政治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其文化工作方针是施行奴化政策,以奴化活动和奴化教育来腐蚀我们的民族意识,消灭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民族气节。”〔2〕日寇制定了详密的文化侵略战略,通过极其卑鄙行径破坏中国军民抗战,“他们毁灭中国的文化机关,焚毁中国的民族典籍,屠杀与监禁爱国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建立汉奸文化机关,豢养一批汉奸文人,鼓吹东洋文化,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3〕。日寇的这些文化侵略是要“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4〕,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提倡旧文化、旧道德、旧制度,提倡复古、迷信、盲从、落后,组织封建迷信团体等,以实施其诲淫诲盗、毒化奴化政策。他们还制造谣诼流言,散布失败情绪,推行怀柔政策,破坏我抗战法令”〔5〕。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应足够估计其危险性和毒辣性,与敌展开激烈的思想战是今天的严重任务。”〔6〕“思想战”这个提法具有很远大的战略眼光。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一文中,“思想战”多次出现,彰显了邓小平对敌“反文化战争”的胆识和强大决心。中国军民只有打好反对日寇的这场“思想战”才会从根本上激发八路军和民众的抗战觉悟和勇气,也才能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因而“思想战”是配合军事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文化上的“思想战”决定了整个抗战的持久程度与信念坚定与否,所以,邓小平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文化工作会议上先见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将八路军的文化工作提升到整个抗战大局的战略高度来思考。

针对八路军的“文化建军”来进行对敌“思想战”,邓小平提出了多种战略策略:第一,要树立文化建军上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念,“要经常地了解与研究敵人,及时地不懈地驳斥敌人,开展我们的政治攻势”〔7〕。只有充分了解敌人,才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战”的方式、目标、技巧等,这样才会提升对敌“思想战”的实效性;第二,要加强文化宣传,提升文化抗战的士气,思想战要“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这种宣传教育“无论对本军、友军,根据地和敌占区的人民,以及伪军,都需要灌输以民族的爱国的思想,提高其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随时给敌人的奴化政策以有效的打击”〔8〕。在对敌思想战中,邓小平认为不能采取被动策略,要积极正面应对,加强正面宣传,八路军要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解释抗战法令,推行民主政治;向敌占区人民宣传根据地的一切善政和进步设施”〔9〕。通过军队的文化宣传,提升抗战军民的文化自信和抗战热情。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保障八路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加上各种文化思想和政治派别,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要实现八路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宣传,坚定马克思主义在八路军文化建设上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抗战时期军队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举措,邓小平指出,八路军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10〕,更要积极实际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

邓小平不仅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早年留法期间邓小平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奠定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基础,而后到苏联期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回国参加革命实践后,更是积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际的革命工作中。抗战时期,为确保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八路军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邓小平认为,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来加强八路军的文化工作,“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1〕。所以一定的文化必然隶属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因为“超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12〕,这是因为观念本身是“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13〕。在这里,邓小平坚决否定了超阶级文化的存在,有力打击了敌人宣扬的文化谬论。文化是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抗战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抗战文化的特殊属性。正如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14〕邓小平根据当时的中国军事、政治态势,分析出了抗战文化的政治属性,并明确指出一二九师进行的文化工作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文化上主张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华民族解放的文化”〔15〕。一二九师所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使部队文化工作有了正确的建设方向。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邓小平告诫部队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干部的学习空气要加强”,“要学的东西很多”,“学习什么,总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6〕。

三、抵制糟粕落后文化,加强八路军文化先进性建设

一定的文化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因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7〕。这就说明,在当时的抗战环境下,必然存在依附于不同政治派别和经济基础的不同文化形态。邓小平指出抗战时期的政治派别分为“抗日民主派,日寇、汉奸、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顽固派”这三种形态,认为“这三种势力的斗争,也尖锐地表现在文化领域”〔18〕。各种文化形态由于所依附的政治派别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的文化鼓吹极其糟粕落后的文化思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顽固派 “鼓吹买办性的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旧思想、旧制度、旧道德,主张尊孔、复古,保存‘国粹,读经救国”〔19〕。邓小平认为这两种文化形态具有极大的糟粕性、落后性,对抗战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腐蚀了国民、侵蚀了思想,必须从根本上扫除这两种文化,指出八路军宣传队的当前职责是“提倡科学,宣扬真理,反对愚昧无知、迷信落后,这不管对人民群众或部队,都是同等重要的”〔20〕。在这里,邓小平已将反对糟粕落后文化,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到部队抗战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那么应怎样加强呢?邓小平指出:“尤其需要加强部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使科学为指战员所掌握,创造现代化的正规兵团。”〔21〕除此之外,部队还需在文化建设上加强爱国民族教育,“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随时给敌人的奴化政策以有效的打击”,“更要鼓励民族气节,反对动摇变节,提高对敌斗争的勇气,树立必胜信念”。〔22〕邓小平提出,为了应对糟粕落后文化,还应加强八路军先进文化宣传教育,这也是击退打败落后糟粕文化的有效手段。

