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资源:共识、质疑及回应

2017-05-30 06:15王晓晨孙艺璇姚茜张定文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质疑瓶颈共识

王晓晨 孙艺璇 姚茜 张定文

摘要: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提供了可实施的途径。开放教育资源在2002年被首次提出,经历了15年的研究、实践与发展,人们对于开放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终身学习的作用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因开放教育资源概念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资源类型”“共享体制”“应用对象”等概念的理解尚存在分歧。虽然目前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迅速,但在实践方面,开放教育资源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如多语言问题、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及机构策略、合作机制、版权应用等。该文从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和本质出发,陈述目前国内教育领域就开放教育资源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已达成的共识,解读目前在资源建设应用实践过程中对开放教育资源理解的诸多分歧,分析制约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共识;质疑;瓶颈

一、引言

开放教育资源自2002年提出以来,经历了15年的发展,通过对开放教育资源国际会议的议题或者会议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将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7)开放教育资源概念的界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育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OER的定义、OER的特征以及OER的内容上面;第二阶段(2007-2012)开放教育资源的宣传和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OER的出现能够为民众提供哪些帮助必然是OER能否普及的关键。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国际会议的聚焦点都放在了OER的作用上面;第三阶段(2012-2017)OER的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OER的焦点有两方面:一是OER应用指南或经典案例;二是OER政策的制定,为了更好的促进OER的应用,国家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国内方面,2012年关于OER研究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加,达40余篇,这主要得益于2012年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这为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15年里,大量的国际组织、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和教育机构等对开放教育资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围绕其政策、项目、平台搭建及运营、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实践。首先,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能够有效的缩小教育鸿沟,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终身学习和促进全纳教育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OER带给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效益虽已初步显现,但是开放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率、适用性不高;用户参与度不高等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制约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因素是什么?通过对当前研究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对OER的开放程度,开放范围,版权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议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因此,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争议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共识

(一)对开放教育资源内涵特征的共识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论坛上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不断的讨论和更新。开放教育资源(OER)起源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1年启动“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OCW),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02年举行的“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上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并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在2002年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媒介是信息通信技术,资源类型包括教育类资源,并且资源可以开放给用户。在2006年,UNESC0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明确指出开放教育资源是数字化资源,同时将OER的用途拓宽到“教育、学习和研究”领域。在2006年的定义中同时提到了“开放”一词,但没有明确表示“开放”的含义。UNESCO在2012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中的开放教育资源行动指南》中再次修订了OER的定义:开放教育资源是置于公共领域的任何媒体形式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开放许可協议下允许使用者无限制或较少限制地获取、使用、重组、重用并重新散播。在2012年修订的定义中,UNESC0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是在开放许可协议下进行开放共享,并认为资源包括任何媒体形式的教育、学习和研究资源。

从开放教育资源概念的变化,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首先,从资源方面来看,开放教育资源从教育类资源扩大为教育、学习和研究用的素材;其次,从传播方式方面看,开始人们界定开放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传播,2012年的定义修订为“所有媒体形式”;再者,从开放的层面,开放教育资源从最初的“免费”到“无限制或较少限制的使用”,确定开放教育资源需在开放版权协议下开放共享。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不断修订,一方面扩大了资源的范围,增加了概念的普适性,扩大开放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适用性,另一方面,增加的“开放许可协议”的限制,促进开放教育资源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但是,开放教育的本质依旧是“开放”和“共享”,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使得人们的视角从教室的学习者为中心转向学生自主的“学习者为中心”,由于人们的这种视角转变,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可能会得到更加壮大,这将真正赋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而不再受教师、教室或学校等因素的限制;其次,开放教育资源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也就是说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资源主张从改变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方式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对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共识

自2001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OCW),将其研究生、本科生的全部课程资料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人免费使用。而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将“开放课件”的内涵命名为“开放教育资源”。在此之后,英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高校纷纷建立开放课程联盟开发自己的开放课件或者翻译、本土化已有的开放课件,这使得高校之间的那堵“知识的围墙”被推倒。这就意味着,只要在开放许可协议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学习任何一所高校的课程。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是某个学校所“独有”的,并非只有这个学校的学生才能够享有,而是可以共享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的。

