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特征分析:智慧教育发展的视角

2017-05-30 10:48李文昊肖佳裔祝智庭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特征分析教育信息化

李文昊 肖佳裔 祝智庭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朝着智慧教育发展的过程,本文从智慧教育发展的视角对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者收集整理了35个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及54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的资料,通过专家评价法和内容分析法深入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和智慧课堂建设三方面特征。研究发现: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地区人均GDP和区域人均教育投入有很强的正相关,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区域人口流入有一定的相关性。超过三成学校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智慧教育先行军;东西部学校在创客空间、智慧实验室和小组合作研创型智慧课堂建设上差异较为明显;大多数示范校对以习材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不足。从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的梳理分析可以明显看到当前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智慧课堂更加支持精准教学;智慧教师的精细化分工越来越明显;校园管理更加致力于精致文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特征分析;智慧课堂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自2003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后,国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来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我国需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学者们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探讨。有学者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有学者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朝着智慧教育发展的过程,在推进教育的同时对生态化学习环境进行构建融合、对教师高成效教学方法的施展途径和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获得方式进行改善”,具体可以表现为智慧实验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材及习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形式各异的各类智慧课堂。笔者借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推荐评选的机会,用智慧教育的框架看待教育信息化,对全国大面积区域教育信息化特征进行全景式扫描,从文本解读的角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的编码,对各省市推荐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进行特征分析,以期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二、相关研究现状

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几乎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信息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纷纷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投入教育信息化预算、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学者们也开展了许多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类是对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研究。有的学者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宏观调查,如祝智庭从技术设计应用和理论创新研究两个方面关注了国际10项前沿问题和国内10项前沿问题的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熊才平通过分析2013年度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的期刊文献,得出国内教育技术研究的七个热点和仍需解决的三个问题。焦建利等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系列文章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过程进行了介绍。有的学者则基于微观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在某一教育领域的具体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较为典型的有Pemz-Sanagust学者的研究。他们对2011-2015年K12教育中的信息化研究进行了调查,指出如今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或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关注学校ICT应用的需求和障碍,或以学生为中心,分析教育信息化对学习者表现效果的影响。Rambousek等学者通过设计详细的调查问卷,记录和评估受访教师的活动,对捷克2012年全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行了信息教学活动的特点、专题单位、学生能力发展现状、教师能力发展的结构和方式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和学校环境的建设五方面的研究。

第二类是对教育信息化的专题研究,例如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推广策略等。Capuk基于文献讨论了一些关于例如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建议和方法。Suryawanshi和Narkhede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等教育中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十个影响因素:资金和高层的支持、学生教职工等的参与、制度文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来自研究所的培训、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教职工的动力、政府的严格监管、教育机构的采购实践和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开发活动。何克抗认为根本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举措,为此分析了各个学科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举措。熊才平则从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审视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类则是对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案例研究。较为典型的是Sanchez等人以智利和韩国的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线索为个案,从教育制度结构、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国家组织、文化特征、信息通信技术政策的制定与政策和课程的有效整合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Xia Liu从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获取和使用fICT政策和项目、设施的建立和教师在教室中如何使用ICT进行教学)、学龄前儿童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学习者的影响)和教师与教育信息化(教师对ICT使用、教师ICT能力的获得和培养的观点和态度)三方面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进行了审查,比较研究了希腊和中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杨宗凯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对比分析了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熊才平则对台州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其发展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纵观国内外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分析教育信息化特征可从教育制度政策、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在实际课堂的使用建设、教师ICT能力的培训等方面进行提取观察要素。已有的调查研究侧重于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把握,忽視了一个明确的研究框架来预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有的个案研究或比较两个国家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或对全国的信息化发展做概括性地归纳,或对某市的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并没有全国范围内教育信息化特征的发展现状,缺乏对当前全国信息化特征的全面扫描。

有鉴于此,本文将借用智慧教育的研究框架对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建设中的文本数据进行质性分析,细致地扫描出全国示范区校信息化特征,并通过深入探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和智慧课堂建设三方面特征,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收集整理了评选中的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河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9个省份35个区域(陕西省只上报3个区域)及54所学校的文本材料。对于在编码过程中文本材料并无提及的信息,通过浏览查阅网络学校主页、官方新闻动态、已发表的各类期刊文章等方式查找关键词、关键句来补充完善文本信息。同时,在分析中涉及到的国民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人口流入等一系列数据,则是通过查找统计年鉴、教育统计年鉴等得出的。例如,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纂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的“国民经济核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指标;2014年教育经费投入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的“教育-教育经费情况”指标;2014年地区人口数量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的“人口-分地区年末人口数”指标;每个省的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口流入等数据则来源于2015年各省市统计局编纂的统计年鉴,如由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制的《北京统计年鉴》。

