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英
摘要: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不但要重视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文就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物理教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实践
新课改要求现代教育应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勇于实践操作在快乐中学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将原本死板生硬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下文就结合自身物理实验教学实例,分别对分组探究实验、物理演示实验以及物理对比实验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以此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切实提升物理教学总体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1 利用高自由度的探究式实验,使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有效激发和锻炼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空间,继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时,设计开放性的高自由度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来开展实验活动,使自身发散性思维获得充分发挥和锻炼。新课改也提出了应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调动。通过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为学生准备好各种物理实验材料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际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最后获得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采用这种形式既能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发现问题、自主思考而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还可以把原本静态的物理知识转变成为更容易理解的动态知识。比如,在讲解‘音调的时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引导学生在同样的烧杯中倒入不同体积的水,而后使用筷子敲击杯子,学生通过收听后,问学生,不同杯子发出的声音为什么音调不同呢?;又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电流热效应影响因素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亲手去触摸灯泡和电线,去感知它们温度的不同,学生会立刻知道,灯泡会发热而电线却没有感到热度,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猜想,要是把灯泡换成功率较大的电炉,这时电线温度是否会升高呢?利用探究式实验可以很好的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进行主动猜想,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潜在思维能力。
2 通过物理演示实验,使物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由于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自身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想要切实的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和相关概念依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着畏惧感。如果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就能够将物理知识和现象变的具体化形象化,利用演示实验来进行物理知识和相关概念的讲解,能够有效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使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比如,在讲解‘相互作用力相关物理知识和概念的时候,在首个环节,教师就可以设计三个演示小实验,分别为:指压小弹簧、扔粉笔和推墙壁,起到良好的课堂导入的作用。演示实验完毕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同学们在小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力,引发学生猜想,在让学生自己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生活现象中存在互相作用的力,有的同学说:拍桌子的时候会感到手疼、划船的时候滑动船桨船前进等,让学生对‘相互作用力有一个初步了解。到第二个环节时,在设计按压气球、推桌子的小实验,当用力推桌子后地面有滑动的痕迹,让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一切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也同样是相互的。在最后一个环节时,向学生演示把两块磁铁分别放在两个小车上,当两块磁铁同极相对时两车互相推开移动的小实验,使学生明白磁体之间产生的力也是互相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力的概念对实驗进行描述。
利用不同的演示实验,起到新知识的导入作用,能够把教材中抽象的物理知识和概念很好的转变成更易于学生感知的具体问题,使物理知识和相关概念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相互作用力相关知识和物理概念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能够正确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
3 巧用对比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相关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入
对比实验就是开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实验,分别对不同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继而证明物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别。对比实验也是以常规操作手段及观察方法进行物理实验,将两种相似的物理现象通过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分别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更好的去体会和感知有效提升学生洞察力和感性认知,能够很好的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相关因素的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器拉动木块在地面、书桌和桌布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获得拉力值,并分别将测得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而后在木块上依次放上一百克和二百克的砝码,再用弹簧拉力器分别在地面、书桌和桌布上拉动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获得拉力值后,再次进行详细的记录,将两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得出摩擦力和压力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又例如,在讲解‘压力压强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让学生放到手心用力握,试一试能否将鸡蛋握碎,结果是学生用尽全身的力气用手去握鸡蛋也没有碎,然后让学生拿着鸡蛋轻轻地往桌角一敲鸡蛋就破裂了,通过两次对鸡蛋采用不同方式的小实验,使学生得知在相等压力条件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反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利用这种简便快捷的物理小实验,耗费的课堂时间很少但教学效果却非常显著,能够直观的表示出物理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在小实验中很容易的获得正确结论。采用对比实验可以辅助教师更好的开展物理课堂教学,并且在进行对比试验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
4 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辅助教学,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分不清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经常容易将二者混淆,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来直观的说明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更加容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在演示实验之前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两个问题,问学生:“将一个220V60W的电灯泡和一个220V100W的电灯泡一起并联在一个电路当中,哪个灯泡更亮一些呢?”这时学生立刻给出答案:“220V100W的更亮一些”,然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将一个220V60W的电灯泡和一个220V100W的电灯泡一起串联在一个电路当中,这时哪个灯泡会更亮一些呢?”这时有的学生回答60W的更亮,还有的同学回答100W的更亮一些,此时就能看出学生对这块的知识理解和吸收还不透彻,使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此时教师就按照提问所说的为同学们实际操作演示实验,实验结果表示在串联状态下60W的灯泡更亮一些,同学们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表示很意外。此时在想学生讲解由于在串联情况下两个灯泡在相同电路中的电流是相等的,相对100W灯泡来讲60W灯泡的电阻更大一些,依据计算公式P=UI,因此在串联情况下60W的灯泡更亮一些。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后获得准确结论,利用物理演示实验的形式有效突破了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切实提升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5 为学生创造更多亲手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机会
从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际物理课堂中进行物理实验实践操作的机会依然不多,就算进行物理实验也只是少部分同学进行具体操作,大部分学生仍是在下面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然而尽让学生进行观察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切实需要,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时间进行物理实验,继而来补充物理课堂中无法亲手进行物理实验的不足。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给各个小组布置课下实验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在课下展开物理实验时,教师也应进行及时的跟进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应重点强调进行物理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保证实验的安全性。除此以外,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也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来到实验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和自主学习,实验室教师进行统一管理。采用此种形式可以给那些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高涨的同学进行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并且有效规避了学生在课外私自进行物理实验可能出现危险事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毅.浅谈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小作家选刊,2014.02(03).
[2]李玉林.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探究[J].才智,2015.06.08-10.
[3]王旭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广东教育(教研版),2014.0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