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理念被引入了更为深入的层面,对资源的获取、重组、重用和再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同样改变了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方式。开放教育资源鼓励使用者将教育资源进行翻译和本地化应用,这使得社会的教育成本从根本上大大的降低,提高学习效率,扩大教育受众,更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显著的提高了全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正如UNESCO所指出的那样,开放教育资源是缩小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终身学习的重要动力。

(三)对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实践“落地难”“持续难”的共识

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本身来说,在其生产、流通和应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资源价值的知识自生长和价值最大化;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来说,使用者的修改是其获得自我提升的途径之一;对于资源的使用者来说,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是其在学习基础上保持自身专业发展以及知识更新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看似完美的开放教育资源,在国际国内的实践应用推广过程中却出现了“落地难”“持续难”的困境。项目组调研了国内外自2002年以来投入使用的约70个各级各类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网站,截至2016年底,近45%的网站出现域名无效,访问跳转,停止维护现象。如2009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关闭开放课件项目;2012年,著名的开放教育资源公司平世界知识停止了免费资源下载。分析上述停止运营的平台,并结合文献调研可见,政策支持、优质资源整合、开放版权、多语言、文件格式及标准等问题是造成“落地难”的主要原因;而资金链断裂、运营管理不善、平台功能欠缺、资源质量保障不足、实践应用推广薄弱、项目定位不准、特色亮点不清则是造成“持续难”的主要原因。

三、开放教育资源的争议

(一)对开放教育资源本质的争议

1.“开放”不等同于“免费”

提到“开放教育资源”,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是“开放”的,那么这些教育资源的获取就一定是“免费”的。然而,当我们认真阅读和理解UNESCO从2002年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到2012年最近一次对“开放教育资源”所做的描述,都没有明确的提出“免费”一词,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重点并没有放在“免费”上,而是不断强调使用者使用中的相对自由。

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和许可协议并没有限制和禁止资源的商业使用,也就是说,开放教育资源同样可以获得盈利,开放教育资源所采用的开放共享协议也为资源的商业应用排除了障碍。虽然,盈利不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目的,但从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也是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保障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教育资源的盈利是能够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丰富开放教育资源的。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开放教育资源是以“开放”和“共享”的特点在网络上传播和使用的。而且,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世界教育论坛通过的《仁川宣言》中提出2030年教育愿景,就是“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确保所有青少年获得免费、公平、优质教育,保障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况且各高校及教育机构在网络平台上公开教育资源,初衷是为了让公众能够自由的获得、使用和共享世界上的各类教育资源。

2.“资源”不等同于课程资源

关于OER中资源的限定,有的研究者认为OER资源为网上资源,而有的研究者将纸质或其他非在线的数字资源也视为开放教育资源的一部分。UNESC0在2004年提出OER应该包括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1)学习资源,包括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者支持和評估工具在线学习社区等;(2)支持教师的资源,包括为教师创建、修改和使用OER所提供的工具和辅助素材、对教师的培训素材以及其他教学工具;(3)确保教育和教育实践质量的资源。2007年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提出OER应该包括开放内容、工具和执行资源。(1)开放内容即为学习或参考发布的素材,包括课件等学习资源和参考材料的资源库;(2)工具即开发和发布资源的开源软件,包括内容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学习管理系统的社会性软件;(3)实施资源,包括许可工具,最佳的实践以及交互操作等。

由此可以,OER除了包括一般理解上的开放内容以外,相关的开源软件,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社区,评价工具以及版权许可工具都同属于OER范畴。

3.“开放”不是根据不同的权限定制访问

诸多开放教育资源选择遵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即在为版权人保留部分权利的同时平衡公众的自由共享。CC协议允许版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设定不同的开放程度,这一开放标准确定使用后,是针对于所有用户的。而OECD在关于OER的论坛报告中提出:有必要提供更多的工具来让资源的提供者选择资源的开放程度,并为不同的用户组定义不同的程度的开放性。其含义是:若高校提供的资源限制是大学已注册的学生的话,其他的使用者只能获取和使用其开放的内容,受限制的部分是无法获取的。但是,从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以及愿景来看,就是要确保全纳教育、教育公平,以及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因此,资源的开放应该是对所有人一致的,而不是在开放程度上加以身份的限制。

