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嘉
摘 要:为了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于“七新三高”企业,我国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为“七新三高”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风险退出途径。本文着重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现状,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的意义;学习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创业板市场的含义及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从创业板制度、创业板公司方面入手,分析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增大的因素,进而找出控制对策——优化创业板制度,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完善事务所的管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 审计风险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173-02
1 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理论概述
1.1 创业板市场上市制度不够严格
同主板市场一样,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行上市制度是核准制。但是,在上市制度中对于各个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条件较之于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更加宽松,这样,就可以为那些初创的企业提供上市的途径,筹集资金。
(1)财务要求:创业板对企业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净资产要求均低于主板市场,不过,对其净利润和营业收入提出了格外的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所占净资产的比例最大值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定。而主板市场则要求不得超过20%。
(2)股本要求:能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对于股本规模的要求要高于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在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申请上市企业在上市后的股本总额分别为不低于3000万和不低于5000万。
可以看出,在上市标准的要求上,创业板要比主板市场宽松一些。
1.2 严格的退市制度致使创业板上市公司难以适应
与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相比,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相对于主板及中小板上市企业具有较小的经营规模,较差的经营稳定性,不确定性的业绩,在它们较高的成长性背后蕴含着较高的风险(如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等),退市的风险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创业板运行的整体质量,优化创业板资源配置,严格的制度和标准必须在退市过程中有效执行。
2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2.1 上市门槛低和信息披露较为严格
由于创业板是为规模不大、管理尚未成熟的中小企业服务,创业板无论在资本额或者是净资产上,还是对股票市值或是总资产的要求上,以及盈利情况,甚至对高管、实际控制人的变更等都低于主板市场上市要求。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运营是非常不稳定的,再加上创业板上市制度要求低于主板市场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控制创业板市场的审计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对所有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创业板对已经在它上面上市的企业在信息披露制度上需要加强对创业板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信息的披露。另外由于创业板企业规模小,因而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提出了较主板更低的指标。
2.2 退市制度存在问题
在退出条件当中,有相关净资产标准,其中的数量要求并不明确,退市制度中的标准规定得过于笼统,没有清晰和具体的界定;退出程序的快捷性和直接性包括的负面影响,这样直接快捷的退市程序还有可能便利退市企业套取投资者金钱而且不被发现;动用行政力量来干预企业的退市进程,不自觉地忽略市场对于资源的调节作用,导致行政行为代替市场行为,可能导致退市效率降低。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2.3 制度不完善
高新科学技术企业和民营企業是创业板的主要成员,多数企业的创建都不是大规模的,这导致他们缺乏对公司的治理能力。创业板上市企业难以靠其自身的管理能力设计出完善的内部控制,无法用科学的制度高效率管理公司的运行。而且,到现在为止,我国关于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管理的相关机制并不健全,非常专业化的风险管控并不会进行,专业的权威的投资机构,也没有很早地进行核实。许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原来的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仍旧得不到改良,企业的管理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化,审计风险由此大大增加。
2.4 结构不完善
大多数的创业板公司,都是家族企业通过改制,转变为公众公司的。家族形式导致了决策的不科学性。家族人员间的信任和忠诚能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避免陌生人雇佣关系导致的背叛行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企业的控制者手中,他们就能机制敏锐地识别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改变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状况的变动,具备了高效率的经营效果,能够节省委托代理费用,还能够降低成本,但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决策的失误。由于看重家族亲缘关系,不能客观科学地对人员进行任用和提拔,会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机制严重的缺陷,从方针政策到日常管理,都缺乏一套完善的体系来框定,会留下非常多的隐患。
3 公司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3.1 优化创业板制度
(1)改进信息披露标准。中国拥有两个并行存在的信息披露标准,即“投资者决策标准”,和“股价敏感标准”。它们的并行存在,在整体上看来可能并不会产生巨大的矛盾,但是从实际的细节上和实际的操作上,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两条标准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信息披露标准内在理念自然而然也就不具有一致性。前者强调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后者则强调时效性和结果归纳分析它们的成因。让信息披露制度得到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创业板上市企业发展的要求。
(2)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议。退市机制的完善与否至关重要,但是创业板市场根本就没有退市机制,这根本就不能保证该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退出机制对于维护创业板市场的多方主体利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缺乏有效、合理退市机制的创业板市场危险重重,根本不可能有顽强的生命力。高度约束力的相关法律法规必不可少,完全任由市场主体靠自律来部署自己的运营活动的做法不可行,退市制度可执行性的不足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这会导致退市企业没有明晰清楚的去向。
3.2 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1)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在上市之前几乎差不多大多都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这就导致这类企业实行内控制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严重弊端。该公司的环境是对其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就格外关注的,了解该公司的成长历程和企业独具特殊性的文化,从而了解内控制度的生存环境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自身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同时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只有企业自身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过程中,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也需要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
(2)加强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我国创业板市场定位比较特殊,这类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属于新兴产业,技术风险性很高,不具稳定性的经营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类企业由于在初步创立的阶段,盈利能力不强,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企业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推出新产品,但是大数额的资金是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资金链的断裂可能导致其破产清算,另外新产品投资大、周期长所携带的风险也必须要承担。企业一旦出现持续经营能力的不足的情况,一般都是在相关指标上呈现出来的。
(3)加强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无形资产的审计。在创业板市场上,上市的企业之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高科技新型的技术企业,这类企业科技含量高,在这类企业中,通常都是用科技成果入股。无形资产不仅在价值评价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性质,而且在攤销上同样也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在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测估值过程中,CPA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所以,由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导致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会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上述这些都会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安全性和其使用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无形资产审计工作的强化工作势在必行,而且强化力度必须要加大。
参考文献
[1] 陈习良.创业板上司公司审计风险研究[J].价值工程,2012(4).
[2] 阚兴伟,张柯贤,尤露.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审计风险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8).
[3] 陆洁.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重点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6(34).
[4] 范静.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动因与防范对策[J].北方经贸,2015(9).
[5] 陈华.探究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