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晓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有机整合各学科各领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拓展宽广的学习空间,搭建多元交互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拥有更为丰富的土壤,使学生在趣味中学得透彻,能理解更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
如何使得此项教学内容超越知识符号的认知,建立生活与知识的关联,建构深度学习的意义呢?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实践场景穿越
真实的实践场景由于具备“真切体验”往往令学习者印象深刻。在这样的学习中,学习者调用了视、聽、触、闻、感五个感官去观察和体验学习对象。这比课堂教学中更偏向采用的视听两个感官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更加丰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二课就是《校园里的植物》。到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植物的一生》,包含的学习内容有4篇课文:《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结合两次科学课的学习,我请学生讲述当时在科学课上的校园实践。这时,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就讲自己观察到的各种花草,甚至把叶子的形状、花的形状和颜色都讲解得很细致。这时候我又适当补充科学老师提供给我的一些照片以及学生当时的学习资料。恰巧,里面就有大家对校园花坛里月季花的详细观察记录,有课外到鸡鸣寺樱花大道观察樱花的大量图片,有在中山植物园郁金香花海拍的大量颜色多样的郁金香照片,在情侣园拍摄的各色牡丹照片,在国防园和石头城拍摄的杜鹃花照片,还有在家自己养殖各种花草图文并茂的记录。链接科学课堂,学生的实践场景得以在语文课堂重新回放,甚至有的学生还讲述了当时如何区分月季、玫瑰、蔷薇这三种“长得很像”的花,可谓记忆犹新。关于昙花,由于其花开特殊,我向科学老师求助,寻找到了相关的视频。到此,认识花的内容全部完成。
链接科学课堂,学生不仅充分认识了教材上的各种花,还重温了自己观察过的各种花,这为下面的猜鲜花环节做了铺垫,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场景穿越使得课堂与学生其他学科真切的学习经验有机结合,将课本上原初的识记型知识变成体验型知识。学生学起来不仅兴趣盎然,参与度很高,而且极大丰富和深化了课本知识。
二、艺术审美融合
一花一世界,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打通学科之间的领域分界,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以“花”为主题的艺术审美体验,那么知识的生长性就得到了充分开发,而抵达生命精神愉悦的制高点,学生学习也更加富有意义。
音乐老师告诉我,在前一节音乐课上,她给学生播放了教材上的欣赏曲目《对鲜花》。笔者打开音乐书,发现《对鲜花》的歌词与本次练习关联性非常紧密。请看《对鲜花》的部分歌词:“什么开花像木耳?凤仙开花像木耳……什么开花红满山?山茶开花红满山……什么开花满身刺?蔷薇开花满身刺……”不难看出,歌词抓住了这些鲜花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于是,我先让学生再一次回味了这首歌。在活泼欢快的歌声里,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鲜花之美。接下来,我让学生创作自己的《对鲜花》。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大量的鲜花,于是很快就抓住鲜花特点创作了歌词,如:
什么开花像喇叭?牵牛花开花像喇叭。
什么开花金灿灿?一望无际的油菜花。
什么开花躲深夜?昙花害羞深夜开。
什么开花白如雪?千树万树梨花开。
……
学生们在课堂上唱着自己创作的《对鲜花》,旋律中洋溢着自己的智慧,歌声里荡漾起童年的欢乐。随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大家都陶醉在极富江南地域风情的曼妙曲调之中。就这样,原本绞尽脑汁苦无对策的“猜鲜花”内容,学生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了个性化创作,并伴着美妙的音乐流淌进自己的心田。
有意思的是,几天后的美术课上,就有一部分学生以鲜花为素材作画。美术老师问他们,我们二年级下册就学了《花儿朵朵》,今天怎么又想到画鲜花呢?学生们的回答是,《花儿朵朵》课上,是老师讲了画花朵的技巧然后对着图片画。而通过语文课《练习7》的学习,认识了更多的鲜花,对花瓣的特点把握得更清楚了,甚至有了自己非常喜欢的鲜花。所以,想给自己心仪的鲜花作幅画。我听后不由感慨:“也许,这个‘非常喜欢的鲜花正是儿童最纯真的审美萌芽吧!”
随后,我邀请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与我一起做了一个课件,有学生的绘画作品,有学生的作词,有童声演唱,还有学生拍摄的花朵照片……课件带给学生纯美的视听感受,原本单一乏味的知识现在却让学生产生了许多无法言说的内心感受。也许,这些内心感受还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还等待唤醒。然而,这些不正隐藏着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和审美眼光吗?
三、文化情感加盟
笔者一直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有两个意识。第一个意识是“文化”,因为我们教的汉语是母语,而母语有几千年的文化;第二个意识是“情感”,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感受情感与表达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跨界还要勇于跨越文化与情感之界。否则,知识就是冰冷苍白的纯符号。
自古以来,花都是文人墨客垂青的写作对象。如苏轼笔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王安石流传千古的佳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不胜枚举。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了以“花”为主题的“飞花令”。花的特点、花的象征、花的文学、花背后沉淀的诗人情感就这样悄然无声地传递给了学生。
班级中恰好有老家在广州的学生小天,我就请他讲讲花城广州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天讲起了现在仍居住在老家的奶奶,她最爱养花。奶奶把家里的院子布置成了一个小花园,每到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带给了他多少芬芳四溢的童年时光。小天的话引起了好些学生的共鸣。他们纷纷讲起了自己老家城市的市花,讲起了亲戚、邻居与鲜花的故事。没想到,一次聊花朵竟然触摸到不同城市的另一种颜色,沉淀着学生对故乡、对亲人的那一份温暖记忆。
学生兴致盎然,转眼又聊到了关于鲜花的美食。有的说在云南吃到的鲜花饼实在是太香了,那滋味绝对超过后来求妈妈在淘宝网购的鲜花饼。有的说湖南路上有一家梅花糕绝对是南京名小吃,吃完后淡淡的梅花香依然在嘴巴里百转千回。有的讲起了每年妈妈都会做樱花布丁,味道甜美,颜值又高。还有的讲起了自己哥哥的学校,说他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槐花节,哥哥最爱吃的就是槐花饭了,直到毕业后依然久久不能忘怀那槐花饭的味道……于是我相机跟学生说起早在两千多年前兴起的中国古老的鲜花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伴着民族情感一起,如春风化雨在学生的内心慢慢积淀。课后,我还得知有些学生计划利用周末寻访南京城内的各种鲜花美食。他们将文化与情感自觉地化为自己发现生活、探索世界的目光和动力。我想,这样的学习一定会带给学生许多别样的精彩。
学生拥有天生的学习力,有了成人有意识的引领,他们的目光将会看到更辽阔的远方。有时,我们常常无意识地将书本知识孤独化,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往往是理性、严肃和刻板的。其实,学生眼中的世界常常比成人眼中的世界更为鲜活和神秘。我们不妨大胆跨越文化与情感的边界,因为文化和情感正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这样一来,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屏障就得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便能时刻感受文化与情感的强大力量,触摸到生活的美好,积极地去探寻生活中的未知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力学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