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制度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7-05-30 20:12:10缪妙陈文兴
高教学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缪妙 陈文兴

摘 要: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法学学生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模式,詳细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及在《律师制度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总结该教学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通过在传统课堂中嵌入实践教学,提高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法律职业技能;多情境模拟;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101-04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The multi-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mode is explored. Meanwhile, its main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to course teaching of The System and Practice of Lawyers are also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esides, improvement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based on the shortcoming of this teaching mode.

Keywords: legal professional skill; multi-situational simul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2015年9月,笔者申报的教学改革课题“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律师制度与实务》教学改革探究”获得立项,课题组随即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分析了校内模拟法庭等实践方式的利弊,调研了检察机关正在实行的实训培训方式,翻阅研究了相关的理论,对《律师制度与实务》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构想。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从2016年2月起,开始了“全程参与式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实践,在我校2013级、2014级法学本科开设的《律师制度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分别就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律师向证人调查取证、庭审调查阶段律师举证质证等组织了全程参与式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现将该情境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力图优化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式,提升我校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农业院校法学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亦期望与法学教育同仁探讨法律职业能力培养途径和方式。

一、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的必要性

法律教育的目标应当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技能以及職业价值的法律人[1]。但当下高校培养的法学毕业生职业技能与法律职业的要求差距显著,使得法学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化的法律服务需求,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做了充分说明。2017年6月12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学科门类是法学(84.9%),就业率最低的专业类也是法学类(86.1%)[2]。法学专业连续四年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根据2010年-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8年间法学专业7次登上红牌专业榜。

法学教育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挑战,源于法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法律职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要是由两个原因方面造成的:其一,实践形式的局限性决定职业技能培养效果不佳。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高校大多会单独设置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实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但由于不同实践形式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实践教学走过场,从推行的效果来看对法律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并没有产生明显作用。其二,法学教育过度地被司考所指挥,导致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法律职业需求相脱节。现有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模式下,法科院校关注的是司考的通过率,而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即可得胜的司法考试对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的考察是微乎其微的,学校轻视法律实践教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法律人才的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笔者以为在现有课程容量有限、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传统课堂中嵌入实践教学方法,用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律技能,同时完成法律知识的传授,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一体化的教学。

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十分契合当今法科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在传统的法学院的理论教学中,渗入了从事法律职业尤其是律师职业技能的内容[3]。

二、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模式

所谓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提供的案件材料,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由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完成指定的情景模拟,全体进行讨论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授课的一种教学手段。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与目前法学院校体验式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情景模拟安排在相关理论知识讲授之前而非传统的先授课再模拟,学生情景模拟之前要自学相关的知识,这也是称之为“全程”参与的其中一个因素;其次对于情景模拟的小组讨论评议,只针对模拟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足,凸显前期自主学习及模拟中出现的偏差,也是后续的课堂讲授要重点强调的问题,这种针对性的纠错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有以下几个环节:

1. 提供案例材料,下达任务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事先选定典型案例材料提供给学生,可以一组一案也可以多组同案。明确学生需要自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结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情境模拟的准备。

2. 组建团队,推举组长

根据具体情景模拟的内容,确定每小组的人数,以小组为单位自建学习团队,并由组员共同推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整个过程的活动,如相关知识的团队学习、组员的分工、评议阶段的小组讨论、各组员的成绩评定等。

3. 分工协作,集体制作模拟方案

具体程序是这样的: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团队进行讨论,由组长提议和组员推荐相结合,进行内部分工协作,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让每个组员都有任务,都能参与其中。组织成员一起讨论案例材料,必须要求每个成员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集中小组团队的智慧,集体讨论形成情境模拟的最终方案。

4. 情境模拟实戰演练,现场观摩

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根据事先安排的不同角色,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中呈现问题、发现问题。其他同学认真观摩整个模拟过程,记录相应的细节。

5. 小组讨论评议,模拟小组答辩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模拟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组长指定一人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人代表小组点评,要求必须提出不足与改进意见,其他组员可补充发言。受评小组针对其他小组的点评,可以进行回应、答辩。