4.封闭的文件格式不是OER

在2015年OECD举办的OER论坛上,关于文件格式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争论:封闭的文件格式究竟能否真的被视为OER?从定义来看,开放教育资源允许“使用者无限制或较少限制地获取、使用、重组、重用并重新散播”。而那些封闭的文件格式如PDF文件、视频文件以及flash文件等,都是不可编辑和修改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的资源不能被称为“OER”。然而,也有专家认为,这些不可编辑的文件格式的资源,只要是在教育中开放和共享就应该同属开放教育资源范畴。但是从應用实践层面,专家呼吁相关人员应尽量提供这些封闭格式资源的源文件。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可以重新格式化并且能够在教育教学中重用的开放性教育资源。

(二)对开放教育资源版权的争议

1.“开放”不等同于放弃或降低版权和知识产权

所谓开放,是用来描述那些非营利性的电子资源、技术工具和文档建设项目,其通常能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开放教育资源以“开放”“共享”的特点主要在网络上传播及使用,各高校及教育机构在网络平台上公开教育资源,公众能够免费获得教育资源。UNESCO在2002年首次给出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是: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在这一定义中提到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查阅、改编或应用各类资源,对资源的使用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因此,使得资源的提供者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产生极大的担忧,而不将资源共享。而UNESCO在2012年对OER的定义修订为:开放教育资源是在开放许可协议下无限制或较少限制的开放共享,因此资源所有者可以选择保留资源的部分权利,放弃部分权利,既保证了资源提供者的基本权益,同时在最大的程度上开放资源,保证了资源的健康流通。

开放教育资源中的“开放(open)”并不意味着放弃著作权或知识产权,而是指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开放,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部分权利授予公共领域内的使用者的开放。OER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再某种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其利益平衡。

2.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并不是不适合中国大陆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简称CC协议)倡导应让作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被更多人分享与在创作,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被广泛采用并取得重大影响。截至2016年,CC协议共进行了四次版本更新,2013年CC组织发布了在国际范围内通用的最新版本CC 4.0。诸多国际开放教育资源项目都选择遵守CC协议,如麻省理工学院MIT OCW项目、印度技术增强学习项目(NPTEL)、阿瑟贝斯卡大学的开放教育平台项目、加拿大BCcampus项目等。

中国大陆在2003年引入CC协议,自CC1.0、CC2.0、CC2.5、CC3.0的不断迭代翻译和本地化,中国大陆版CC协议已经免费向社会开放使用。CC项目组十五年来不断尝试通过CC沙龙、CC生日会、CC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宣传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新摄影网、网易摄影、开放资源元数据集成服务系统、网易公开课、超星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知名网站,已明确标识除特殊标记的资源之外,均遵守CC协议。然而目前CC协议在我国尚未被普遍使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一是公众对于版权意识的缺乏,既表现为不懂得使用版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表现为因不知如何判断如何合法使用资源而拒绝使用或滥用行为。有研究表明,我国有46.2%的个人和超过半数的机构因害怕侵权而不发表OER;二是人们对CC协议的认知度不够,研究表明,因缺乏对CC协议的了解,只有12.4%的教育者会将开发教育资源在CC协议下进行发布;除此之外,CC协议与我国版权法律不对接也是阻碍其在我国推进的一大障碍。CC协议中有两个因素:非商业使用和相同方式共享,而我国现行的《著作法》中均无明确的界定。

(三)对开放教育资源形态的争议

1.MOOCs并不等同于OER

随着各类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广泛发展,有的研究者认为MOOcs与开放教育资源等价,但其实不然。开放教育资源除了创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和推广,而MOOCs则是一个能有效利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场所。总的来说,业内关于OER和MOOC之间的关系理解有三大趋势。第一,MOOC是OER的发展,也是对0ER运动的突破,但版权限制更为严格(焦建利,2012年;约翰·丹尼尔,2013年;罗里·麦格雷尔,2014年);第二,MOOCs从允许访问和修改课程内容,以及允许并且鼓励开放交流思想和观点的角度来说,有可能是开放的也是不开放的(特里·安德森,2014年);第三,OER和MOOC并行存在,同样为开放教育服务,但OER可以为MOOC提供资源支持(柯蒂斯·邦克,2015年)。

