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授及其发达之讨论

2017-05-30 10:48曾铁
阅江学刊 2017年1期

曾铁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授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骨干,也是教学、科研的承上启下者。他(她)们肩负着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的责任。促使大学全面进步,教授是主力。实现教授发展、大学昌盛,教授应“有序”、不失格、持续地有创造、有贡献。上好课、育人才是教授之要务,给力文化大发展、教书育人是教授的使命与职责,用知识、文化助推社会与文明进步,乃教授的职能。教书育人和创作、刊布有价值的作品或传世之文则是教授及其发达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授;学生质量;大学发展;社会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7)01-0048-07

一、引言

现在,大学(包括大学、学院、高职高专与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里的青年教授(45岁及以下的教授)人数不少,根据《2015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全国高等教育(含高职教育)专任教师有157万人,其中45岁以下者占71%。青年教授是大学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骨干,也是教学、科研中的承上启下者。青年正、副教授(下文统称教授)肩负着培养人才和开展学术研究的双重责任,他们是促进大学发展的主力。教授是大学的旗帜,是关涉大学进步、大学未来的重要群体,大学的昌盛需要教授们“给力”。教授进阶,大学生气淋漓、大学强;教授发展,大学声誉日隆。

二、对教授内涵、形态及其发展方向的思索

(一)与时俱进地发展、提升自身水平是教授的首要任务

教授年富力强、潜力大,学术周期长,他们是推进大学完成“双一流建设”目标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大学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前行的动力之源。要实现教授发达、大学繁茂,教授应“有序”、不失格,持续地有创造、有贡献。充分掌握内容取向的显性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丰富、创造知识,完备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围绕专业广博地发展、认真地学习,赢得精彩的人生是教授的本质任务与硬任务。教授以学问、学术与教书育人为显,因此,要增加教学的现代性元素,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助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教授应壮大自己,在其专业领域输出学校、社会发展所需的正能量。钟焦平:《“双一流”不可能和学术腐败兼容》,《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3日。在教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方面,教授不仅要赓续文化传统,也要赓续前辈学者之优良精神,增加“内存”,夯实基本功,力争“雏凤清于老凤声”,拓展自己的知识谱系,关注、批判“虚、假、空、骗、伪”等危害社会进步的“癌症”与“病毒”。《中组部通报干部档案造假典型》,2016年9月25日,http://www.blsdyycjy.cn/gsgg/463.html,2016年9月30日。教授的研究及作品应当具有非功利的价值追求,是精品力作并有助于优化社会风气。教授是专业方面的领军者,又是促进大学发达的挑大梁者。学术生命力强的教授要践行20世纪西南联大的教授做学问的精神,这种精神贵在长期的静心、刻苦与研修。教授应当中正、质朴,俯仰优雅,自强不息,尽责尽心地教学、开展研究是教授的本相与使命。学习、工作只争朝夕,科研作品叙述精当,观点正确且入眼、入脑、入心,才能说服人,才能让受众有所思、有所悟,这是教授“挺拔”的要点和路线。清淳、清逸、脚踏实地,依法合范地立身、立业、立言,将教学和学术创造进行到底,最大化地释放自己的“内能”,这些乃教授的精气神。在科研中,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并举,力避跟风或唯我独尊的行为,为本学科发展服务,为改善民生和完美社会奉献自己的所想、所得,这些应是教授的本能与事业。立足教学、坚持学术研究成果为民效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新华社:《多听真听高校知识分子意见》,《团结报》,2016年12月10日。应是教授的志业。学问通达、孚众望,在人身、人格方面不依附他者,主动地更新自己,不失学术良心,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做纯粹的学者,这些应是教授发展的现实与内需。博观约取、独立思考,自如地创作,多进行知识性研究、学术型研究和自主型、原创性强的研究,从意识、品格、技能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应是教授之本职与要事,也是教授成为名教授之“密码”。