6. 教师针对模拟演练呈现问题,系統归纳教学内容

教师深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小组发言时教师进行认真记录汇总,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归纳提炼模拟演练和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重点授课。

7. 课后各小组反思小结

课后,各组再次组织讨论,对比本组在课堂中的表现、其他小组的意见与教师评议意见之间的异同,分析在本次自学及模拟演练、评议中的失误,形成总结反思材料。

8. 评定成绩

每次全程参与体验式的情景模拟,都要给学生评分。组长根据每个学生在团队策划中起到的作用、参与团队学习讨论、完成指定工作表现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给每个同学打分[4]。教师根据模拟表现、各组发言情况及提交的总结反思材料给每个组打分。在评价模式上, 采取教师评定、组长评价有机结合,使得课堂内外活动均成为有效考察的因素,按照组长评分占70%、教师评分占30%的比例计算每个同学的成绩。

三、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实施

笔者所承担的《律师制度与实务》课程被确定为课堂讲授形式,亦不安排实践环节,课程名称与课程性质明显不协调,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律师执业技能,笔者在律师会见、调查、举证质证教学环节,用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做了有益的尝试。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10人左右,采取全员准备,抽签决定模拟演练。根据模拟演练及评议情况,确定授课的重点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第一次模拟的是律师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我们先让学生们自行组队,推选一名组长统筹模拟前的准备,包括组织小组成员先行自主学习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相关规定、步骤、注意事项,分工合作选取合适的案例、设计相应情景、分配角色并进行模拟准备等。课堂上,我们通过抽签的决定进行模拟演练的小组,其他小组认真观摩,于情景模拟结束后对该模拟组的演练情况进行讨论评价,提出质疑和不足之处主要有:(1)没有介绍辩护律师的职责;(2)没有首先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涉嫌罪行,赋予其辩解权;(3)询问的若干问题与案情无关;(4)授权委托书中签的时间错误。其中律师没有了解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手续是否完备,这点各小组评议时都没有指出。

第二次情景模拟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向证人了解情况。做法与第一次情景模拟一样,学生的前期自主学习,抽签进行模拟,各小组评议指出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本次模拟演练事先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演练形式新颖、程序完整、询问过程及方法正确,从程序到内容再到场上的模拟,无疑是值得表扬的,场下观摩的小组也纷纷赞叹。当然,演练中还是存在一些漏洞:(1)辩护人的保密义务没有告知;(2)调查目的不明确,调查的问题是否有利于被告人不得而知;(3)多次打断证人陈述等。

第三次情景模拟为庭审过程中举证质证对抗。与前两次全员准备抽签模拟不同的是10个小组均参与模拟演练,事先不得交流,采用同一案例,分5个小队进行证据的对抗,并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对抗双方及上场顺序。举证质证时,在审判长的主持下,由控方学生对案件所涉及的犯罪事实进行举证,一组证据举证完毕由辩方的学生提出质证意见,控方学生作出相应的答辩,辩方没有新的意见就不进行第二轮的辩论。待每一队举证质证结束时,场下的其他小组对场上的控辩双方现场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做出评议。在这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参差不齐,有些小组准备非常细致,认真找寻证据瑕疵,而有的小组连举证质证环节都把握不清。该次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抗不够激烈,如各自阐述己方事先准备的观点,不能临场针对对方的意见提出抗辩;如对有疑问的证据没有做出具体的合理解释,而是简单地说“可以解释”;(2)控辩双方在对证人发问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诱供的倾向;(3)举证未能针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展开;(4)未在举证前首先说明所要证明的事实,对所列举的证据未做总结。

通过以上模拟演练和讨论评议找出学生的薄弱块及容易犯错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紧紧结合模拟内容展开,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重点授课,使得授课内容更加直观。如通过第三次的律师庭审中质证举证情景模拟,反映出学生对诱供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在讲解律师庭审质证举证规则时,针对诱供问题做了详尽介绍与说明,直接使用学生情景模拟中出现的诱供做实际案例分析,这正是对学生在学习、模拟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理解与运用。这些在课后学生提交的反思小结中得到印证。总体来说,三次情景模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全程参与的多情境角色模拟教学的实效与不足

