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英伟 桑雷
摘 要: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治理存在着治理理念落后、制度不健全、实施有困难、缺少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权力结构集中等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改变治理观念、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保障有效落实、加强沟通、合理分配权力、发挥学校两会的作用等策略改革学校的治理方式。
關键词:高职院校;治理;方案;方法;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04-0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高职教育。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并不太长,还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其中就有高职院校如何治理的问题。学校的治理关系到学校健康发展,所以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高职院校的治理方案和方法,当然高职院校的治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角度下,对高职院校治理进行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起源于斯坦福研究院,起初研究人员用利益相关者表示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随后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的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为了能够识别利益相关者,人们采取了“多维细分法”,然而这种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为此,美国学者米切尔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评分法,他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属性,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潛在的利益相关者。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拥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项属性,预期型利益相关者拥有两项属性,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拥有一项属性。米切尔的评分法改善了利益相关者界定的可操作性,受到学者和企业的广泛使用。
二、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理论虽然开始是为企业服务的,但随着该理论的推广逐步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高职院校虽然不是盈利性企业,没有利润可言,但学校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如校长、学校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政府、企业、学生家长和校友等。根据米切尔的利益相关者界定理论,我们也可以将高职院校的相关者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一)确定型利益相关者
高职院校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由学校高层管理者、学校中层管理者、行政人员、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组成。
1.学校高层管理者。包括学校的党委书记、正副校长。他们负责学校的管理、顶层设计、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学校发展的成功与否与他们有直接的关系。
2.学校中层管理者。包括各行政处室的正副处长、主任,各二级学院(系、部)的书记和正副院长。他们负责学校教学事务的具体运作、学生的管理、安全保卫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可以说,他们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3.行政人员。包括所有的除中层管理者以外的坐班人员,他们的服务水平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满足感。
4.教研室主任。他们负责一个专业的具体事务的处理,他们的水平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发展方向。
5.教师。教师是学校直接面对学生的人,也是学校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属于被管理的人员。他们最希望学校发展的好,也最希望学校能够参与学校的治理。
6.学生。大学生只要选择了某所大学,将终生成为该所大学的利益相关者。[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发展的成功与否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标志。在当今,生源数量一再减少的趋势下,大学本科和高职的招生规模已经超过了学生的数量,本科的招生规模一再扩大,致使高职能够招到学生就非常满足了,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生源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二)预期型利益相关者
1.政府。这里可以分为两类:(1)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2)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例如,有些高职院校隶属于省教育厅,地方政府对其管辖力度小,有些院校即在当地,隶属于当地政府管辖。高职院校的办学资金、高层领导的任命、评估都受到主管政府部门的管理,而高职院校的治理方式也影响着所在地的经济发展。
2.学生家长。家长会从学生的利益中受益,保障了学生的利益就是对家长的利益的保障。
3.合作单位。现在高职院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如现代学徒制、订单制,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都会从中得到相应的利益,高职院校的政策和管理都会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实行,企业的政策也会影响学校的管理。
(三)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1.社区。社区会从学校得到一定的利益,如社区的商业会因为学校的存在显得很发达。学校的设施也会给社区居民带来好处,但学生的增多也会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潜在学生及家长。他们会根据学校的声望来选择学校,而学校的声望与学校的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3.企业。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会考虑到员工所在学校影响力,而学校影响力与学校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高职院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理念落后
治理理念是高职院校治理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决定着治理活动的方向和效果。[2]在高职院校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治理理念落后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官本位思想还存在,很多教师以担任行政职务为荣;(2)以自我为中心,服务意识差,在对教师和学生服务时,摆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3)在治理院校时,以学校为中心,没能考虑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制度不健全,实施有困难
1.早在2005 年,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高职院校治理监督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该法律缺乏实际操作的规定,所以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治理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虽然也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但这些制度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配套,使得高职院校在治理时存在着随意化、乱作为和不作为的现象。
2.大学章程作为学校内部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2],高职院校也制定了自己的学校章程,但章程所涉及内容粗放化、不全面、缺乏操作性。
3.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为学校内部人员,缺少外部利益相关者。
4.一些制度实施困难、流于形式。比如,监督机制、职代会,这些本来是最好的治理形式,但由于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都流于形式。
