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枢
摘要:体育精神是体育价值中的核心内容。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
关键词:精神;体育精神;高校教育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优越的今天,人们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却在逐年下降,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在体育运动当中出现晕厥、休克、猝死的事件屡见不鲜;各级各类运动会也都取消了长跑等剧烈运动的比赛项目,为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了。
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殿堂,同时也是学生踏入社会的重要桥梁。因此,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关于如何界定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曾这样给出回答:“一所合格的大学,是把教育教学搞好;一所好的大学,更要注重人格的养成;一所优秀的大学,除了前两者之外,还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柏拉图曾说:“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卢梭也曾说:“为了使他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那么究竟什么是体育精神?弘扬体育精神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去深思。
一、何谓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知难而上和果敢勇毅;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战胜自我和持久锻炼;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团结拼搏和友谊在先。
二、弘扬体育精神的意义
当前高校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并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体育精神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坚忍不拔、团结奋斗等因素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的。很大程度上,体育精神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是高校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有力保证。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有些社会不良风气也不可避免地进入高校校园,从而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大部分学生是“90后”,他们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高科技晕染的环境中成长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因此大部分的孩子个性张扬,崇尚自我。而体育精神的植入,既可以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高校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热爱集体、注重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摒弃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之风。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体育精神在高校教育中作有力保障。
(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
公平竞争是保证社会有序发展的首要前提,体育精神的精髓就是公平,因此,在实践中践行公平竞争的精神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职责。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让大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公平竞争的意义,并通过实践,逐渐加强这种意识,从而让这种公平竞争的意识深入大学生的心中,从而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在高校加强体育精神的灌输,可以让高校学生在深受公平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成为公平正义的“实践者”和“守护者”。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品格和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顽强拼搏、不怕吃苦。而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欠缺这种精神,远离父母的大学生往往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退缩,寻求远在异乡的父母的帮助。而在体育运动当中,胜负乃常事。我们经常看到热爱运动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严重透露着幸福感。可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大学生们体验到努力付出,最终体会到胜利的惊喜和感动。这对于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经历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精神。高校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踏板。如果在高校学习的时候忽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便会被孤立和排斥,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高校体育运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和充分体会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邓小平曾说:“掌握新技术,要善于领悟,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体育精神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探险精神和冒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可以充分激发出大学生创新的潜能。
三、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途径
(一)备课时精准把握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學工作,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关键是要把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使大学生具备坚强意志、努力拼搏的精神。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把体育精神灌输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大学生充分体会体育精神,并把体育精神在实践中体现的方方面面。
(二)上课时强化巩固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理论课本身蕴含丰富的体育精神的内容,要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体育精神。如在《篮球》理论课堂上,讲述篮球的演变发展过程;也可以讲述篮球运动员们通过自身努力拼搏、刻苦训练,最终取得傲人成绩的感人故事,从而教会学生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课堂中,传授的不应该仅限于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弘扬体育精神,让体育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
(三)课余时间丰富高校体育活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的体育精神宣传教育,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高校可以借助多种现代化媒体形势的宣传,进行体育教学,并进行體育精神的弘扬。比如可以播放各类运动员们的职业生涯专题宣传片,通过观看运动员们日常的刻苦训练、生活以及备赛等情况,让学生们感受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努力将自己的专业技术发挥到最佳水平,赢得最终比赛胜利的全过程。让大学生淋漓尽致的体会到体育带给一个人的成长和蜕变。从而让大学生们从这些运动员身上领悟到真正的体育精神,以此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境界,让学生们真正爱上体育。
(四)实践中践行体育精神
高校当中的体育实践活动,包含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趣味项目和竞技项目。不论哪一种形式的体育实践活动,在进行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都蕴含着体育精神。比如篮球比赛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践行着高尚的体育精神。同时在学生们平时的篮球训练当中,也潜移默化地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高贵品质。
四、结束语
高校,作为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接受教育的最后一站,担当着对大学生精神建设的重要职责。在当今提倡全民健身的时代下,高校更应该呼吁体育精神进入校园。通过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的宣讲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相结合,逐步培养大学生挑战自我、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通过体育精神的培养,引领大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步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后,仍能够坚持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使我国在迈向体育强国的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朱亚成,刘凯.中华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读算写·素质教育论坛,2015,18(09):1-2.
[2]朱亚成.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探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5,11(2):128-132.
[3]赵述情.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J].鄂州大学学报,2011.
[4]贺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9).
[5]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