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实质作用

2017-05-30 03:53:35中共浙江台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政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党务党组织

中共浙江台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组织基础。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总结企业党组织帮助企业攻坚克难、走出困境的具体实践,提炼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十八法”。2010年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专门作出批示: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浙江省台州市全面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十八法”,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各地都要善于总结和推广这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台州市围绕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强、党建强”,不断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十八法”,有效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优势。

一、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十八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批示精神,以非公有制企业“三融合五引领”工作法为主抓手,在不断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十八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做法是:

1.加强宣传引导,发挥政治引领优势。强化思想引领,增强党员组织观念和宗旨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思想解惑法。紧扣时代脉搏,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广泛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兴业”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创办厂报厂刊、开设企业党校、拍摄党组织生活微视频、开辟微信先锋号等方式,帮助企业党员吃透上级有关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树立发展信心,引导企业自觉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典型引路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员工创先争优。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树立先进标杆,激励党员带头创业创新。

三是感恩聚心法。注重把党性教育和企业创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主题讨论、分享成长论坛方式等,激发党员的主体感悟和对党的感恩。

四是指尖推送法。针对党员职工上班期间的碎片化空余时间,整合资源打造多态合一的“指尖课堂”,使党员职工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并以此为“比学赶超”舞台。

2.创新攻关破难,共树克难攻坚信心。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振士气,为企业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是多方聚智法。对内,采取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网上论坛等形式,广泛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兴企金点子”征集评选等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对外,依托行业协会组织,举办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造船业等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问计于专家学者,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携手合作法。建立区域党建联谊会、共建理事会等组织,加强区域共建企业在项目、技术、劳动力就业、市场信息、发展党员等方面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三是设岗攻坚法。开展“危机面前当先锋,一个党员一个岗”等活动,对管理类党员设置“思想疏导岗”“管理创新岗”;对技术类党员设置“技术攻坚岗”“节能降耗岗”“项目攻关组”,鼓励党员带头攻克难题。引导企业设立“创业创新基金”,出台创新发明、提案改善、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的奖励措施。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加强党员、人才服务管理,努力打造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一是筑巢引凤法。帮助和配合企业做好引才工作,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和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等问题,做好拴心留人工作。

二是素质提升法。实行党员管理“优先招聘、优先培养、优先发展”三优先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和优秀人才的双向培养链,积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团员培养成中高级管理者”,开辟优秀青年成长成才红色通道。

三是点滴关爱法。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落实“三联三会”制度,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亲情感召法。建立完善集“爱工作、爱生活、爱家人”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4.融合企业发展,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将企业红色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经营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公开党课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设立“学一节党章”“党员明星点评”等活动主题,将“公开党课”送入基层党支部,并通过“形式互动+全员覆盖+内容精选方式,邀请出资人、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等列席,使“公开党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是红色产品法。以微视频、漫画等方式,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

三是典型培树激励法。在一线车间倡导“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的问题文化导向,开展“我为我的失误买单”活动,对质量检查、安全生產、生活管理中出现“失误”的员工给予正面引导,强化一线车间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助推发展的目的。

5.党建引领服务,延伸触角凝聚共识。

一是党群共建法。坚持“带思想建设、带队伍建设、带组织建设、带作用发挥、带作风建设”党群带群建工作标准,引领群团建设。

二是言路疏导法。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开展书记微信箱、书记接待日、圆桌论坛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以协调劳动关系,让党员以股东、董事或职工代表董事、经理、监事等身份参与决策层活动。

三是创意提质法。坚持“三味融合、四性统一”,广泛推行“我和党旗合个影”“敬礼英雄”等创意党组织生活,提升组织活力、队伍活力、工作活力。如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青工思想提升计划”“青春守护、领航未来”等活动,引导青年培养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精神追求。同时,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四是服务奉献法。立足于奉献爱心、回馈社会,通过组织开展“关爱小候鸟”“成长心连心”“点亮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员工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质作用的对策建议

课题组调研发现,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包括:部分企业主对党组织开展工作支持不够、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整体偏弱、部分企业党组织工作方式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相适应等。课题组认为,党组织的存在感不在于组织的架子,关键是让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动力”。

