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保护与农村发展相结合的路径探析

2017-05-30 18:41:44凌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保护传统文化

摘要分析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意义,认为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总结了当下农村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如农村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文化保护机制不完善。提出将传统文化保护与当下农村发展相结合的对策措施,强调规划管理机制,实现共享发展目标;拓宽融资渠道,抓好保护开发工程;创立文化品牌,搭建文化传承平台;融合旅游业态,挖掘传统文化魅力;落实创新理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传统文化;农村经济;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3-0254-02

The Path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with Rural Development

LING Jinhua

(Jixi County Party School of Anhui Province,Jixi,Anhui 245300)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ountryside was analyzed,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meet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were summarized,such as the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repeatedly destroyed, and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mechanism has not been perfected.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with current rural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it emphasized that plan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achieve shared development goals,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and grasp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cultivate cultural brands and build cultural heritage platform, integration of tourism formats and exca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m, and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Rural economy;Protection;Development

作者簡介凌金华(1986—),女,安徽安庆人,助理讲师,从事地方文化与县域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7-06-04

十八大以來,习总书记特别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并多次强调要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思想的精髓和独特的韵味,而保留本质特色的往往在农村,农村拥有着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农村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它的核心是非物质形态的,如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物质形态的,如传统建筑[1]。

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是当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脊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依然充满着青春与活力,旅游价值和传承价值并存,因此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璀璨无比,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传统文化或被无情遗弃或被肆意篡改,关注并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即选择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于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

1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1.1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古村落中的大量文物遗存,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如绩溪县伏岭镇家风家训陈列馆已经成为党员活动、干部培训的重要载体。古村落的民俗、礼乐文化中蕴藏的思想观念也弥足珍贵,如爱国爱民、诚实守信、大公无私、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度吻合,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因此,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1.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无限潜力也得到极大释放。民间传统文化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形成特有的文化产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2]。如山东任家台渔家风情村民俗游、广西阳朔特色古民居“农家乐”、安徽徽州古镇建筑游、陕西省白村农耕文化游等文旅项目,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农村文化产业要想得到良性发展、长足发展,前提是要加强保护,保护并且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激发农村活力、推动农村发展意义非凡。

1.3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协调人际关系、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抚慰农民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失衡心理、能够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挥着团结凝聚广大农民群众等政治教育作用,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证[2]。

2当下农村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2.1农村传统文化屡遭破坏首先是传统建筑频频受损。突出表现在新农村、美丽乡村规划缺少文化内涵,一味追求现代建筑风格,丧失了原有的古朴风貌。不少古村古镇重开发、轻保护,大拆大建,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古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其次,非遗文化日渐消失。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地方文化骨干流失,中青年人对经济价值偏低的民间艺术毫无兴趣,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客观上也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如宝堰米酒作坊虽有七八家,但年龄最小的师傅都在五六十岁以上,年青人都不愿意学手工酿酒工艺了。再次,传统工艺逐渐庸俗化。许多原生态的民族工艺品在商品化的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任意改变传统工序流程,丧失了民族特色和个性,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吸引力。此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许多优秀地方文化和传统节日逐步被淡化和弱化,人们越来越疏离经典文化,沉迷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

2.2文化保护机制不健全①没有独立的保护机构。文物执法主体大多是由文物、工商、建设等部门组成,而不是独立的文物保护机构,由于欠缺统筹协调机制,往往不能及时遏制文物破坏现象。②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历史文化的抢修和保护工作难度极大,务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由于欠缺相关的激励政策,农村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在古民居的保护利用中农民的受益方式问题也成为保护农村文化资源的最大阻碍。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维护、农民的主动性未得到充分调动,于是发生村民在景区倾倒垃圾、阻拦游客参观游玩等现象。③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传统文化保护,无论是非物质形态的传承与发展,还是物质形态的修缮和管理,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几乎都是财政支出,欠缺完善的吸引民间、社会和外地客商投资的政策机制,资金投入无保障,直接导致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不到位。如韶关南雄市乌迳镇古田村的古村落,由于资金紧缺,保护不力,古建筑的木质结构大多已经腐烂,一些古民居被改成了牛棚,脏乱不堪。④古建筑市场化保护的产权瓶颈。古建筑的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相当部分产权模糊不清,古建筑保护与私有权存在冲突。

3将传统文化保护与当下农村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和对策

3.1规范管理机制,实现共享发展目标规范管理,完善传统文化保护机制。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探索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引入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的运营管理,确保农村文化市场有序发展。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农民是农村传统文化的主人公,要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与村民利益的关系。尝试以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如村民以老房子入股)保护传统文化,确保村民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受益。要踏实做好栽培民间文化传人工作,积极组建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扶植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带头人和经营管理人才,聚焦农村文化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力量,从而激发农民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能动性[3]。

3.2拓宽融资渠道,抓好保护开发工程建立合法的科学的投融资机制,探索各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多方投融资主体。如颁布激励优惠政策,采用谁投资、谁受益、谁保护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投资资金。要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多方努力齐抓共管,抓好文化保护发展工程。一是增加对农村文化遗产修复保护的资金,目前重点对国保省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二是提高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为文化项目的开发营造良好环境,使其发挥应有的产业效益[4]。

3.3创立文化品牌,搭建文化传承平台打造高质量的传统文化产品。农村特色文化商品应以专业、标准的形象进入市场,形成高文化价值精品,申请专利权、创出“中国文化”品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要立足于全国,还要放眼于世界,要大胆、自信地走向世界文化舞台,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声誉。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种高端媒体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推广,尽可能地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为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打开广阔的市场[5]。

3.4融合旅游業态,挖掘传统文化魅力文化与旅游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要在农村旅游发展中挖掘传统文化魅力,使之成为弘扬文化的窗口。把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统工艺、农耕文化等各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突出文旅产业的文化宣传展示功能,开发彰显文化魅力的文旅产品和极具文化体验的文旅项目;深入研究民族风情、节日文化、传统礼仪、生活习性等民间资源,灵活打造各类特色文旅产业,使旅游与文化、民俗等活动有机结合。

3.5落实创新理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是生活的升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节拍,就得注入新的活力,在繼承和发扬其传统特色风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因此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富有文化创意,说到底就是要创新。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只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开发,融合传统特色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富有创意的文化商品,便能实现文化传承保护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双赢发展。

4结语

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社会经济的土壤,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种子播撒在农村肥沃的土壤之上,再加上辛勤地浇灌培育,定能开出光彩夺目的花朵。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需要借助市场经济的平台。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破解传统文化保护瓶颈的有效路径,是促使传统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是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农民群众谋福利的具体体现。必须正确把握保护与发展的目标要求,使传统文化与农村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6]。

参考文献

[1]

李家寿.重视和加强新农村传统文化的生态保护和发展[J].生态经济,2007(12):164-167.

[2] 王艳,淳悦峻.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优秀 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刍议[J].山东社会科学,2014(6):103-106.

[3] 刘锐.弘扬民间传统文化 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52-55.

[4] 朱国根.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浅析[J].大众文艺,2010(3):197-198.

[5] 孙志毅,雏唯.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5(1):99-102.

[6] 郑文堂,邓蓉,华玉武,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现代农业,2015(2):46-47.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保护传统文化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35:27
浅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6:20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49:07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58:52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做好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07: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