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应试教育毒瘤 高擎素质教育旗帜

2017-05-30 10:48贺陆军
职教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应试公平性

贺陆军

20世纪90年代,在高中阶段为应付升大学的竞争,而带来了只以考试成绩定高低的教育偏差,其影响日益从高中蔓延到了初中、小学甚至幼儿教育领域。为了纠偏归正,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政策导向。20多年过去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依然任重道远。并不时由于“偶发性”教育热点触发了激烈的争论,而且在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理解上存在着概念性的偏差,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正模糊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具体有四种观点:一是包含论,即以“应试”为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因此,应试教育包含于素质教育中;二是互补论,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对立,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三是公平论,即考试机会人人均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试教育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捍卫了社会的公平;四是合理论,即只要考试制度的存在,就有应试教育存在的合理性。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教育的“松紧度”不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本质的区别。教育的本体性与功利性才是两者间的本质区分。素质教育是基于教育本体回归下,对教育的优点的抽象概括;应试教育是基于教育功利“亲近”下,对教育弊端的抽象概括。

从两个概念的外延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是没有“交集”的。“包含论”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应试能力”与“应试教育”两个概念内涵的差别。一定程度上讲,“应试能力”是个体素质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一部分。

从两个概念的内涵看,素质教育是集教育之优的教育,应试教育是集教育之弊的教育,两种水火不相容的教育,绝不能相互取长补短。

考试制度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范畴中的概念。考试制度的设置为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提供了公平性的制度保障。应试教育是对考试制度公平性的挑战,使本来具有公平意义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公平性。犹如有人通过“仿冒”制造赝品,低价倾销,造成原来公平的市场机制丧失了公平性。上述的“公平论”中,有偷换概念之嫌疑,“考试制度具有公平性”不能变换成“应试教育具有公平性”。

“存在即合理”是黑格尔哲学名言的“简缩版”,完整的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如果说,应试教育的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其合乎的是个体的“私”理,而非全体人民的“公”理。

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应试教育具有如下特性:一是“私利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成受教育者的发展,而“应试教育”把“目的变为手段”,变为获取“私利”的手段;二是“急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功效是“慢慢”的,而“应试教育”则急于要把教育的成本“兑现”成个体“私利”;三是“投机性”。“应试教育”乘“教育测量复杂”之难,投机取巧、爱图表面、好大喜功,以实现个体“私利”的最大化。

值得指出的是,当下应试教育的危害正从“智育领域”向“德育领域”蔓延。“德育银行”“德育学分”的设立,表面上是为了促成学生道德行为的“高尚”,实质上是在诱惑学生用不道德的行为创生“德道的事件”。有的学生为了“道德学分”,采取“自掏腰包”的方式,创生“拾金不昧”之行为。在学校德育中,宁要规则底线约束下的道德“基础”,不要私利诱惑下的道德“光环”;宁要道德理想引领下的“慢”德育,不要功利驱动下的“快”德育。

在逻辑学意义上,澄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概念类型,以及它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有利于人们对素质教育之优、应试教育之劣的理解;有利于为人们研究、讨论、发生教育,创造一个共同的语境;有利于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精准的发力目标、规范的教育行为和科学的评价标准。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因此,当我们批判应试教育时,不必产生“五十步笑百步”的忌讳;当他人高擎素质教育旗帜时,也不必发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责。

在现实中,人类也许无法取消考试制度,但可以促成考试制度中能多一点“素质”,进而促成现实教育中多一点“素质”;在现实中,也许每个人都有功利诱惑的冲动,旗帜鲜明地批判应试教育,是个体的自我警示、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在现实中,也许每一个教育活动或多或少包含有应试教育的成分,理直气壮地高擎素質教育旗帜,可以促成教育工作者相互的监督、彼此的关爱,并共同担当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应试公平性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一种提高TCP与UDP数据流公平性的拥塞控制机制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的错位和实施战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面向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拥塞控制及公平性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