(二)为学术昌盛、文化繁荣和社会昌明献力是教授的共同职责

大学是文化、精神之粮库,是观念开放、思想活跃的学问之所;教授是推动大学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桢干。教授是主流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构建伟大的大学之抓手,其所言、所为当有益于大学的“闪光”,提高世道人心之水准。为人、工作以“高大上”为目标,为学术昌盛、文化繁荣与社会昌明献力是教授的共同职责。为师、从事科研时守规则、重规矩,努力开展学术含量高的研究,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层次,使学术成果既有“高度”又有“厚度”,这是教授的本意,也应是教授发达之“景况”。不效忠物欲、不受“时髦”牵引,工作、研究有定力,教学、科研成果对知识、文化及社会发展有增益,应是教授的心性和本色。思想丰富、目光犀利,做研究时不被市场所左右,不生产堆垛概念与虚辞、言不及义的文章,不发表懂行者不看、不懂行者看不懂的論文,是教授的性态与底线。论文、著作文化浓度高,实而不虚、真而不假,能够改变受众的认知角度和认识方法,能够富裕受众的知识和思想,提高受众的认知水平,乃教授科研之主旨。自我完善,去功利主义,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在信息纷乱失调之时,有效传播中外优良文化,宣扬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正面影响,引导学生与社会积极上行,这是教授的职责。《伦敦大学教授奥·费吉斯:担忧大学生不读书只认网络》,2016年11月11日,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111/c403994-28852665.html,2016年12月1日。

有才华、思进取,教学、讲座合时宜、有教益,做研究时想得透、想得远,作品无偏见、水平领先,这是教授的标准与样态。教授不能是只会解释、传达他人意见而无创新之人,不可是唯长官意志奉命研究的“翰林”。王荣华:《智库建设需“三防”》,《文汇报》,2016年11月18日。学术作品经过了清楚、有逻辑的思考且文化品质高,立足教学与科研,服务于人民的物质与精神幸福,代表性作品能够长期流布,这是教授的魅力所在。教授的论文、报告要有自己的意见,宣示自己的思想,有隽永的见识,可说明问题,具备文化性、学术性和启悟性。教书、育人殚精竭虑,论文、结题报告等符合学术范式,见解深刻并有较高的影响力,有利于社会走向成熟,这是教授的品位所在。能够构思并撰写出蕴藏着精神慧光的作品,令要求进步者所向往,应是教授的内涵与表征。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制度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因此,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是形成高品质社会的内在需要和首要保证。新华社:《习近平: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2016年12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2/04/c_1120049333.htm,2016年12月6日。为此,有关教授当频出力、多献策。教授属学界高人,当不忘初心、不失知识分子精神,做学人之模范。致力于高质量的研究,发表、出版学术精品,教授当念兹在兹。文化视野宽、学术研究力强,欧阳康:《大数据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革与创新》,《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0日。作品的文字精美,叙述独特、合理,论点恰切,教学中不敷衍塞责,做学生的良师和社会康健发展的推动者,应是教授必须拥有的素质、能力与情怀。做研究不轻易下结论,著作等有新意、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可扩大受众的视域、激发受众的思想应是教授的追求,也应是对教授形象的“素描”。促进学术健康生长,提升学术研究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授是主角,应当深度思索、积极实践,让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力。各级教授,尤其是一级、二级教授不能忘怀这一使命,当效命图强,此乃教授之重要路向。