(二)分析方法

在对典型示范区域和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打分时,每所学校和每个区域都按照理念与方向、规划与措施、成效与示范和特色与创新等维度打分评选。每省有6所学校和4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分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同专家对不同省份的学校和区域的分数不具有比较意义。

在对典型示范区域进行分析时,笔者选取的样本范围涵盖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其分别是代表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和上海市、代表中部地区的陕西省和河南省和代表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是由同一组专家对这6个省的23个区域进行背对背打分,取均值得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是同一组专家对不同区域打分的均值,这6个省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有排序意义的。

在对典型示范学校进行文本分析时,笔者将文献材料导入NVivo质性分析软件中。首先,阅读材料,标记节点,对每个编码进行概念化。选择出“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育云、学材、习材、创材、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个人自主适性学习”等12个概念,进而完成开放性编码;其次,进行主轴编码,对概念进行对比和整合,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3种主要类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智慧课堂建设(如图1所示)。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育云”;用于课程学习而编制的“学材”、用于预习和练习的“习材”和用于创客教育或校本课程的“创材”归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和“个人自主适性学习”归于智慧课堂的建设。最后,对主轴编码的各个类别进一步进行精炼和整理,得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发展现状。

四、特征分析

(一)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特征分析

在分析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地区人均GDP、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关系时,从散点图的多项式拟合趋势线可以看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地区人均GDP和区域人均教育投入有很强的正相关(如图2所示)(本文作者说明: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评审专家们依据送报材料经过综合评判给出的分值,低端84.42分,高端89.92分),与地方公共财政收人和区域人口流入有一定的相关性。上海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最高,其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最高。江苏和云南都在多项式拟合趋势线的上方,这说明其教育经费投入产生教育信息化效益还有提升的空间。

将区域按其特征进行分层,可以得出北京市和上海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梯队,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梯队,陕西省、四川省和云南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梯队。由于数据的来源均为各省、直辖市教育厅报送,存在推荐排名的可能性,本结论仅由报送的文本进行分析得来,区域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整个省(直辖市)的真实水平。

(二)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特征分析

通过对各典型学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1.超过三成学校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智慧教育先行军

在本次分析的54所样本校中,以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为代表的19所原来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因为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带头“吃螃蟹”以赶超强者的“机会主义者”,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竞争力有了一定的飞跃。而以石景山区实验小学为代表的25所学校是信息化建设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在自身校园建设较为优秀的基础上,超越自我进行了本体革命,让信息化给学校建设增添了新的生机。其余10所学校由于资料不全而无法深入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学校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或拥有政府、企业扶持的社会资本力量,或与高校、企业进行合作,拥有了技术力量的支持,在加上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创新实践,促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

2.东西部学校在创客空间和智慧实验室的建设上差异较为明显

在本次分析的54所样本学校中,22N学校使用了智慧终端,22所学校建立了智慧教室,21所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的建设,6所学校设立了智慧实验室,8所學校布置了创客空间,49所学校应用了智慧教育云。从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的应用来看,智慧教育的概念得到了普遍使用。

但从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应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学校更注重于创客空间和智慧实验室的建设,分别占比62.5%和50%。中部地区的学校更倾向于智慧终端的开发应用和智慧校园的建设,分别占比50%和52.38%。西部地区则更关注于智慧教室的建立和应用,占22所样本学校的45.45%(如图3所示)。而对于智慧教育云的建设,各个地区的学校没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引起东中西部地区间智慧环境应用侧重点不同的一个原因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的学校在较优经济水平的支持下,更加关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特长知能。

3.大多数示范学校对以习材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不足

学习资源媒体形式的突破,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空间。电子课本、仿真技术、3D全息影像等一系列资源的建设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本次调查依照资源结构的异同进行分类,分为以知识为中心的学材、以工具和练习为中心的习材和以创造的素材为中心的创材这三类资源。调查分析发现,仅有4%的学校提到了习材。通过后期的数据分析,较低的习材拥有量原因大致可归为学校对习材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忽视,也说明如何切实有效地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还需要大量的实践。

4.东西部学校在小组合作研创型智慧课堂的建设上差异较为明显

通过分析各校智慧教学的特征,可以看到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生态化的智慧课堂,其发展趋势从侧重于内容传递的“以内容为主”转变成了体验与实践的“以做为主”,从指导性导航演化成了自主导航(如下页图4所示)。传统的教学更注重老师指导和内容授递,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以体验与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较为忽视。如下页图4所示,35所学校应用了以“内容授递一指导性导航”为主的教学方式;10所学校将学习的决定权交予学习者,运用了“内容授递一自主导航”的研习方式;9所学校在技术和专家的支持下应用习材进行体验与实践,其中有2所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等创材,进行了以练习驱动的教学;19所学校则更侧重于项目合作,以自主为导航进行体验与实践。指导性导航从老师为指导者,扩展到机器和软件对学习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传统的以精准教学为特征的智慧教学慢慢融合研习、项目合作和练习驱动等多种教学生态。多模态的教学生态使学生可以达到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层次目标,学材、习材、创材等各种资源在智慧教学生态中也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使用情境。