四、文化工作融入政治工作,发挥八路军的文化战斗力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军队政治工作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著名的“三湾改编”,还是1929年12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都体现了党对部队政治工作的极大重视。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23〕这一军事思想强调,要将部队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日常工作来抓。抗战时期,邓小平也深刻指出,八路军的文化工作是服从于政治任务的。

“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一个是民族矛盾;一个是阶级矛盾。这两个矛盾是紧密地互相联系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24〕整个抗战阶段,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邓小平立足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政治势力派别即日寇、汉奸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派,共产党为主的抗战民主派三种力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文化策略。

邓小平还将八路军文化工作融入到政治工作中,认为八路军文化工作必须坚决地抵制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买办性封建主义文化以实现八路军的政治任务,“文化工作服从于政治任务”〔25〕。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接着分析了八路军文化工作应如何为政治工作服务,八路军文化工作要建立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要通过八路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工作,“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的服务”〔26〕。这里,邓小平将八路军的文化工作和组织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八路军文化、政治和军事的深度有机融合,提升综合抗战力。

此外,针对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力量,面对民族解放的大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口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邓小平在一二九师讲到:“总政治部颁布的《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中指出的‘在抗日战争中,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同时也是文化工作的方针和任务。”〔27〕邓小平指出八路军文化工作即是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抗战的胜利,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是文化工作的方针和內容。而后,邓小平又从七个方面详细谈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及不足之处,他一再强调“部队的文化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28〕,这深刻体现了邓小平对八路军政治工作与文化工作实现联合的战略性思考。邓小平还告诫一二九师的政治机关要善于做好政治工作与文化工作的有机融合工作,批评了有的政治机关不注重文化工作的现象,“各级政治机关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认识得不够,对文化工作的指导做得不充分”〔29〕。邓小平将八路军文化工作提升到整个军队综合力量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五、构筑“文化统一战线”,加强八路军文化“协同”作战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界中各抗敌协会纷纷成立,成为文化界内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标志。八路军在做好自身部队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大同友军、地方文化组织的联系,逐步构筑起一条抗战“文化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服务。

在与友军的文化联络方面,邓小平强调,八路军文化工作部门要善于加强对友军的文化联络,“必须用一切办法和尽一切可能供给友军以文化食粮即书报和宣传品,考究输送的技巧。设法组织互相参观互相观摩,融洽与友军的感情,扩大交朋友工作”〔30〕。通过八路军与友军的文化交流联络,实现八路军和国民党抗战军事力量的结合,提升中国军队的综合战斗力。邓小平将部队文化交流看作是实现部队抗战联络的有效载体,以“软文化”来团结“硬军事”,这个战略思维,在当时的抗战环境下无疑是个富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战略途径。

八路军文化工作还注意加强对外宣传。军队文化外宣工作一直是邓小平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如“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文艺作品、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摄影、绘画等,把我们真实的战斗生活反映到国际上去”〔31〕。这里,邓小平指出了八路军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文化“外宣”可以有效地加强包括国际友人在内的世界人民对八路军抗战的深切认同和关切,这是提升八路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邓小平也指出了八路军在“外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认为“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极微弱,‘打哑巴仗的现象严重存在,经常用各种方法对外宣传我们的战斗生活大为不够。我们虽设有随军记者,但由于大部分记者兼管编辑,以致影响了新闻采访工作。政治机关对此项工作具体指导不够,也是对外宣传工作削弱的一个原因。今后随军记者、旅的文艺组及政治机关,应加紧弥补对外宣传工作的缺陷,全师同志都应一致为加强这项工作而努力”〔32〕。

