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光 冯越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做法,坚持以“区别对待、分层指导、自建体系”为原则,构建了以“科技普及平台、技能竞赛平台、项目研究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四个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阶梯式培养模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科技创新;阶梯式;培养模式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指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契合时代主流精神,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新确证和新响应[1]。我院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特点,以“普及、参与、提高、应用”为主线,低年级开设认知课程,中年级开展各类科技竞赛,高年级进行课题研究与创业尝试,以此搭建“科技普及平台、技能竞赛平台、项目研究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四个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阶梯式”培养模式。
一、科技普及平台
社会高速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许多问题的解决仅依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在各学科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2]。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孕育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关键要加强沟通交流,经常性地邀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开拓低年级学生的视野,提升其对科技创新的了解程度,激发其兴趣爱好和创新热情,以此对科技创新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提高低年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我们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科技普及讲座。邀请省内外诸多优秀学者,开展“立言讲坛”、“惟新论坛”以及多场“接力课堂”,加大对科技创新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并针对相关专业知识,开展“节能减排讲座”“财会知识讲座”、“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培训”、“注会考试专家交流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极大程度地提高低年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及关注度,科技普及平台已初显成效。
二、技能竞赛平台
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既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校内竞赛着重关注群众性与参与度,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财会知识竞赛、模拟炒股大赛、创意策划大赛等科技技能竞赛,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校外竞赛则关注针对性和成果化,选择好参赛项目,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组织好参赛队伍,建设一批创新性强的科研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我院积极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一系列国家级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学院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评比与表彰工作,对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总体来说,技能竞赛平台的搭建已初具规模。
三、项目研究平台
指导教师队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导,亦是建设好项目研究平台的重要保障。建立教师指导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自己所研究的专业课题,并将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列入教学工作量。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通过高标准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如校团委“1020工程”TC团队,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选拔优秀本科生为团队成员,并为每一个科技创新团队聘请指导教师。
组织管理队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学院构建了一支由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伍,专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包括通知发布、项目立项申报、结项鉴定等相关环节的把控,组织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监督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的使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项目研究平台已展露雏形。
四、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载体。学院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今年3月份,我们建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添置了空调、桌椅等办公设备,加大了经费扶持,明确了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励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大力扶持个人创业项目,经历了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以豆沙包工作室、星空摄影工作室为代表的多个大学生校园创业典范。在校园创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对校友资源的建设,努力开发校友的创业资源,将校友所在企业的就业信息与岗位直接提供给学生,给在校生进入校友企业实习的机会,并通过校友的创业经历与成功案例启迪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质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近几年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分阶段、分平台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并初步形成了大学生科技創新能力阶梯式培养的模式,但该模式仍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应当加强平台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科技普及阶段还应对技能竞赛进行深度宣传,扩大技能竞赛平台的影响力,并对在科普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团队进行着重培养,真正做到科学在竞赛中普及,技能在普及中提升,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由低向高跨越,科技创新意识由参与创新向主动研究跨越。
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有能力且有意愿进行项目研究的团队进行再深造培养力度,尤其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培养团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还应鼓励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自主创业,并在政策上支持,使其真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3]。
参考文献:
[1]尹磊昌,杨鲁宁,朱婷婷,刘中合.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吴保来.新时期,中国高校科技问题研究[C].郑州大学,2007,5.
[3]李人杰,南方军.解析高校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J].学术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