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1

2017-05-30 21:50应玉龙王雪敏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应玉龙 王雪敏

摘 要: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也对复合型信息化应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企业信息化人才梯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从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师徒制、校内仿真工厂等角度,提出了如何构建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应用人才;泛化ERP;四平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2-0067-04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明确了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1]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以实现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不良品率等为目的,包括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内容。结合中国制造2015/工业4.0的实现目标,[2]制造企业必须以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制造执行系统)、APS(Advanced Planningand Scheduling,高级计划与排程)等软件系统为核心,实现从智能车间、智能生产到智能互联不同阶段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互联网与客户、供应商实现电商化与协同化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将价值触角下沉至生产车间,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自动化设备串联,协助制造企业实现精细化的生产管理。[3]

1 企业信息化人才梯次

智能制造需要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他们既要掌握信息技术,又要熟悉企业供应链、生产等业务流程,具备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当前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极度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已成为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4]

智能制造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5]根据信息化的工作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一是系统应用层人才,这是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二是技术支持与维护层人才,他们熟悉信息系统功能和架构,能解决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具备系统管理、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的能力;三是实施顾问层人才,这类人才必须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具备财务、计算机和管理等知识,了解行业企业供应链、财务、HR人力资源、生产中的一个或多个管理过程;四是战略规划层人才,一般都担任企业高层管理职务,如CIO,他们能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将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4个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形成了“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结构,如图1所示。

2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内涵定位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我国制造产业变革影响深远,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CAD、CAM、CAE、CAPP、MES、ERP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面对“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趋势,我们需深入分析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重新定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内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生产制造型企业包含供应链、生产、财务、物流、办公自动化等众多业务环节,随着互联网+制造的深度融合,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营销与售后服务,将建构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系统,实现向“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模式转变。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始终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交货能力为第一目标,其中对生产制造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比如说成本控制、生产计划、产能规划、车间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是:培养为制造型企业服务,主要从事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支持与维护和项目实施等岗位,熟悉企业供应链、生产等业务流程,具备业务流程的管理与优化、大数据统计与分析等能力的泛化ERP人才。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必然回归到以ERP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管理、财务一体化核算、项目管理与实施等为主要内容的ERP教学上。

3 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从事管理软件实施顾问的信息化人才缺口将达到10~15万。培养管理软件应用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注重实际应用是根本。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政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和现代师徒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政校企合作,建立小型化订单培养模式

政校企合作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软件供应商3方优势,集中更多资源,形成专业品牌效应。针对管理软件行业企业和制造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用人需求小且集中度较高的特点,利用政府及行业协会“有形手”的宏观调控职能,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并围绕金蝶、用友、鼎捷等国内ERP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制造企业、ERP厂商和院校的3方合作关系,全面推行小型化的订单人才培养。

3.2 构建基于现代师徒制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

现代师徒制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实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最佳实践。[6]在企业信息化第二、三层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参与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技术支持与维护等岗位的实习工作。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职业能力梯次,构建从认知实习、技术支持、ERP辅助实施到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职业信心,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3.3 校内智能工厂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各智能制造系统所包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的实际管理业务、教学体验融为一体,构建一个“数据仿真、流程仿真、环境仿真、角色仿真”的智能工厂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运作的整个流程,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智能制造各子系统的应用能力和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满足“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業信息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7]校内智能工厂仿真实训基地布局如图2所示。

实训基地仿真了企业实际的组织架构与业务场景,通过供应商协同管理平台、CRM系统、电商ERP系统形成完整的集客户、制造企业和上游供应商为一体的集成化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内部包含销售、生管、财务、采购、车间、仓管等部门,通过ERP、条码系统、MES、APS等系统,与RFID设备、立体货架、生产看板、生产流水线、AGV小车、智能仓库等硬件设备实现无缝集成,实现了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运作,满足智能化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4 “四平台”菜单式课程体系构建

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整合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创新,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权和学习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深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该院于2014年提出了“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选修平台+专业拓展选修平台”的“四平台”菜单式课程体系[8]。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四平台”菜单式课程体如图3所示。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ERP系统供应商和生产制造型企业,以ERP系统应用与项目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智能制造和商务智能两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业务流程管理、产成品成本核算及ERP系统应用、技术支持与维护、项目管理与实施等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

1)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2个模块,公共基础必修课包括思政、体育、英语等课程,同时为培养和传承体现“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红帮精神,通过实施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健康素质三大教育,让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基础课程平台包括办公软件高级应用、ERP职业会计基础、ERP基础与实务、网络数据库、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小型企业网组建与维护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树立对专业的信心,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选修平台。从大二开始分智能制造和商务智能两个专业方向,智能制造方向侧重于培养制造企业生产车间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实施能力,主要开设ERP应用与实践、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财务一体化核算、精益生产与信息化、ERP项目实施与管理等课程;商务智能方向侧重于培养制造企业销售、采购等相关的信息系统应用与实施能力,主要开设ERP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SAAS財务信息化应用、电子商务ERP、大数据技术应用等课程。依据订单培养方案,每个方向都安排60%左右的学生进入ERP系统供应商企业,采用师徒制模式进行工学交替的项目实践,每个实施顾问指导2~3名学生参与ERP项目的调研与实施,保证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有2个以上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实践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的满意度。

4)专业拓展选修平台。主要根据学生迁移岗位或行业应用技术需求开设的跨专业复合型拓展课程,包括电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IT市场营销、商务公关与礼仪、Flash动画设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税控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应用、HTML5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

在“互联网+”时代,广大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将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信息化发展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通过政校企合作,构建基于现代师徒制模式的小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四平台”菜单式课程体系,保障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来提高专业技能及数据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靖元.基于工业4.0思想的某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与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5.

[2]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5-9.

[3]程晓蕾,张平华. 智能制造工业4.0体系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2015(3):50-51.

[4]李坤,伍广,李雪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56-257.

[5]倪爱冬,朱长胜.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新兴模式:政校企合作[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23(4):85-87.

[6]尹翠芝.现代师徒制在ERP专业培养模式中的尝试[J].现代职业教育,2015(15):100.

[7]王睿.ERP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应用[J].普洱学院学报,2015,31(4):131-134.

[8]王苹.“三分式”高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5,14(3):75-77.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plan of Made in China 2025

YING Yu-long WANGXue-ming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The plan of Made in China 2025 clarifies th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demands to the compound informationapplication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talentsechelon i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target loc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bout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course system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alents from school-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ordered train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simulation factory on campus and so on.

Key words:Made in China 2025;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alents; generalized ERP; course system based on the four platforms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紧缺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