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 李艳萍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并购教育资产的市场现状、原因以及对其中上市公司的并购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 教育资产并购重组 资产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091-02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处不在。古有“学堂”现有“学校”,可见教育对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部频繁出台一些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迫使各上市公司都看中了教育并购,使得教育类资产并购重组成为了当前资本结构优化的高发地。并购可以提升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业内专家曾将教育市场比喻为最为“吸金”的领域。在2015年等近几年里出现了大量的并购案例,并购数量和金额也再创佳绩,使并购教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对教育并购的重视也是资产结构优化的一种体现。
1 教育资本并购的现状
据北京民教研究院对家庭教育培训消费的调查显示,近几年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已经过半数,并且在目前市场状况来看,对教育行业的投资在各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最高;统计显示,家庭消费的59%都用在了教育上,可见目前教育在家庭和生活中的地位,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陆续“浮出水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也就造就了出资方所属行业中教育业占据35.4%的局面。中国教育服务市场在未来几年将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不仅如此,根据某些教育机构的统计可知,在2016年年底发生了60多起教育并购案例。虽然早在2015年就掀起了对教育资本并购的浪潮,但是2016年的并购金额和数量又创新高。可见A股资本市场对教育的热情高涨。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亘古不变的口号。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政策的扶持,孩子的早教问题便成为了家长关注的焦点;另外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孩子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在减轻新一代父母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父母把未能实现的理想或者把殷切期望都强加到孩子身上创造了机会,他们恐怕自己的孩子会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造就了2015年收购教育类资本鼎盛的局面,也促使2016年教育并购数量急剧递增。例如:微创股份在2016年收购艾乐教育;立思辰在2015年收購康邦科技;洪涛股份在2015年收购跨考教育等,它们都是对早教服务的并购且其大部分在2015年完成。从现在市场状况和并购教育资产的趋势来看预计在以后的多年里仍会有多家上市公司拟收购教育类资本企业。经调查并购教育资产的市场规模以空前的速度扩大。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不仅早教、高等教育、12K等领域的并购不断兴起,“互联网+教育”则更成为了教育资本的热点话题。随着这种趋势的出现众多与教育无关的企业或因其经营困难的企业逐渐转向了教育行业的并购,教育行业不仅不会退出市场且具有抗衰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局势也是来自拉动国家内需的需要,为此整个市场将并购重组的焦点都瞬间集聚到了教育类资本并购的身上。
2 上市公司并购教育类资产成为市场“新宠”的原因
在当今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并购重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自身规模,进行产业升级,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提高知名度的首要选择,似乎它已成为走向龙头企业的必经之路。然而上市公司以其强大的实力开辟了中国并购市场。据资料显示,教育类资产并购在2015年发生的交易金额高达109亿元,这还不算什么在2016年再创佳绩他们的交易额高达163亿元,由20多起并购案发展为60多起并购案,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教育并购成为市场主流也在意料之中。
2.1 跨国际的竞争
从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很多产业都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资金短缺,产品类型单一,规模较小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大部分企业举步维艰很难运营下去,然而教育行业却因它的独特之处备受青睐。某些上市公司为了改变这种经营难、盈利难的尴尬局面,他们纷纷转向了教育行业,选择收购或被收购。另外对于国内的教育行业来说从国外流入进来的一些教育机构具有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教学质量及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这些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国内的教育机构为了站稳脚跟,所以会进行内部的并购来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强竞争力。
2.2 并购能够拥有雄厚的资金链且是解决融资难的绝佳机会
很多企业现在正处于融资难的一个阶段,并购可以让他们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不再只是局限于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为他们筹措资金提供了平台。规模越小实力越弱的企业越容易被并购。企业相当于人体,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就像人缺血会死亡一样,企业的每一步发展前行都伴随着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但是企业要不断升级,不断扩大,那就必然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我们都知道被并购方往往是一个急需输血的“病号”,它并没有能力自主造血,因为它“生命垂危”。为此这些“病号”为了维持“生命”则会选择另一种方式——“输血”,即被有实力的企业并购。供血不足会丧失生命,教育类并购给那些濒临死亡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血液,得以让他们健康地存活下去。
2.3 企业管理层对盈利的渴望
并购重组是一种强吞弱,大吞小集多方力量于一身的组织形式。看似他可能会使很多处于破产边缘的小型企业消失,实则却是在挽救它们危在旦夕的生命。另外,教育业是一个抗衰能力极强的行业,它的稳定发展会给上市公司带来长期的利润并且教育并购在拉动上市公司股价的同时,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并购教育类资产其实质也是资本结构优化的一种表现,使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各部门更加协调从而会提升企业的业绩,为企业管理层创造更高的收益。
