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通识人才培养效果的研究

2017-05-30 20:50:45陈舜奇王泽秦明宇
中国商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改进建议通识

陈舜奇 王泽 秦明宇

摘 要:现在的大学生锻炼能力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本文着眼于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提升通识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大学生基本、全面的社会常识,是帮助大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使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常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思考。而当今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因此通识教育针对就业能力提高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性。本研究以重庆大学接受在校学生为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价对重庆大学通识教育的效果。通过不同专业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前后的收获和评价,对比就业效果以及经济需求,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提升大学培养人才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就业 企业用人 改进建议 通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b)-191-02

现在的大学生锻炼能力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本文就着眼于通识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众多高校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随着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也不断展开。通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的研究重点是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具体设置与选择,较少对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开展调查研究,而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评估一下教育效果。

1 研究过程

本次问卷对重庆大学的本科学生发放,第一次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56份,剔除无效答卷,得到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达91.8%,有效率达87.1%。第二次对第一次得到数据的同学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31份,因此最终分析的结果基于这131份问卷。问卷中的25项经济能力指标都是评估企业用人效果的,反应的是学生就业角度下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

然后本文将每一项经济能力指标的程度由很弱、较弱、一般、较强到很强赋予1、2、3、4、5的数值,数值越大代表能力越强,然后再依据接受通识课教育前后的这2组数据来作一个对比分析。首先根据赋予的分值乘以人数乘以比例然后累加得到该项经济能力的评估数值,变动率为接受通识教育后的能力评估数值加上接受通识教育前的能力评估数值然后除以接受通识教育前的经济能力评估数值,得到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首先对接受通识教育前和接受通识教育后的两组就业能力评估数值用SPSS17作一个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接受通识教育后的就业能力评估数值的均值是高于接受通识教育前的,说明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这些就业能力的提升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可以发现接受通识教育后的极小值变的更小了,抗挫折能力这一项反而出现了数值下降的情况,说明学生们认为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于抗挫折能力的作用不大,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接受通识教育后的能力评估数值的标准差7.22491大于接受通识教育前的能力评估数值4.73901,表明接受通识教育后的能力评估数值的波动性更大,通识教育对于不同就业能力的影响程度是有所差异的。

为了研究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不同就业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将25项就业能力的变化率作了一個等距分组,我们可以发现,能力评估数值主要集中在0.15~0.3这个分段,在0.3以上的经济能力指标有适应能力、计算机技能、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务实精神,说明在经过了通识教育后,这些就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0.15以下的能力指标有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诚实守信、抗挫折能力,说明通识教育对这些能力的提高比较有限,因此我们在后续通识教育的改进上可以更着眼于这些“短板”。

为了进一步评估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我们将接受通识教育前后的2个对照组做了一个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以发现,P值为0,小于0.05,所以我们可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接受通识教育前后的两组差异大,所以重庆大学通识教育的效果显著。

2 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效果较好,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诚实守信、抗挫折能力的提升比较有限,因此重庆大学可以考虑在今后的通识课程设置上更多地关注这些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弥补“短板”。

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大学通识课程对于学生知识面、知识深度和知识系统性的提升作用不够明显。一些课程设置过于简单笼统,而一些通识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又过于专深,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锻炼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此,在设置通识课程时,可采取分级制度。将一门课程划分不同等级,分别开设,从而提升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效果。

3 结语

通识教育是培养人才十分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通过研究的相关建议就可以有效提升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树沛.通识教育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 2006(8).

[2] 李志,王麟凯.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实证研究[J].青年与社会,2009(3).

[3] 许迈进,杜利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4] 赵遵强.试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之发展[D].山东大学, 2008.

[5] 孔令帅.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

[6] 宋宸仪.研究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D].厦门大学,2014.

[7] 余瑞君.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困境与对策[D].重庆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改进建议通识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促进金融院校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探讨
货车空气制动阀的故障分析与改进建议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45:38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52:21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56:19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3:29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