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的培养与创新模式探索

2017-05-30 10:48:04房秀荣
高教学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产实习课题研究创新能力

房秀荣

摘 要:生产实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理论课程,获得生产实际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工厂、企业及航空领域实践活动。通过实习将提高和扩大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增加感性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的全面成长和对国情的具体认识。开放式教学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另一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以来,实现了部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生产实习;创新能力;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1-0047-03

Abstract: Production practice plays an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link where students can review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learn more about production activity, also it is a kind of practice activity by which students enter into the society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y, enterprises and aviation activity. Internship will help students to learn 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erve the society and increase their perceptual knowledge, thus it will do good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them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situation. Open teaching is also another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which trains students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cultivates their innovative capability. Since the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cooperated with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t has made fruitful results in par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 production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subject research

實践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熟悉专业所在领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以下简称清华航院)实践教学过程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包括SRT实践教学、实践创新教学基地、实践和实习基地、海外系列项目(研修计划、国际SRT、交换学习)等,分别实现特定的教学要求,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以实习基地为场所的暑期生产实习在本科生的培养中是实践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在航天、航空、航海以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直接感受这些企业的需求和自身所学的差距,也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清华航院暑期生产实习理念的提出

(一)暑期生产实习目的

暑期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完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后,转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应使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进一步树立劳动观念、群众观点、现代化生产与管理观念和市场经济观等观念,获取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化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学习后续专业理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向实践学习,了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就业引导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二)实习流程

暑期生产实习分为本科生和博士生实习。在明确实习目的和内容后,学生参加实习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的专题技术讲座(含工厂概貌、入厂教育、安全生产规程、各种技术报告、现代化工厂生产组织和管理、保密条约等),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观察学习生产工艺流程、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岗位跟班生产劳动(含研发、技术中心与设计中心等),学习掌握实际中的生产技能和知识,认真阅读各部门的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三)实习要求与评定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写好实习日志,认真详实记录每天获得的实际生产知识,结束后,岗位导师对学生或小组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写出实习鉴定,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清华航院根据岗位导师的鉴定意见、实习日志与实习报告,在学期初组织4-5个答辩组,每个学生进行5-10钟答辩,评委提问5分钟,由评委给出实习成绩(每组评委由3-5名教师组成)。

二、暑期生产实习成果分析

(一)生产实习单位类型丰富

根据清华航院特点,经过长期努力,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暑期生产实习单位,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到实习中去。实习单位充分结合了学生专业特点,比如航天方面北京航天十一院、北京航天二院等,航空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厂等,航海方面无锡702所、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公司企业方面株洲南车集团、必宜有限公司等,以及中科院力学所、国防科大理学院等研究院所及高校,各类实习单位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实习单位分类见图1。

在此基础上,航院学生参加暑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被动报名到主动参与,参加人数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实习人数统计结果见图2。

(二)暑期生产实习收获丰富

现代社会,学校作为学生与社会的纽带,除“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经世致用之人的重任。暑期生产实习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桥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学生也收获颇丰。

首先,暑期生产实习课题紧扣实际,与所学内容有很强的相关性,较适合航院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学生感受到企业对所学专业的强烈需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反过来也加强了双方的了解与互动,使得航院与厂方的合作更具针对性,为学生培养和教学改进提供了方向。

其次,本科生在博士生带领下,共同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仅2016年博士生实践期间,航院同学累计完成科研项目57项,解决单位技术困难65项,开办培训班26次,累计培训人次438人,实现发明专利21项,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除此之外在实习过程中,清华航院一位博士生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到实际工作中,受到了厂方的重视,受邀给厂里的技术骨干进行相关软件的培训;一些实践过程中的产品被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如葛铭纬同学完成了“马蹄涡流动显示”的项目并创造了20万元的经济效益,刘玉泉完成了“涡的流动控制”项目并创造经济效益15万,成彬彬完成项目的一项创造了超过20万的经济效益;一些同学的实习成果申请了专利或写成文章被发表,如2014年清华航院钱学森力学班大三学生房文强到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进行实习,其研究课题“理化所发现电场诱导的液态金属射流基础现象及其用途”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的网站上及美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快报》(Fang et 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5: 134104, 2014)刊登等。

(三)学生在暑期生产实习中的体会丰富多样

一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能够将之用在实际当中。二是长了见闻,吸收到了很多工程中的新思路,激发了对于工程的好奇与热爱。三是体会到了在清华掌握的最重要一门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工作中遇到困難、解决困难这一过程,是不断进步的一过程。只有时刻保持强大的学习力,才能够在时代快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跟上潮流,才能够真正不负所学,报效国家。