(三)高職院校决策和政策的出台缺少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1.高职院校的决策和政策的出台一般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决定,在制定之前由各部门起草,有时会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但作为利益的主要成员——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很少能够被采纳,久而久之,教师对学校的事务变得冷漠,失去了对学校的感情。
2.党代会和职代会本来是党员和教师表达自己意愿的最好场所,是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的理想形式,但是,教师充满热情的讨论换来的却是领导对一些教师的不满,还有教师提案很少能够得到落实,教师在职代会上的意见和建议很少能够起到改变报告作用或者写进报告的机会。
3.缺少与合作单位的沟通,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和学校的高姿态造成的。
4.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政策之前,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很少,主要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如何管理学生。
(四)权力结构集中、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主要权力结构包括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方面:(1)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已经成为正常现象,而且利益相关者也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个别教师以做行政为奋斗目标,只要能够踏入行政行列,职称、人脉、特权就随之而来;(2)行政管理范围过大,二级学院自主性差。二级学院的责任大、权力小,责权不对等;(3)以专家和教授为主的学术委员会很少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
四、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职院校治理的建议
关于大学的治理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章程。而且,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发展瓶颈。由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把高职院校的各利益人员分类,进而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所以,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治理高职院校成为了不二选择。[3]
(一)改变学校治理观念
由于高职院校在学校治理上还存在着观念问题,所以要想改变高职院校治理现状,首先要改变利益相关者的观念,尤其是管理者的观念。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改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意识,以服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为宗旨;(2)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学校的发展最终还是落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所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中心”;(3)放下高职院校的姿态,努力与企业、高中合作,做到既能招到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
(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保障有效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理论,可以看出制度的重要性,所以,高職院校也要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要完善学校章程。笔者认为,学校的章程就是学校的宪法,是学校其他制度的根本和行动指南,所以在制定学校章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利益相关者,兼顾各方面的利益;(2)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企合作、绩效考核、人事管理、职称评定和激励机制等制度;(3)保障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束之高阁,也就成了废纸,所以,不但要制定制度,还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4]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由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和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监督机构,共同监督政策的实施。
(三)加强沟通,让利益相关者怀有学校主人的心态
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一切。可见,心态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如果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是学校主人的心态,那么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达真正的爱。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是学校了解他们利益诉求的重要手段,只有把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反映到学校政策中,他们才会有被重视的心态。只有加强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利益关系到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他们才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只有加强沟通,让利益相关者怀有学校主人的心态,他们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出言献策、努力工作。
(四)合理分配权力
合理分配权力意味着责权对等、任务清晰、管辖范围明确、有效监督和合理使用权力。(1)政府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宏观把握学校的发展,负责考核;(2)学校党委会、校长,负责学校重大事务的处理,保障在科学规范的行使权力;(3)行政部门要起到中间纽带作用,根据上级的指示,制定政策,服务二级学院,下放权力到二级学院,给予它们更多的自主权,对二级学院进行监督、检查、验收;(4)二级学院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对本部门的教学、学生、科研、教师、财务和资产等管理方面的事权、财权和人事权等进行管理;[5](5)专家委员会起到参政议政的作用,对学校的政策和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监督。
(五)发挥学校两会的作用
学校的两会包括党代会和职代会,两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代表们应该积极参与两会,提出宝贵的意见,学习国家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符合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提案。关于参会人员,笔者认为,可以增加合作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学生及学生家长等人员列席会议,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学校也要充分吸收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建议,并做出反馈。
总之,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学校的治理也离不开利益相关者,只有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引领下,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校的治理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4):107-109.
[2] 胡正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独特性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5(5):91-94.
[3] 陈寿根,顾国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5-39.
[4] 李进,薛鹏.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现代学徒制治理结构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49-52.
[5] 郭静.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73所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