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改革

2017-05-30 23:14刘洋溪张相乐
高教学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人才培养

刘洋溪 张相乐

摘 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挑战,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台湾中原大学全人教育理念及相应教学改革,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应切实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聚焦全球视野、吸收先进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原大学;全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9-0006-03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ci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Educ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 of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in Taiwan, China's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should establish the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focus on the global vision, absorb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Keywords: talent training;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Holistic Education

本科專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挑战,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为培养创新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探讨台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一、中原大学全人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中原大学是台湾著名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它的前身是中原理工学院,1980年更名为中原大学。2007年它被评选为台湾地区教育部“繁星计划”25所大学之一,2015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综合排名第一名。中原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要反映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变化。1989年中原大学确立了“追求真知力行,以传启文化、服务人类”的教育宗旨,提出了“我们尊重自然与人性的尊严,寻求天人物我间的和谐,以智慧慎科技与人文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群;我们了解人人各承不同之秉赋,其性格、能力与环境各异,故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就是成功;我们认为教育不仅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也是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我们确信爱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愿以身教言教的方式,互爱互敬的态度,师生共同追求成长;我们尊重学术自由与自主,并相信知识使人明理,明理使人自由;我们相信践履笃实的教育方式是寻求真知的途径;我们深以虔敬上主、挚爱国家、敬业乐群、崇尚简朴的传统校风为荣”的教育理念①,全面推行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天”“人”“物”“我”,主张培养有信仰,追求人生的意义,能够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完整的人。全人教育确立了学术与伦理的卓越、领导与服务的风范、全球与宽广的视野三大目标,执行“四平衡”教育准则:专业与通识的平衡,学养与人格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身、心、灵的平衡。中原大学认为,实现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通识教育。为此,在教学管理上,设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校级委员会和专门的教学主管单位——通识中心,大力推广通识教育普及化;在课程建设上,按照天、人、物、我四个方面设置四种类型的课程,并辅以配套的服务学习方案,以便每个学生除了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外,多方面尝试和接触有利于身心和人格发展的内容,以成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识课程的设置非常多元化和人性化,如有心理辅导咨询、孩童课后陪读、社团活动协办、流浪猫狗陪伴和协助外籍人士文件申请等,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

服务学习的开展着眼于四个方面,即服务学习资源整合、服务学习活动推广、服务学习创新研究和服务学习专业等。服务学习方案分为基础服务学习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服务学习、社团型或专业型的服务学习和密集经验的服务学习等。为了保证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中原大学配套制定了相应课程经费管理条例,凡是经过服务学习委员会认证的服务学习课程,每个课程可以获批3万元新台币的补助,同时授课老师的加班费由学分数乘上1.5倍进行支付,多位老师开课按照其原有的比例进行支付。当然,充裕的资金保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按规则办事,经费的使用范围局限在聘用兼任教学助理,教师前往服务地点的交通、保险和误餐费,办理成果发表会、记者会和结案报告的制作、影印费用等方面。在服务课程结束时,学校会对表现突出的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额外的表彰。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对于服务学习课程的热情度、能动性和执行力。

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

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文化竞争,更主要的是人才竞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道出了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凸显了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积弊。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职责权限界限不够明确,该管的管不到位,不该管的又赋予了一定职责。教学管理的管办评不分,教务处是学校的主要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教学日常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研究与改革等职能,在绝大部分高校还承担教学质量评价的职能。可以说,教务处代表学校集教学的管办评于一身,这种体制机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格格不入,亟待改革。此外,还应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受狭隘的专业思想的束缚,过分强调设置与专业对口的课程,对专博相济、文理互通、反映学科最前沿、跨学科课程重视不够。因人设课、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课程学时分配不科学还大量存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例如,高校通识选修课往往由教师个人通过本人所在院系直接申报,并未经过充分严格的认证,也不利于跨学科、跨领域设置课程。如果组织教师跨学科开设通识选修课,不仅能提高通识选修课的质量,而且有助于院系内部的教学和研究,有利于使教师超越专业视角,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通”和“专”的关系②。

第三,重科研轻教学。当前,高校办学中的工具主义思想盛行,具体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重科研轻教学。往往把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视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在高校内部管理、教师工作考核、教师职称评审几乎唯科研论。教学的投入难以短期见成效,而科研的投入可能立竿见影。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操作,而对科研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停留在思想上,而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在行动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好教坏一个样。功利性的教学科研观给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四,教师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启发诱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了解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并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重视不够。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因为这样教师最轻松、最省事,而启发诱导、组织讨论会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而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仍然习惯于一份课程教学大纲、一套教案及PPT和一张试卷的固有评价模式,难以真正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评价课程教学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课程目标,是否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意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针对大陆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结合台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过程中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 切实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台湾中原大学立足于学生发展,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形式、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做到了以生为本,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学校领导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方面要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加强学校领导和学生、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加大对弱势学生帮扶力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以最大限度享受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如让各院、系、所、中心都有可供学生学习使用的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其次,建立弹性学习体系,放宽毕业年限,强调高等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功能,努力体现现代化人才培养思想,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用人单位青睐。最后,学校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发展学生社团活动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提供广阔舞台,打造校园人文关怀服务管理体系,让大学成为创新思维聚集地,提高学生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校友资源。

(二) 聚焦全球视野,吸收先进经验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离不开对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批判吸收,先进教学、管理理念的借鉴。学校领导首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现实情境,提炼出一套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台湾中原大学为例,为了大力推广通识教育普及化,落实和完善全人教育理念,使每个学生既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外,又能多方面尝试和接触有利于自己身心和人格发展的课程,中原大学设置了由校长牵头的通识中心专门负责通识教育普及化,足见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这启示我们,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凝聚学校发展向心力,提高学校领导层和决策层的素养,强化领导层下的教师、学生中的换位管理理念,提升校内行政机构的弹性与效率。同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合理调整院系规模,赋予院系适当的自主权、人事权、财权,提升自主运作管理效能,规划专业机构治理模式,提升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

高校应加强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发展综合化人才培育体系,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高校应自觉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既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更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并推动课程结合社区服务的学习,深化服务学习课程内涵,鼓励学生投入社会服务,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要形成开放办学的格局,积极主动地提升国际化水平,引智借智,与国外的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根据专业办学实际,适时增设全英语授课学程,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注释:

①http://ann.cycu.edu.tw/kcy/index.jsp.中原大学全球资讯网——认识中原.

②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参考文献:

[1]周建春,谢峰震,魏琴,等.丝路经济带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6):85-86+89.

[2]刘单.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一带一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高教学刊,2017(12):13-14.

[3]刘凯宁.谈我国高校本科班导师制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7(17):23.

[4]雷源.創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5(13):134-135.

[5]刘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7(03):150-151.

[6]袁竹.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1(18):161-162.

[7]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06):59-65.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人才培养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