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科教学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2017-05-30 08:40:30王淑敬
高教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分层次教学

王淑敬

摘 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实际教学工作中又往往不被重视而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一名教师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052-02

Abstract: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 of non-compute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ut the actual teaching work is often neglected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from a teacher's perspective, makes an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non computer major; computer basic course; hierarchical teaching

在我國,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核心是“高”和“专”。而属于这一范畴的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也必须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要体现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这三个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本科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计算机这一在今后工作中不能离开的工具,各大高校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多高校甚至将学生的全国计算机二级的过级与否与学生的学位挂钩。在此前提下,各个高校对于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设置了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教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于大一新入校的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内容涵盖计算机发展历史、微机的软硬件组成、网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Internet应用等,在此基础上也会开设一系列经典的编程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或者是简单的数据库编程。这是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思路,表面上看课程设置非常合理,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掌握一门简单的编程语言,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利,但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又如何呢?

作为一名一直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际的教学效果与课程设置的预期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

首先,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其教育背景不尽相同,尤其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对于来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就在学校接受一定程度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即便不像文化基础课那么深入,但潜移默化中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计算机越来越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你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相反对于来自相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高考的压力,他们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上,可能在进入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习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在大学中他们所向往的一种技能。现阶段的课程设置是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的,所以,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有的学生认为简单而失去听课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因为听不懂也不听课,而且在一些高校还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更加对此课程失去兴趣。

其次,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涵盖了计算机发展历史、微机的软硬件组成、微机原理、网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Internet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内容。乍一看内容非常全面,可仔细想想这里提到的每一项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都是一门课程,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设置有限,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只能删减教学内容或是对所有内容一概而过,这样教学质量真的无法保证。

大部分高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开始程序设计课程,可是在设置的时候忽略了学生们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甚至有的高校将学生的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过级与否与其学位挂钩,这样就会产生许多弊端:比如,教师面对考级和课程教学要求双方面的压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压力非常大;其次学生为了单纯地拿到二级证书,忽略教学内容,一味依靠课外培训班,不停地刷题。这样程序设计课的位置就显得极其尴尬。

再次,对于程序设计课程来说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大部分高校的招生规模日渐扩大,但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和师资数目的限制,本科教学在我国基本都是大班教学,即:一个专业甚至不同专业的多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一次课教师要面对200名左右的学生,如果是纯文科教学,这种类似讲座的方式尚可勉强接受,但对于要求逻辑思维非常缜密的编程课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使得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在听“天书”。这种大课更影响了上机实践课的效果,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个别学生一学期下来对于一门编程课会一无所知。

上述的种种现象表明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看似简单,但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当下各种教育组织也纷纷采用研讨会等形式探讨如何进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现阶段有的高校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是打破专业进行基础课的教学,通过考核在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和自己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选择,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种经验。首先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关于计算机课程的深入讲解,在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笔试和上机操作两种方式,將学生依据自身基础的不同分出不同的层次。其中笔试主要考核计算机理论基础,而上机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设置的课程中应着重计算机的基础使用,如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使用基础的学生而言,可以在课程设置中着重于二级考试中所涉及的基础内容,如:算法理论,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及网络技术等知识。

2. 计算机教学应更多的注重实践教学。现阶段的计算机课程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适当的改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放弃理论教学而是全部课程都在机房完成,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与计算机接触的机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做边学,使得学生更快地提高计算机水平。而对于文科类希望更进一步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学生而言,将课程全部安排在机房进行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未来办公室中可能遇见的操作问题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未来工作环境。对于另一类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而又希望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应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上机实践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程的吸收途径即可。

3.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中不一定统一开设编程课。众所周知,我国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就将学生分为文理两类,选择文科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上会稍微弱一些,而且长期的基础教育让他们的思维模式并不适合学习编程课,而且他们大部分人日后会从事一些文职工作,编程课并不适合他们,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相反,譬如办公软件的应用倒是他们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办公软件的教学可以参照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标准进行。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要重点进行excel的高级应用。而对于理科生则可开设诸如C语言、VB语言等程序设计课程,这些课程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好的编程入门级课程,学好这些课程的前提下,在二、三年级的选修课中可以开始Java或C#等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课程,使得他们中的一些对于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拥有除本专业以外的另一项专业技能。

4. 编程课应采用小班教学。教育理论证明40人左右是最佳的教学班的组成形式,当然对于本科教育来说受到现实条件限制不可能实现,但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80人左右的教学班组成非常适合于编程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个人认为编程课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严谨的课程,教师在书写板书,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消化理解的过程,而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就是一个类似于看电影的过程,情节可能很精彩但无法更深刻地理解编程的思想。上机实践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完成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在此要强调调试程序的重要性。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认真为每一位有问题的学生亲自修改程序,可是长时间这样下去,学生并不能掌握真正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反复教授和强调调试程序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是,引导学生调试程序,找出错误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刚开始时非常费时间和精力,但长此以往坚持下来学生就会真正掌握编程的方法,为今后编程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的是方法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几个程序身上。当然即便是小班教学在上机实践课上也会遇到一个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情况,此时,可以在班级中找出几个掌握情况较好的同学作为助教,帮助教师解决一部分同学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同时,可以聘请一些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助教,在给学生提供辅导的同时,还能向学生灌输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选择。

5. 关于教材。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宽泛但不够详尽;只关注课程本生而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延展性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编写教材,使得教材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而且为了满足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要求,可以将二级中的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添加到实际教材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掌握国考内容,也让学生有上课的动力。

综上所述,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对学生技能的一种培养,是为学生将来求职提供的又一项基本职业技能,提高其教学水平,对整个教育体系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从全局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整个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2-112.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11(1):7-11.

[3]吴方,谭忠兵,余俊杰,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9):68-71.

猜你喜欢
非计算机专业分层次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20:09:08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探讨
尊重学生差异 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技师学院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分层次教学案例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6:19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34:49
非计算机专业VF课程优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