三、优化大学教学,提升学生品质,教授须对此有作为、多贡献

(一)教授应践行《人民教师誓词》,做优秀的教书育人者

上好课、育人才是教授的第一任务。大学生的素质和大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度是衡量大学质量的关键因子,教学优秀、学术成果质量高则是保证教授发达的两大要素。教授们应遵循《人民教师誓词》之要求,“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使学生成为21世纪的知识青年与创造者、创业者,教授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频点拨、“滴灌”。教授是当然的“教头”,而非專职的“研究员”,其教学质量、效益理应优良。勤上讲台,研究教学,丰富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教授当为、必为。有品、有尊,教学、讲座的内容实、高、新、雅,结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与规范意识等是教授的意涵和职业目标。为学为师磊落大气,优化大学人文环境和育人氛围,让学生健康生活、茁壮成长是教授的主责与本分。教授应是优秀教师,研究并实施人文教育、通识教育,让学生读书并读进去,使学生精神不空乏、不困顿、不迷茫,在这个方面,教授不能是局外人。促进学生身心进化,编辑部:《学术道德成研究生“必修课”》,《新民晚报》,2016年10月26日。成为思维、性格、才能和学识方面的优秀者,这是大学专业课的目的,更应成为教授的自觉。教授是知识的传承者、守望者与创新者,教授的教学内容应货真价实,能够助益学生一生前进。解开“钱学森之问”,化解此现象、摆脱该困境,教授是“大将”, 教授当积极扶植学问,增加育才的作用力、引导力。

大学是中外优秀文化的超市,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与价值所在。强化大学精神,实施良好的大学教育并使之增值、保证长效,教授是主干力量。为此,教授应执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校和社会负责任。要使大学“巍峨”,就要在全域提升教育品质和毕业生质量。张立迁:《学位点“瘦身”为研究生教育提质》,《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5日。现在,教授要关注、热心于大学的教学、教改,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地参与线上、线下教学。教授不能游离于教学甚至“旷课”,他们应是课堂的“主演”,教学、教育严而有慈,用力锻造基础扎实、专业水准高、有真本领的学生,多方面帮助学生进阶是教授的职能。教授的传播力、说服力与号召力颇强,教学应尽可能附丽当代文明,丰满、完善学生的人性并使他们具有改良社会的思想、能力。教学、研究作品有干货、有营养,能够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养,这是教授的职分。培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与自我调控的能力)及创造力是大学教育的取向和教授的工作。现在的学生都是“网生代”且热衷于“第五媒体”——手机,教导学生读点“书”,用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滋润、武装学生,培养树立学生的较真、质疑精神,强化理性的批评力乃教授的天职。方方:《文艺批评的笔杆有多重》,《新民晚报》,2016年7月20日。丰富专业教育,张扬人本主义,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始终从善从美,这是教授教学、教研的靶心与着力点。提升育人领导力,让学生广域地看世界、观中国,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些方面教授当自我加压成为标兵。丰满学生的知识、文化,开启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进而培育“六有大学生”,成就学生,应是教授的重大职责。

(二)教授要全面、全程地发力,塑造有理想、有品质、有担当的学生

大学生都是“数字化原住民”,他们深受网络文化、“微文化”的熏陶,因此,增加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储备,增强其本领是构建能力社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诉求。教授要提升教学水平和指导质量,提升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且使毕业生心念之、心系之,编者:《好老师的样子》,《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日。教授的博学、敬业、奉献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讲座具有时代性、现代性,教化力、拉动力强,让学生受用、真心点赞才能体现教授的本事,才是教授交出的“优秀作业”。教授要关爱学生,关注其心理问题,左佑:《对人生意义的质疑也是成长的过程》,《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8日。注意完善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力。《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严重滑坡》,2014年6月4日,http://www.hbrc.com/rczx/shownews-6077793-35.html,2016年3月7日。教授还要给学生传授探索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成大器,日后成为优秀的建设者,这是教授的正业。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标准和要求,修订、执行本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健全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发展的需要与现实任务。教授当参与相关工作,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并介入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发展和培育优秀人才、高级专门人才,教授是要员,他们理应研究、做实事。教授,教学要有板有眼、有章有法,教学内容当宽视角、大容量、与时俱进。教授应教导学生珍惜青春岁月,让他们多读书、勤历练,达致学业优良、《向“严进宽出”说不:南京林业大学一年半劝退49名本科生》,2016年11月11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111/c1006-28852007.html,2016年12月3日。实现身心健康。