在54所个案学校中,仅有8个课堂开展了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缺乏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的深度应用。在开展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的学校中,东部地区占50%;在进行个人自主适性学习的学校中,东部地区占50%(如下页图5所示)。东部在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和个人自主适性学习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从地区分布的对比中,东中西部智慧课堂建设的创新着力点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更侧重于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和个人自主适性学习,中部地区较为重视个人自主适性学习,西部地区更关注于班级差异化教学。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教学目标所带来的。差异化教学关注班级中个体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能力不同的学习者给予差异化的教学,以达到因材施教、人人皆学有所成的效果。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则可以使学习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应用能力,使学习者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进一步。个人自主适性学习根据个人的不同特质,结合个人的兴趣,进行自主适性学习,使得个人特长知能得到提升。

五、讨论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智慧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智慧教学建设奠定基础。在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学生运用各类智慧学习包和电子教材进行学习。学校创办的智慧实验室和创客空间也为学生个性化发展、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其次,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和对智慧教学建设的完善。通过对学材、习材和创材的开发,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知识点和技能,利用学材进行微课助学,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用习材“以评促学”,强化自己的不足;运用个性化、创新型的各类创材提高其综合能力。最后,智慧课堂将融汇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运用各类学科工具或平台助力课堂教学,将思维教学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如图6所示。

为了培养善于学习、协作、沟通、创造、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人才,建设智慧终端、智慧教育云等一系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个人自主适性学习等一系列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促进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个人特长知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智慧教育发展的视角,从智慧教育发展的脉络对现阶段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校进行梳理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前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课堂更加支持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实施智慧教育的目标。有些学校已经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高校的协助下进行了精准教学的探索,例如浚县科达中学,它是所有样本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学校,通过精准教学的实施使校园信息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基于学生反馈数据进行精准教学决策,对问答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可视化的结构启发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地进行价值导向的引导和思维的提升训练。同时,同伴互助的形式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学习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在智慧教学课堂中,传统的以精准教学为特征的智慧教学慢慢转向以研习、项目合作和练习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生态并存。在教学课堂的创新着力点上,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样本学校在个体自主适性学习上差异最为明显,学校比例达到3:2:1;在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上,西部和中部地区差异不大;在班级差异化教学上,三者差异不明显。

(二)“智慧教师”的精细角色分工越来越明显

精准教学会带来精细的教学,这会使得教师在各个教学阶段的角色得到进一步的精细分工。当前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中有专门备课的教学设计师,有开发教学资源的资源开发师,有辅助网络授课的助教,还有负责网络授课和课堂互动的主讲教师等。有些学校已经依据教学的整体流程,从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阶段对教师进行角色分工,从而形成拥有敏锐学习洞察力以不断发现教学和学习问题的教学测评师、拥有课堂调和力以设计教学方案的教学设计师、拥有教学展现力以实施教学方案的教学活动师及细心负责的教学辅导师。教师可以一个人担任多种角色,同一种角色也可能由多个人去担任。例如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通过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和专递课堂等形式,使中心校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师和活动师,农村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导师,使薄弱学校和农村教学点的学习者能享受到中心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师生得以共同成长。随着智慧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成为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教练”。精细分工是智慧教育在达到精准教学后需要不断努力的一个层次。

(三)校园管理更加致力于精致文化

精致文化是智慧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注重于思维的教学和价值的导向。学校文化具体包含了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环境文化规划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而精致文化的建设能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在思想和精神的层面提供校园文化养料。调查样本中有的学校把创客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将信息课重构,整合艺术类和综合类的拓展课程,建设了创客教育课程树(如图7所示),将课程以清晰的路径,依据“基础-综合-具体实例”的规则进行有序编排。

为了建立精致的文化,教师在开发教材资源时建立起了通用的模板,把大树结成的果实作为项目符号来呼应“课程树”。在进行活动剪影和创客作品成果展示时使用大树来展现。“造起来”的口号被印刻在创客空间的墙壁、专用T恤上。大樹的绿色和果实的橙红色与创客空间、专用T恤、创客胸章、校本课程官方博客的颜色相对照。学校的校徽、校园布置等都将体现校园文化,教育信息化将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理念、核心价值观,印刻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师生身上,使其成为一种价值观的导向,为培养一流人才提供环境的熏陶。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特征分析教育信息化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