1.强化政治核心地位,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提供政治保障。坚持“沟通政企关系、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这一工作定位,强化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一是加强对出资人的政治引导。实践表明,出资人对党建工作越重视,党组织作用发挥越明显。因此,要重视对企业主的教育和沟通,引导他们支持党建工作。党组织要经常听取企业出资人的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出资人参与评先评优,为优秀企业出资人担任社会职务、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平台,帮助出资人成为优秀、成功的企业家。通过积极正面的政治引导,让企业出资人认识到开展党建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三联三会”制度建设。以加强“三联三会”制度建设为主要载体,即党组织书记联系企业出资人,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中层骨干和车间班组,每名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党群议事会、党企联席会。使党组织与企业组织充分融合,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联系机制,使企业的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成为与党组织紧密相联的有机体,使党组织的引领成为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推进器”。

三是加强党建阵地建设。要把企业的党建展示厅、活动室、文体中心、党建工作网站、荣誉墙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要注重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党建阵地建设与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不搞一个样板照搬照套。在具体展示内容方面,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适时把党员、党组织的活动,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成绩、评价以党务公开宣传栏、活页、画廊、企业内部刊物和宣传资料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党建工怍有形、可看、亮化,引领和激发正能量。

2.紧扣企业发展大局,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提供活力保障。通过党员模范带动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蓬勃发展注入活力。

一是发挥技术攻关员作用。积极设立党员先锋岗,亮明党员身份,进一步深化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育成党员的“双培”工程,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要把党组织的活动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精心预备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

二是发挥感情联络员作用。通过党员联系人积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适时用谈心沟通等方式做好感情联络。许多企业党支部在员工患病时派党员到医院或家里看望慰问,在多个方面关爱员工,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帮助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三是发挥政策传递员作用。各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对上级党委负责,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党员培训学习,及时把党委政府助企强企政策传达给管理层。建立党组织书记列席企业董事会制度,提倡党组织负责人列席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议等,直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讨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通过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亲身实践,引导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督促企业合法经营,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整合内外党建资源,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提供基础保障。要充分利用基层党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组织资源、思想和文化资源优势,对区域内的各类组织和党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区域性党建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

一是激活党组织自身资源。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赋予了党组织的思想教育、文化建设、育才聚才、整合利益、领导群团、协调沟通等功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作用,着力在规范党组织运行上下功夫、在党组织作用发挥上下功能,如开展创“星级党支部”活动,做好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建立党企联席会机制等等,使之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心骨”。党组织自身资源激活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有生命力了,从而达到组织工作最优化的目标。

二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非公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目标,做好党工团一体化工作。党组织班子成员尽量由与员工联系密切的部门负责人担任,采用“党组织出点子、工会出钱、团组织出力”的方式统筹安排大型活动,避免多头重复搞活动的弊病;党组织的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可以与企业其他部门同建同管共享;把争创“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学习型企业”等活动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员、团员争先创优活动与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

三是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有效激活运用社会资源相互作用,是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方法。要开发好企业外部党的功能延伸组织,实现借力发展,力求效益最大化。比如,依托外来员工居住地的党员服务中心、工业区内的服务公司,建立企业社区党组织,使之成为非公党建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运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非公企业党员远程教育点。积极引导企业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性作用提供人才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及党组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黨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特殊性。从当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来看,需要强化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拓宽选拔渠道。积极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信息库,制定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入选标准,面向社会各个行业吸纳党务人才进入信息库。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有明确规定,人选确定要经上级党委批准,上级党委也可以直接委任,解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由老板说了算,上级党委派不进的问题。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制度、“老”党务工作者“一对一”帮带制度、月工作例会制度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务知识、党员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指导,帮助党员工作者熟悉党务工作,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工作交流、问题研讨、学习培训等活动,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问题,实现相互促进。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制订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组织党员学习和过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对党务工作者实施岗位目标管理,落实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任务、考核奖惩措施。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积极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等活动,精心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王玉)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党务党组织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