从名称上来看,MOOCs的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而OER的全称为Open Eduction Resource,是开放教育资源,两者虽然都是开放的、共享的,都以提供高校课程为主,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对学习时间和地点没有限制,但是两者一个是“课程”,一个是“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同的;其次,从“开放性”上来看,MOOCs的课程多是免费提供给学习者观看学习的,没有给学习者提供使用、修改等其他的权利,其版权保护更为严格。而OER则在开放版权许可协议下允许使用者有更大的应用和优化空间;再者,从资源类型上来看,MOOCs是以课程为单位的,其资源包括视频、教材、习题、交互性讨论社区等多方位的资源。而OER主要是包括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以及确保教育和教育实践质量的资源;除此之外,从容量和规模上来看,MOOCs强调大规模的课程容量,资源的规模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而OER并未对资源容量和用户的数量做具体的界定;最后,从两者的特征上来说,OER学习者的角色只是资源的浏览者,其教学的中心更强调“教”的过程,教学组织的方式是单一的视频呈现的,而MOOCs的学习者是学习体验的参与者,教学更注重“学的过程”,教学组织方式则是一个完整的课程结构。

2.“基于资源的学习”不等同于开放教育资源

由于开放教育资源是资源的共享,因此,许多人将开放教育资源与基于资源的学习等价,但实际上,基于资源的学习与开放教育资源并无直接的关系,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获取课程知识和信息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Directory of Online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ry,1997)。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的對资源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的过程。目前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中所提供的资源大多都是在完全的版权保护下的资源,并未“开放”,显然,这与开放教育资源是完全不同的。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OER于基于资源的学习相连接的话,不仅能够提升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的资源质量,也能够促进OER的发展。

四、制约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建议

近年来人们对制约OER可持续性发展的瓶颈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文献调研发现,OER的多语言问题、资源的质量保障问题、版权与知识产权的问题、政策支持与机构策略以及教育应用与实践运营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多语言问题

开放教育资源跨文化跨国家交流时,语言问题成为首要须解决的问题。在标准制定方面,我们发现,自2001年以来,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文件已经将重点以一种较为显著的方式放在了对语言重要性的认可上,例如UNESCO在2001年提出《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及其《行动计划》、2003年提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关于普及网络空间及提倡和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书》,以及2005年提出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均鼓励国家间在多语言内容和系统、网络普及设备、公共内容发展、公众利益和管理部门间的平衡方面开展行动。

开放教育资源面对的用户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因此语言问题成为阻碍开放教育资源流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目前已经有一些政府和机构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欧洲学校网(European Schoolnet)在2004年启动了学习资源交换项目(Learning Resource Exchange for schools),旨在收集不同国家和供应商的开放教育资源。至今,该项目已有超过二十万的资源,通过门户网站可以用100多种语言进行搜索。除此之外,一些网站也提出了一些举措来解决多语言的问题,例如,可汗学院采用第三方的翻译插件——You Tube字幕翻译,将网站的资源使用四十多种语言进行翻译,这种方法的成本小,而且见效十分之快,基本不需要后期的维护,但是第三方的翻译插件翻译精度并不高,结果不可控,另外对于网站的CSS技术要求较高;另外,网易公开课则采用了镜像拷贝的方式,转载已翻译的或雇佣翻译基于结构和数据进行翻译,这一方式的操作较为简单,翻译的语言也较为准确,显示效果更为直观,但是代码的复用性较低,资源冗余现象较多,而且日常的维护和更新较为繁琐;除了以上举措,像TED以及一些影视网站选择雇佣志愿者进行翻译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总的来看,目前已经采用的一些举措均存在着不足,想要更好的解决多语言问题,还需要人们发挥集体的智慧挖掘更有效的举措。

