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5-30 10:48冯莉莉贺超才
职教通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

冯莉莉 贺超才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職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需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校企互惠共赢的合作办学模式,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一体化办学;学生本位;社会需求

基金项目:长沙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吻合度基本对策与实证”(项目编号:CSZY16A02)

作者简介:冯莉莉,女,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干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贺超才,男,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0-0013-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产装备不断现代化,机械设备日趋复杂、精密,各行各业一线岗位都需要一批既懂得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又能掌握具体操作技术的专业人员处理技术问题。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与职业岗位的实际从业要求难以吻合,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仍然难以使用人单位满意,其关键原因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没能真正跳出传统理念的窠臼,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条件制约和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岗为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负责输出人才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以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1]

高职教育是以高中或中专技校毕业生为起点的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总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职业岗位所需实践操作技能,能在各行业基层第一线肩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的实用型人才。[2]由于他们面对的是未来各行业基层第一线的操作岗位,因此,高职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知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高职教学必须以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来组织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要精心规划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各门课程的内容做精心安排,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精心设计,要针对岗位要求科学制定评价标准。

要办出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学校要有一个明确的整体目标,各系部对各专业岗位更要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细致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要准确知道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

二、以质为重,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性系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既不能要求系统化的学科理论知识,又不能是简单的科学知识应用,而应该是源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又高于实际工作的应用研究性和知识系统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体系。[3]因此,高职课程开发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观、新的教育质量观和新的育人主体观,坚持学生为本、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素质为要、致用为宗和够用为度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教育自身规律和行业职业岗位的职责及相关职责对职业知识的要求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技能形成为主线,以品德教育为重点,围绕行业发展需要,紧扣职业特点和贴近岗位实际设置课程,根据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构架和学习单元,实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知识序列重构,将企业群的能力要求与职业标准引入教学,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既能体现能力本位,又充分考虑专业技能系统性与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应用能力系统性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能力支撑课程。[4]并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必需,够用与职业支撑能拓展、迁移的要求,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实训为重点,构建与这些知识、技能相对应的任务指向型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能力培养,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中紧密结合,保证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梯度之间的平衡和课程结构综合化、系列化、实践化等主流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性的特点,为学生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深化合作,加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必须要有政府、行业、企业等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搭建校企互惠共赢的合作平台,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需要政府主导支持才能得到真正实现,仅靠教学行政部门和学校是难以办好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走出校门,花大力气争取各方支持,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行业最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前沿,市场动作的内在规律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所以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在合作办学中的指导作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筑一体化教学平台、共同开发岗位技能教学、共同营造企业职场气氛、统筹校企发展规划,逐步做到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标准与规划,落实工作任务,细分工作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明确各单位的 责任权利和义务,细化分工,规范工作运行;建立工作计划制度、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和例会制度;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各单位的努力,切实推动资源在整合、规划指导、经费筹措、基础建设等合作办学方面的决策咨询,扩大社会、行业、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参与度,保证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实习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四、以生为本,锻造高职院校“准职业人”

在做中教才是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作为培养“准职业人”的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培养出“准职业人”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是单靠传授和演示所能获得的,而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才能真正养成。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内外都不应该是僵化死板的“读书”,而应该是多元化的实践和真实情景体验,高职教育必须把教学求知和做事提升结合起来。因此,无论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应该把所学内容与岗位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对接。讲授过程中,不能就理论而理论,而应该侧重理论的运用,特别要重视核心主干知识和突出能力,落实双基。抓纲务本,在实训中教师要在“做中教”,把职业技能、职业知识通过“做”示范出来,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做中学”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去亲身经历、实践获得职业体验,形成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实习、实训中对所讲授内容适时地进行前沿工作经验的补充,使高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永远在动态发展中引用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科研成果,使学生的学习与行业岗位的需要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接。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刘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88-91.

[3] 吴群力.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J].当代教育论坛,2012(28):113-114.

[4] 郑雅萍.再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成人教育,2012(8):7-8.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