再次,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近距离接触企、事业单位,了解了实习单位的概貌,了解了其主副产品及用途、生产规模、特点和经济效益,了解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和新技术,同时基于力学、热科学、航空宇航等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已经学到的实验技术手段、计算模拟手段、理论分析手段,参与到实习单位的研发、设计与技术部门的项目与课题中,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掌握实习单位的主要工程材料、实习车间(工段)的生产路线、各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力学、热科学等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学生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强化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思想素质,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拓宽了就业思路,增加了就业机会,为航院学生们将来进入国家重要岗位做好了知识和思想上的准备。

最后,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在学校之外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锻炼了同学们团结合作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进社会做准备。航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并再次对学生强调“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社会实践的理念。

三、清华航院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思考

经过多年探索,在秉承清华大学实践教育理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持实践教育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委员自身特点,清华航院在暑期生产实习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在落实和实践学校第三课堂理念方面,除重点加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外,清华航院在积极引导学生社会实践上提出了新的实习理念。2013年,开创暑期生产实习新形式,从以参观、调研、参与为主的实习环节,提升为要求科研机构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研究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课题有创新”,同时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第一线的实际任务当中去。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课题,在实习之前清华航院会监督和辅导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学生根据实习单位给出的课题在出发前进行文献查阅,院里组织计算机语言培训学习班等。在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到实习单位能够很快进入课题研究工作,将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种实习模式得到实习单位一致好评。

其次,2014开创了“一博一本”博士生带本科生的暑期生产实习模式,博士生与本科生“绑定”,在实践单位共同完成课题。凭借博士生扎实的基础、丰富的经验、极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带领本科生进行计算、实验等科研探究,不仅有利于本科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博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责任感,加强成就感,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基础。通过博士生与本科生的交流,加强了本科生对科研的理解,为将来走进科研、工作岗位给予一定指导。除学习科研外,博士生在生活方面也给予本科生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本科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基于此,这种良性的实践模式提高了效率,使得课题深度加深,完成效果也大大提高。其中山东青岛德固特、四川5719厂、上海舍弗勒合资企业、苏州绿创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无锡702所、航天五院等,均采取了这种实习形式,这种实习模式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并达成共识,要将这种方式做大、做好。

最后,为保证暑期生产实习的质量,给学生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清华航院依据往年学生实践效果及反馈情况,在众多实践基地中挑选与清华航院专业联系紧密、学生前往意向强烈的单位进行考察,并建立生产实习合作,主要采用教学见习、产学研合作、共建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展开校企合作。学校制定学生实习工作条例,包括实习计划表、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教学大纲,并提供可用的教学资源,如师资、实验室等;按照基地的培训要求,积极寻求北京市教委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政策支持。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技术资源、师资资源,并保持相对稳定;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航修事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供学校难以学到的知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做到学生有实习收获成就感的作用。

经过实践,生产实习共建基地项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需求导向,强化学习,以高校学生的能力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总体导向,发挥桥梁作用,基于校企双方需求的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和实习实践,促进学生找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期值驱动,利益分享,实施基于未来期值收益的人力资本投资利益分享计划,驱动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协同展开持续、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降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风险,保证基地的市场生存及可持续发展;三是资源柔性,课程为纲,打造客户化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撬动、集聚并柔性使用多方培训资源,并以高校学生课程开发及课题建设为总纲,拉动师资、教材、教具等培训资源的开发及体系建设,纲举则目张,在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基础上,持续推动高校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生产实习共建基地项目中,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谋发展"的原则,着眼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开展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截至2016年,清华航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0二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两家单位建立了北京市级的生产实习共建基地。自2006年以来,清华大学有4名本科生、1名硕士生及1名博士生到702所就业,1名本科生到5719厂就业。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自2014年与青岛德固特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博士生社会实践和本科生专业实践,截止目前连续4年共29名博士生和15名本科生到德固特研发中心进行专业实践,双方围绕“燃烧与传热节能解决方案优化”与“炭黑装备及特种过程装备技术改进与升级”等展开合作,申请三项发明专利,合作发表15篇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成果、联合创新及联合创业的模式在双方共同推动下,2017年7月14日共同簽署了校企共建基地“清华大学学生专业实践基地”。航院到目前为止,建立了2个市级实践基地和1个校企实践基地以及多个院级实践基地。

四、就进一步开展教学实践的建议

清华航院暑期生产实习虽然得到了企业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生产实习的地点分散,沟通有障碍,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专业性不强等。

就此,清华航院还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今后为完善生产实习体系,清华航院还将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将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和实习单位,进而保证学生暑期生产实习的质量。此外,还将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提高,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淑雯.加强工科基地中的物理课程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2]张悦,等.新农村建设时期规划研究的教学实践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海燕,杨福源,边明远,等.基于行业需求探索新型生产实习模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

[4]李长庚,孙克辉,等.高校理工科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3).

[5]杨峰,杨新娟,王艳花.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16):41-43+46.

[6]刘超,胡方媛,伍春,等.基于项目驱动的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02):43-44.

猜你喜欢
生产实习课题研究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31:27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5:49:46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