教学、育人乃立校之本,教授是学生“绿色”成长的重要“他者”。 教授当尽心尽职,让学生识变、顺势、应时,致力于塑造神完气足的现代人,这属于教授的“规定动作”。为社会培育、输送优秀的各类建设者,教授的广泛援助不可缺失。面对全球化的时代,教授当善尽责任,用常识和优秀文化滋养、同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品质,加大教育的“动能”及力度。教授的终身职业是注重专业引领,悉心教化学生,拉高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胜任力。用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育人,健全学生的心智,使之对社会进步有贡献,教授在这些方面应有切实的担当。要引导学生读“书”,曹东勃:《连课外阅读都存功利之心,“空心病”就不难理解了》,《文汇报》,2016年12月9日。读通、读透、读懂,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颜值”高、吸引力大的教授要充分发挥作用,增加贡献度。教授应一以贯之地躬行践履,教学内容实在,缪迅:《让大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获得感》,《东方教育时报》,2016年10月12日。内涵、外延切合学生及其发展之需要,传递自己的学术感悟与认识,向学生传达充分成长所需的资讯。教授是教学的主体,教室是其主战场,助力学生学以致知、学以致慧乃教授之道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教授的根本任务。教学时让学生“脑洞大开”,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促其成为高尚的人,王钟的:《学术不端的毒瘤正向本科生蔓延》,《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30日。成为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是教授的主业和必须完成的课题。教授属强势的教育工作者,学术活动与教学方能体现出大学的高水平,因此,教授必须扛责、负重,提高教学生产力、教学领导力。陈韬:《“上好一门课”的背后》,《上海教育》,2016年第28期,第8-11页。教授必须全员、全程地忠于讲席,支持、扶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四、提升科研品质,促进学术与社会进步,教授要“一马当先”

(一)教授应是深思不辍和不断创作创新的现代文人

教授是学界俊杰,是思想者,服膺真理,忧国忧民,研修、学术创作不息是教授之职能。科研作品文化信息多、有清新感是教授研究时的注意事项,学术作品能够增加文化财富是教授的行为定势。精通业务,学术水平高,学术表现力强,善待学术性争议,积极拓展研究空间,著作、论文具先锋性、创新性甚至有醒世之力是教授应有的“形象”与业态。业以才广、功以才成。中山大学教授、行政学家夏书章先生说:“做学问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不断地读书、充电和加油。”徐蔚:《夏书章:老骥未伏枥》,《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7日。知识积累多而厚,学术素养高,立言述论自出机杼,不附会演绎,创作有分量、为民积福的作品,并将思想默存于学术,夏中义、叶祝弟:《思想默存于学术:作为思想家的钱锺书——答〈探索与争鸣〉记者问》,《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0期,第27-32页。这是教授之特征,也是其价值之所在。教授当有公共批判精神与能力,能够批判、鄙视践踏常理或规律的各种行为。教授还应是文化大发展的推动者,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参加者,作品有文化价值、学习价值甚至成为本专业的经典应是教授研究的指向与目标。教授当有鲁迅的基因与秉性,独立研究,自由书写、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优秀作品让自己名标学界,这既是教授进步的要素与模式,又是教授成名成家的坐标。