全程参与的多情境角色模拟教学是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创新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实务技能为内容和实务训练为方式,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以模拟及讨论评价呈现的问题为重点,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理念、内容方式以及具体组织、前期准备、教学实施、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都有全新的内容,能够集主动学习、协作、体验、反思等多个方式于一体,使绝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和普遍受益。我们将情景模拟都安排在相关理论知识讲授之前,对于学生前期自主学习及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我们在之后的课堂讲授中进行着重强调,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知识。此外,情景模拟对于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有着莫大的帮助,对于学生切实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建设都大有裨益。

全程参与的多情境角色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律师制度与实务》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它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同学们提交的评价来看,都认可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很好,不仅能增加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实践,能够比较快速地记住知识点和提升实务能力。同时,同学们也反馈了全程参与的多情境角色模拟教学的不足,结合个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多情景角色模擬某些规则不够严密

每个小组点评时间没有给予限制,致使有的小组发言过于冗长,有的小组为了发言而发言,重复其他小组的意见,严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也挤占了老师的点评、授课时间。评分机制上缺少同学互评,只有组长与教师的评价。教师以模拟表现、各组发言情况及提交的总结反思材料为依据给小组打分,由于无从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之外的参与情况,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组长的评价公平性、客观性上有待提高,因为学生为了各方面的需要会极力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会在评分上太计较,一般都会给到尽量高的成绩,即使有的同学参与团队活动热情不高、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一样能够获得较高的分数,有滥竽充数之嫌。

(二)缺乏真实的案例资源

虽然《律师制度与实务》是一门综合法学学科, 各种性质的案例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来源相对丰富,但是作为进入课堂教学的多情境角色模拟案例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应该符合教学的需要,要根据讲授的内容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案例;其次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案例较教师自行编写的案例目的性不明显,内涵却更丰富,又能够提供许多细节,这样才能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演练空间,同时可以避免课堂上因细节材料的不全而不断进行假设。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有超强的实战感,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感染力。此次多情境角色模拟使用的案例来源于课题组的搜集、整理,由于现实的困难,只有庭审律师举证质证使用的是真实案例材料,信息量大细节材料多,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通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的模拟,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高度的真实性是多情境角色模拟的要求,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获取真实案例的途径,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案例教材。

五、完善全程参与的多情境角色模拟教学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的考评,按照组员自评互评分占70%、教师小组分占30%的比例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更为合理。教师评定小组分仍然以小组模拟表现、各组发言情况及提交的总结反思材料为依据,组员自评互评则以团队合作评估标准评价。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是以小组学习、讨论为形式,强调团队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最能够互相了解,为避免上文提到组长个人评分的不公平性,采用同学之间对团队合作的情况进行自评、互评更加客观。各个组员根据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分别给全组人员(包括自己)评定等级,采取不记名方式,最后组长统计组员的成绩。

(二)拓宽获取真实案例资源的途径

植根实践、联系实践、了解实践、针对实践是法学教育的根本和关键[5]。我们应当加强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积极务实地与他们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这样教师就更多机会了解、接触实务部门的真实案例,请求司法实务部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给我们提供案例材料,也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同时可以在教材方面做些探索,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部门专家、教学实践者、法学理论家通力合作,编纂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的真实案例教材。

全程参与的多情景角色模拟教学对条件要求不高,不需要额外的金钱投入,模拟操作简便易行,参与率高,便于所有学生得到训练机会。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总结经验教训,重构相关的教学规则,将该教学模式复制到其他有技能训练要求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许身键.零容忍的权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2.

[2]晋浩天.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EB/OL].(2017-6-14)

[2017-7-08]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6/379290.shtm.

[3]楊力.法科院校的“洗牌式改革”何以可能[J].法学,2016(4):60.

[4][英]安迪·格里菲斯,[英]马克·伯恩斯.从优秀教学到卓越教学:让学生专注学习的最实用教学指南[M].梁军,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201.

[5]何志鹏.我国法学实践教育之反思[J].当代法学,2010(4):151.

[6]张君明.自媒体时代高校法学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1):89-90.

[7]杨珊,于子芮.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研讨式教学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13):66-6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1:23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8:48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5:51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9:28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6:17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4:1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