军地融合是我军的优良传统。邓小平认为,八路军文化工作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文化组织、文化工作者的“统战”。八路军除了要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物资、军事、人员等方面的补给和支持外,在文化上,也要积极加大与地方文化组织的联系,实现八路军与地方的深度融合,八路军“要与地方文化工作者、小学教员等取得密切联系,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推动与帮助地方的文化运动”〔33〕。八路军文化工作要善于同地方文化部门加强联系,建立文化抗战“统一战线”,实现文化的军地联合,为此“宣传教育部门应协同统战部门,进行文化统一战线工作”〔34〕。构筑八路军的“文化统一战线”,这样才能提升八路军文化的综合战斗力。

需要强调的是,邓小平认为八路军所构建的“文化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必须使八路军的文化工作保持思想、政治和组织的独立性,坚持八路军对“文化统一战线”的绝对领导。

六、坚持文化的群众路线,实现八路军文化的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更是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特别是党确立的全民抗战路线,更是深刻彰显着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对群众路线的贯彻。邓小平在一二九师讲话中多次提到八路军文化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

八路军文化工作要坚持“大众的”文化,因为 “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裝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35〕。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坚持抗战的最后胜利。邓小平指出,八路军文化机关要“与人民打成一片,同人民建立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要了解人民大众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36〕。针对八路军文化机关中的脱离群众路线现状,邓小平还批评道:“宣传形式不够大众化,往往不为群众所熟悉所喜闻乐见。文化工作者不够群众化,尚缺乏部队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经验,致使文化工作被限制于狭隘的范围中,不能为大众所掌握。”〔37〕为切实增强八路军文化机关的群众观,邓小平强调文化机关要善于向群众学习,“文化工作者要具有虚心学习、认真探讨的态度。要将自己的作品就教于大众,倾听大众的意见”〔38〕。只有这样,八路军文化作品才会真正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八路军文化创作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使部队文化创作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邓小平为此批评一二九师文化机关“某些作品缺乏丰满的现实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性”〔39〕。八路军“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自己在政治、文艺方面的修养和实际工作的锻炼”,“提高对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满的现实性之艺术品,才能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作品要反映部队和根据地现实”。〔40〕邓小平分析了八路军文化创作坚持生活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性,指出八路军文化机关“要面向连队,深入连队,了解连队,加强实际工作的锻炼”〔41〕。这样才能使八路军所创作的艺术品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官兵服务、为抗战服务,充分发挥八路军伟大的抗战文化战斗力。

邓小平强调,要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参与到军队建设中。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军政工作》中,邓小平分析了八路军在军队建设中在吸收知识分子参军中的成绩与问题,指出:“部队如不吸收与团结大批进步知识分子与半知识分子参加部队工作,想要部队很快进步及提高政治水平与军事技术是不可能的。”〔42〕邓小平还具体指出了知识分子参与八路军军政工作的具体方式,“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重新地在知识分子中来一次了解考察,以便按其历史及特殊技能分配以适当工作”〔43〕。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提出知识分子要按照其自身实际本领参与八路军实际工作,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八路军抗战服务。此外,针对八路军的文化干部,邓小平也指出了一些具体工作要领和方法,军队文化干部要跨职交流,增强本领,“连队文化干部,工作一定时期,应按其思想能力(特别是特殊技术)提拔其参加政治工作或军事工作,不应长期停留在文化干事岗位上。”〔44〕一方面使部队文化干部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使部队综合战斗能力得到提升。要通过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培养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八路军文化建设的大众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01).

〔2〕〔3〕〔4〕〔5〕〔6〕〔7〕〔8〕〔9〕〔10〕〔12〕〔14〕〔15〕〔16〕〔18〕〔19〕〔20〕〔21〕〔22〕〔25〕〔26〕〔27〕〔28〕〔29〕〔30〕〔31〕〔32〕〔33〕〔34〕〔36〕〔37〕〔38〕〔39〕〔40〕〔4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22—23,23,23,23,25,25,25,25,22,258—259,24,332,22,23,25,25,25,22,24,24—25,24,27,25-26,26,27,29,25,25,26—27,28,26,28,29.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13〕〔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9,252.

〔23〕〔3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86.

〔2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150—151.

〔42〕〔43〕〔44〕邓小平.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197,198,198.

(责任编辑付国英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