教授是业界“大牛”和高文化势能者。大学是文化接续、文明演进的重镇。创新为大、似他者俗,胡景钟等:《哲学与时代担当》,《文汇报》,2016年10月21日。 應当成为教授从事研究的座右铭,是其增加思想、提高理论建树的指南。研究时当“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研究不拘程式,作品有独特的探索,一笔不苟,思想可传世或有补于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应成为教授的基态与本位。言行不失范,潜志做学问,倾心生产有时代性和当下性的作品是教授的“定义”与研究准则。不废风雅、不作践自己,当是教授之心境;宽泛地传达有用信息,给力文化慧民、文化富民,这是教授的品行。反对统计造假,批判学历、履历造假以及论文抄袭,批驳公权设卡与行业寻租等乱象,缔造法制化社会、信用社会等,相关的教授应及时地发文、发声。满腹书笥,学术作品有言、坦言、直言,学术质量高应是教授及其发达之基础和范式。理论和思想独树一帜,长期可足观,立足本学科为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提供专业见解是教授的姿态与“印记”。大学是弘扬和传递真、善、美之场域,要推动社会良性运转,让社会全方位地向文明迈进,落实《宪法》和依法治国的各项措施,就要弱化、去除人治的思维与行为,减少“官本位”思想是基本保障。为此,相关的教授要合法、合理地鼓与呼,增加推动力。

(二)学术作品是“高峰”之作乃教授的最高目标

大学是文化、文明之高地,教授是内能较大的文化辐射源。教授当秉持“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山东大学校训)之精神,立足专业为社会永续发展和人民的物质、精神福利提供服务,并提升自己的学术力、文化力与影响力。研究和生产知识遵循不唯上、不唯书的求真原则和学术自由之逻辑,论文理据充分、立论允当,研判准确甚至能做到无人能出其右,当是教授之本原,也是其发达的“公式”。站在受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研究时有贴地思维,不说、少说官话是教授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质量的要点。去简陋思维,思想开放、不偏于一隅,从事科研时依循客观规律,不放弃自己的感觉、不发表模式化论文,助力于营造文明社会是教授进步之意涵。要提升大学的公信力和被崇拜度,教育质量高,每年都有一批优质的学术论文、成果诞生是不可或缺的。献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助社会可持续发展,教授做学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依附资本和权贵,不曲学阿世,通过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创造出足以与我们时代要求相符合的作品”。不管是当前还是将来,教授均应不断充实自己,力争成为学术话语权大的学者,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又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名人”。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光明日报》,2016年11月23日。

做学问时,教授要有大视界,端在不保守、不自闭。从事科研时,“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贵在既有传承又有突破,讲真话、说实情,纯化审美,造福国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厚实,科研作品有特色、立意高远、有启发性是教授成为本学科或学派领头人的要件,也是教授成为大家之基、之需。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教育进步和社会繁荣任重道远,现下,我们不能头脑发昏、忘乎所以。学富五车,科研能力强,学术声誉好,不做被动、应对性或临时性的文章,有“高峰”之作,人品、作品被学人推扬当是教授的格调,又是教授发达之起点与落点。一生“清洁”自洽、不矛盾,深度了解世情、民意、社情、国情与学情,论文内容宏大丰富,论断精辟且益智、益受众是教授的意旨和事功。教授是学术发展、文化繁盛的推手和先锋,让自己的学术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学界有影响是其大目标。要出现中国版的涂尔干、韦伯、舒尔茨、马尔库塞、萨特、汤因比和福柯等学界、思想界的高端人物,教授们正是后备军。这样,教授研究时要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并努力为之。知行不分裂,做学问不囿于成见,作品学理逻辑性强,只唯实、不忽悠、有己见应是教授的本色与长处。以生许学、不为物累,不戚戚于声名,坚定不移、坚忍不拔,作品具有思辨性、唯一性、学术性、创造性,经世致用,是教授发达的基石与保证。

五、结语

教授是学生进步、大学进阶和社会高品质发展的“扶手”与“高能电池”,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新华社:《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解放日报》,2016年12月9日。保持、捍卫知识分子的品格,生活、工作有意义,成为学界领头羊是教授的立身基础和人生目标。尽忠职守,“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评论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0日。提高学生素养是教授的重任。教授是大学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力量,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乃至“美丽中国”的实现,都需要一流的教授与一流的学生。认真教书,研究时不左顾右盼,不刊布急就章或“速成品”,乃教授的风范;思想解放、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用传世之心创作发表传世之文是教授发达的充分条件与“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