(二)资源质量保障

目前国内的网络学习平台十分多样,资源也很丰富,但是,基本都是各自为阵,资源重复和凌乱现象较为严重,而且资源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国内学者张德成等指出“当前开放教育资源依赖建设者的喜好、知识面、使用技术等构建资源平台,资源缺乏智能整合能力,缺乏跨平台通讯交流,也缺乏高效分享”。各个高校对学校的开发以及校内资源的使用都十分看重,但是,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出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或者是整合开发校本资源的原因,各自建立了自己专门的教学平台和资源系统。这种封闭式的、各自为政的思想,导致了很多硬件设施的重复投资和软件的重复开发。而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对资源的共享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因素,因此也制约了OER的发展。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OER项目在资源质量保障上所采取的举措十分值得借鉴。例如Coursera平台选择与世界一流的大学进行合作,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条件下,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尽管赋予了高校课程的设计权和内容的控制权,可以全方位的控制包括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等在内的所有环节,但是这均是在Coursera所指定的一个较为宽泛的指导框架下进行的。与此同时,Coursera也可参与到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并且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课程质量的审核和评估,以此来保证课程的有效运营和质量。再者像Openlearn平台,其学习空间中共享的课程资源是基于英国开放大学经典的课程建设模式的,从课程的开发到投入使用需要经过其学术课程团队的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测试、内容的编辑与制作以及审核等多个流程的严格控制,以此来保证资源的质量。

因此,从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应当加强政府的宏观把控,设立专门的监督与评价机构,对共享的资源进行审核,保证精心制作的、高质量的资源共享。另外,要鼓励国际政府和机构间的合作和共享,如,建议成立开放教育资源国际联盟及其学分互认机制。按照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水平、文化相似程度和可操作性,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初期选取国家时尽量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与中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2)母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3)与中国文化相似的国家。

(三)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

版权问题依旧是目前在开发、使用和推广OER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开发和应用国内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对如何获得许可,如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取、使用、修改、重组第三方提供的教育资源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不愿意共享或使用OER,并且会担心失去资源的控制权,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所采用的开放许可协议的不理解。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到什么程度?如何开放?资源的开放是否会损害个人或机构的利益?

经过调研发现,国际上知名的OER平台在解决版权问题上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像Openlearn,可汗学院,Openstax等平台在处理版权问题上均采用CC协议来解决版权问题。例如Openstax在其更名之前,还是Connexions时,资源的开放级别已经属于最高的Ⅲ级,即:“用户具有修订、重新包装并使资源增值的权利和能力,可以对资源本身进行适当的修改”。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可以无限制地对资源进行修改,在用户对资源进行修订和重新包装时,采用了内容审核的方式来避免这些资源被随意地修改,在用户体系中,只有资源的“作者”和“管理员”具有修改资源的权限,当用户认为该资源有修订的必要时,可以发起编辑申请,邀请具有编辑权限的用户进行修改,或在该资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发布一个自己修改的版本,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用户对资源开放编辑的权利,也保证了原作者的基本权益。再者像Openlearn平台,其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开放大学制作的,因此开放大学拥有并保留其免费课程资源的版权。其平台的免费课程除了另有说明的之外,大多数资源可以根据CC协议进行非商业共享。对于不拥有版权的免费课程内容,以及获得其他权利持有人许可使用的课程内容,均在每个免费课程的确认和其他内容的文章信息中确定。

如前所述,CC协议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即使使用CC协议,也有可能因无法律条文的支持而不具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效力。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能够提供网络化的法律知识普及,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版权意识,以及扩大CC协议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CC协议,同时深入落实CC协议的本土适应性问题,以逐步消除版权纠纷和争端。例如,OECD曾在网络上开展在线讨论,来帮助公众对OER关键问题的理解。那么OER的开发和应用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四)政策支持和机构策略