2.4 源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教育业的并购成为热潮也源于拉动国家内需的要求,国家内需主要来自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并购教育类资产是对教育业的一种投资,他的扩大和完善也会增加居民对教育资源的消费,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来看他都能拉动国家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另外教育业的并购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会优化其管理制度,为我们接受更好更健全的教育制度创造了条件,同样教育类资产并购使得教育机构有着更加充足的资金链,让教育系统更健康地运转,能让我们及后代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于公于私都是一种福利。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量和数额呈上升态势是必然的结果,那么教育类资产并購能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对教育类资产并购重组的分析
据证券时报·莲花财经的统计,我国从2013年到2016年,就有20多起教育产业并购事件在A股市场兴起且完成披露。教育类资产刚一进入2015年就掀起了并购的浪潮,几乎每一个月份都有并购案例的发生且相隔时间较短。到2016年又连续发生了4起并购案例,其中有几起并购均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如:保龄宝、勤上光电等。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并购教育业。如拓维信息以10。6亿元收购了海云天100%的股权;洪涛股份以2.35亿元收购了跨考教育70%的股权;新南洋以5.8亿元收购了昂立教育100%的股权等。为了对其进行分析,我们从上面选取了重组和并购案例各一个,具体分析如下。
3.1 勤上光电收购龙文教育100%的股权
勤上光电收购龙文教育100%的股权,这是教育行业第一个重大资产重组案。从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文龙教育主要经营K12教育。K12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这个群体,K12教育是辅导机构的一种主要的经营模式,是一种主流。因为中小学这个年龄段正式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更加重视这个阶段。但文龙教育的目的并不单纯,龙文教育想要借此次并购爬上A股“教育第一股”这座山峰,但梦想破灭。但在一定程度上勤上光电对龙文教育的收购巩固了K12在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它的市场销售份额也遥遥领先,这一切都源于K12教育的魅力所在。通过本次收购也优化了其内部资本结构。
3.2 A股“教育第一股”
新南洋收购昂立教育100%的股权,这是一个民办学校并购的典型案例。昂立教育机构在性质上属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它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它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正是因为它规模大,系统完善等一系列的优点吸引住了上海新南洋的眼球,于是新南洋便在2013年3月向昂立教育的股东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欲收购昂立教育100%的股权,首次提案以失败告终。证监会对它的否定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根据规定,收购双方达成收购协议之后,要清理被收购方的资产、债权等,然后对被收购方的资产进行评估。但是在审核时证监会查出昂立教育机构存在资产权属不清晰的问题,对于他的资产属于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没有明确的规定,不满足收购的条件。所以证监会并没有通过新南洋并购昂立教育的提案。为了通过证监会的许可,昂立教育把那些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从中分离出去,解决了产权不清淅的问题。这次新南洋成功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新南洋并购昂立教育也一跃成为A股“教育第一股”,实现了文龙教育未能实现的梦想,为教育类资产的并购开了先河。
大部分民办教育的并购都采取现金并购的方式,采用重大资产重组的寥寥无几。采取现金并购的方式虽然直接简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采用现金收购只能让被收购方的股东获得票据不能享受股票增值带来的收益,因为他们并未获得股东权益。另外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民办教育机构在一些政策和法律的扶持下也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营利。虽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形成这股热潮,但按照这种趋势民办学校教育并购可能在以后的几年里会一跃成为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会被赋予更高的期望。这些并购成功的上市公司为以后的教育行业并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可以被后者借鉴。
4 结语
越来越多的教育类资产进行了并购重组显然他们都看重了并购带来的“甜头”,此外,无论到什么时候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为此教育行业的并购重组是必然的趋势,只不过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格局稳定、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这一潮流更快的到来了而已。我们正处于“科技时代”,国家急需要科技型人才。随着对“教育”的追捧,很快这一名词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热点。面对产品竞争的压力以及对盈利的渴望,大部分与教育无关或本属于教育的行业都向教育资本并购靠拢。教育资本并购也从此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新宠”,既拉动了内需也提升了股价更重要的是并购重组教育类资产,也是对资本结构优化的一种体现,使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为了某方面的追求,尤其是对盈利的渴望而跟风式的并购教育资本,看中的不过是教育行业的抗衰能力罢了!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够正确地看待上市公司并购教育类资产这一热潮,用发展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去并购去重组,真正地体会到这种教育业上的变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教育类资产成为资本的“新宠”,为我们及后代享受更高质的教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巩固教育地位,为我们打造了教育界的一片蓝天。我们应支持,应宣扬,应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小伟.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 何潭潭.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 靳希斌.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知礼.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5] 李善民,曾昭灶,王彩萍,等.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