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花
2011年版课标在“具体建议”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该如何进行练前指导?笔者借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错误”引领,转向正面指导
课堂上,“不要……”或“不能……”似乎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的口头禅。且看教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后面的一类生字“美”的片段:
师:(出示“美”)“美”字很容易写错,大家仔细观察字形。谁来说说书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生观察)
生:“美”字的中间有四横,不能多一行或少一横。
师:说得真好!“美”的中间有四横,大家千万不能把它写成三横。(师板书错误写法)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那好,把“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临写一个。
(生写)
心理学有一种观点: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后占据主导地位。生字也是如此,在学生与生字完全陌生的情况下,把错别字直接抛到他们眼前,又强调它的“病状”,负面信息就会先入为主,干扰正面信息的记忆,使其变得模糊不清。尽管当堂练写的正确率较高,但过后随着遗忘的增加,负面信息常常会影响正确信息的
提取。
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其一,从造字原理上告诉学生:“老师从《说文解字》一书中知道‘美是会意字,由‘羊字头和‘大字组成,本义为美丽;从《汉字教学常用字形义解析》中知道‘美是会意字,像大(人)头上戴有翎羽或羊角的饰物,表示漂亮。因此,‘美字的上面是‘■,下面是‘大,整个字加起来就有四横了。”其二,从字的书写美观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想象这个大人高举一个大大的羊头,神气十足,特别美丽,因此书写时,把“大”字中的横写得最长,才能把这个大人神气美丽的样子表现出来。如此,让生字正确的身姿直接跃入学生眼帘,让教师对生字肯定的评价钻进学生耳孔,学生就会记得牢固清晰。
二、远离“脱离学情”,不忘联系旧知
先来看这则教学片段:
师:(出示“进”)仔细观察生字,你想提醒大家在书写上注意什么?
生:“进”由“井”和“辶”
组成。
生:“井”字的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竖。
师:“辶”不好写,怎样才能把它写好?
生:第一笔点在左半格的斜线上。
生:横折折撇像耳朵一样。
生:最后一笔是平捺,要写得长一些,才能托住“井”字。
师:同学们都心明眼亮,快动笔写一个吧。
(生练写)
“进”是一年下册第二组
“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中的一类生字。“进”由“井”和“辶”组成。“井”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开”字的写法相似,是一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第7课《怎么都快乐》中“讲”字的偏旁。“辶”看似难写,可在学习“进”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带有“辶”的不少生字,如“这”“过”“迷”“运”“近”“远”“边”“连”等。这堂课,实在不该将“辶”作为书写的重难点进行指导。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确立书写重难点时,教师要联系旧知,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对于由学生已经掌握书写要领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再紧扣练习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点拨,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做到有的放矢。
三、改变笔笔分析,讲究着力轻重
低年级是书写汉字的起步阶段,通常借助田字格的辅助来规范书写。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书写时,过分依赖田字格进行笔笔分析。请看一位教师是如何教学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课文后面的一类生字“多”的:
师:(出示“多”)“多”怎么写呢?第一撇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生:从左上格的竖中线起笔,向左撇出。
师:对!(范写)第二笔呢?
生:也是从左上格的竖中
线起笔,先横后撇,撇到横中
线上。
师:观察得真仔细!(范写)第三笔呢?
生:是一个点,写在撇与横撇的中间。
……
(“多”字下半部分的指导方法同上)
这是常见的练字前的指导方法,学生逐笔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逐笔示范。毋庸置疑,田字格是初入写字之门的好帮手,但是过分依赖田字格,把生字笔笔分析定位,是不合适的。其一,汉字是有灵性的,把每个笔画拆分得支离破碎,机械描摹,就如同画字,会破坏汉字的神韵;其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此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力,学生能记住多少?因此,指导时,必须讲究轻重,大力教学生不懂的、易错的。
通常,学生容易把“多”字写倒写歪,把“多”字四撇的布白留不匀称。为此,只须引导感知“多”是由两个“夕”构成,分别住在田字格的上下楼。“楼上”的“夕”的第一笔(撇)从竖中线的上方落笔轻轻撇出,写完“夕”的第三笔(点)后,顺势在横撇下写第二个“夕”的起笔(撇);“多”字的四笔撇的斜度一致,间距一致,这样“多”字就站稳了、美观了。如此,先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汉字的结构;再细致到一些难写或易错的笔画,感受字的穿插避让、笔断意连;最后回归整体,强调书写要领,领略布局。学生在练写时,方能一气呵成,写出汉字的神韵。
四、不再就字练字,培养迁移能力
培养自主写字能力是写字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中,不少教师就单个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缺乏归类意识。如有位教师这么教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吃”字:
师:(出示生字“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乞”。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吃东西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
师:真聪明!在书写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乞”要写得大些、高些。
生:要把“乞”字的横折弯钩写舒展。
生:写“口”字时,要做到上大下小。
生:口字旁写在左上格,第四笔横贴在横中线上。
师:好样的,拿起本子照样子写一个。
(生练字)
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基本字。合体字一般由基本字组合而成。学写合体字时,教学的重心不仅应由单个笔画转移到各个部件的组合搭配,如高矮胖瘦、大小斜正、穿插避让、向背呼应等,还应让学生懂得按照字的构造特点进行分类,掌握偏旁部首的书写规律,达到“练习一字,带动一组”的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写字能力。在这个片段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吃”字的書写要领,但是教师的点拨不到位。
学生第一次接触“口”字作为部首,书写重点理当落在它身上。《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的课后一类生字中,带有口字旁的除了“吃”还有“叫”。教学时,可以把“吃”与“叫”都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口”作为部首的书写规律。透过以上教学片段,可见学生已经明确“吃”的大小及占位,教师还可从以下两方面指点:其一,书写口字旁时,做到上大下小是为了美观,如果把它右边的竖线再稍微向内侧些,就能给右边的“朋友”腾出空间;把口字旁的最后一笔稍微向上倾斜,就能顺势写出右边部分的第一笔,这会有一种笔断意连之美。其二,还可以引出本册中带有口字旁的一类生字,如“吃”“叫”“听”“叶”“呀”“呢”“吗”“吧”等,让学生对比、发现,看是不是如此。以后书写此偏旁时就能触类旁通,迁移运用,合理安排字的结构。
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写好汉字是一项技能。教师只有以正确引导为主,既联系旧知摸清起点,又点拨在生字的难写处;既打破就字练字的格局,又提升教师的示范之力,方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