各国的OER运动大致可以归为国家、州/市、机构三个层面。由国家驱动的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的文件为导向,由国家级机构牵头,通过省、市向机构扩散;区域政府驱动的模式则大多是由国家层面提出倡议性文件,由州/省/市级政府牵头推进OER建设;机构驱动的模式则是在并未得到政府支持下,由机构自发组织和建设OER。但是由于机构或是州/市政府影响力的不足,在解决教育资源质量保障、多语言问题、访问限制等制约OER可持续性发展的瓶颈问题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了。UNESCO作为OER运动的协调者、指导者,在《2012年开放教育资源巴黎宣言》中强调:建议各国各尽所能,进一步制定开放教育资源的战略、政策和策略,以期从更高的层面引导OER的发展方向。

以我国为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资源的项目范围、资源的粒度没有确切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资源的可用性不高。倘若开放的资源只是针对某一层级的内容,而无法涵盖各个学科、层次和主题的话,可“开放”的范围也是有局限的,无法真正实现OER缩小教育鸿沟、促进终身教育的初衷。另外,尽管我国目前有多校合作的平台,如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爱课程等,但事实上,我们几乎并没有看到多校合作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案例。从机构层面上看,各个高校出于各自的目的自主建设开放教育资源,导致网络上的平台、资源重复建设而且质量不均。倘若高等教育机构或OER联盟联合发起项目、平台等,例如英国开放大学创建的OpenLearn平台,则既可以扩大OER的共享规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资源重复和资金浪费的问题。从国家角度来看,不仅资源质量不佳而且国家的总体的投入却很高,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资源和资金浪费现象。因此,倘若能从国家层面予以政策的控制和支持,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战略、倡议和支持与激励政策等,例如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对包括OER在内的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规定,那么在国家政策发挥协调、引导和统整作用下,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源质量,并且能够促进创新性知识的产生,从而促进OER的发展和应用。

(五)教育应用与实践运营

OER的教育应用及所涉及的项目和平台的运营管理是制约OER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换言之,若想实现OER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维持OER不断共创共享及优化的方法,不断探寻实践环节中相关用户利用OER开展教育和学习的应用路径。尽管OER对于使用者来说很可能是免费的,但资源本身并不是免费的,所涉及的内容成本、技术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在项目落地启动阶段和面临较大并发用户时是巨大的。

项目组分析了国际较为知名且至今运营良好的三个OER项目的运营策略和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OER项目实践应用提供借鉴。(1)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项目的运营特色体现在:a.采用“免费共享+增值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即用户可以免费访问课程资源,但需付费参与个别化辅导,获得资格认证/学分/学位;b.注重与投资机构、网络服务商、国际顶尖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国际协同创新团队,高度关注并积极落实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扩张战略,并利用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不断迭代优化平台,汇聚海量资源;c引入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并着力强调学习成果的社会认同,即委托ACE等权威认证部门对资源及课程学习进行质量评估,授予学分颁发认证证书。(2)赖斯大学的Openstax项目的运营特色体现在:a.坚持非营利运营方式,主要依靠莱斯大学、The Laura &John Arnold、The Bill&Melinda Gates等众多基金会的赞助维持网站运营,并在网站首页鼓励个人小数额捐赠;b.积极促成与国际组织、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鼓励机构以官方渠道采纳平台资源,高度重视资源推广及应用,降低学生学习门槛;c.除OpenStax资源平台外,该组织还提供集OpenStax CNX,OpenStax Tutor及OpenStax Concept Coach三位一体的学习支持系统,帮助学生使用、混合、贡献资源;帮助教师创建、管理课程,跟踪学生学习表现,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3)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Create项目的运营特色:a.实现了由网站功能模块向独立网站的转型,主要针对教育工作者,实现独立运作;b.为各大组织和机构提供低成本的开放教育资源分享和课程管理服务,根据学习者需求定制个性化学习资源,消除资源生产方间的合作障碍,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试验空间;c.与英国开放大学及Openlearn平台相辅相成,互通有无,利用品牌价值推广资源和平台,有效提高资源和平台的利用率。

五、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开放教育资源在过去十五年里概念的变迁及认识的进步,阐述了人们对于开放教育资源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教育鸿沟、促进全纳教育、终身學习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以达成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人们对于开放教育资源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讨论,并且就制约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瓶颈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政府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就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并结合各国实情细化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共享资源的保障,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教育鸿沟、提高教育公平,更好的普及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质疑瓶颈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