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盟经济整合中的策略研究

2017-05-30 16:59:38俞德俊
中国商论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策略

俞德俊

摘 要:由于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东盟内部经济整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作为亚洲经济区的贸易强国,同东盟的双边贸易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这是中国的机遇。另外,如果东盟经济整合过慢或者停滞,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东盟经济整合对中国而言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东盟内部经济整合的必然性,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措施,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东盟 经济整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055-02

1 中国—东盟经贸往来历史回顾

从中国与东盟各国有经济贸易历史可以看出,双方的经贸往来一直是互利互惠的,合作稳定和相互信任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大特征,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合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贸易萌芽时期,时间是1991年~1996年,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经贸往来不断发展,一依带水、山水相邻的独特经贸优势逐渐显现。

合作发展时期,时间是1997年~2010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进一步加强,且共同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以货币不贬值的承诺首先赢得了东现亚各国的信任,其后又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这次危机,且向东盟部分国家及时出手进行了援助,和东盟各国合作方面开始了新的篇章。

自由贸易区时期,时间是从2010年自贸区正式成立到现在,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正式成立,双方开启了经济合作的新局面,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三极,经济总量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区,2015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721.6亿美元。

2 近年来东盟各国的经济运行分析

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增长呈缓慢下行趋势,走势弱于预期。据亚行报告预测,2013年东盟十国经济增长4.9%,比上年的5.6%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拖累了东盟经济整体走势。

从东盟十国经济下滑的原因分析,导致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问题,具体来说是印尼出口的煤和铜矿,泰国出口的大米以及马来西亚、泰国出口的电子产品近年来受到很大制约。东盟国家经济下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经常账户盈余减少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东盟国家的总体经常账户盈余从2009年占GDP比重的7.1%下降到2013年的2.0%,2016年末,印尼的经常账户赤字扩大到占GDP的3.5%,泰国的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马来西亚的经常账户盈余则大幅减少。

从2013年至2016年,整体上东盟各国的经济均有不同程度地延缓或下滑,而这样由内部原因引起的经济下行趋势,只靠东盟自身的努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中国与东盟的应加大经济的深度合作,只有这样从外部拉动,从扩大或连接国际市场的高度来带动东盟内部的生产和贸易,才能解决目前东盟内部经济下行问题。

3 东盟各国内部经济整合的必然性分析

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良好的经贸往来成果丰硕,但随着国际经济普遍下滑,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东盟经济开始下滑,随着美联储于2016年12月15日宣布加息,这让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处境更加艰难。

3.1 东盟各国经济基础差异较大

东盟成立之初,虽然制定了渐进式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各国经济基础差巨大,这样的差异会对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造成不良影响,有时会让整体发展规划根本无法统一制定,例如东盟中有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老挝这样的贫穷国家。2016年柬埔寨13.5%的人处于贫困线之下,缅甸有25.6%,但马来西亚仅为0.6%,东盟十国贫困位列前三的国家是缅甸、菲律宾、老挝。这3个国家,数据均非常高,但这3个国家的数据与东盟其他国家相对比,经济基础的差异就十分明显,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东盟经济的发展,所以东盟经济必须进行弥补和整合。

3.2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差距较大

2016年缅甸的GDP增速比其他东南亚国家都高,达到了8.4%,这个国家在区域内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济体量较小,很容易达到这样的高增长数值;表中所列的老挝、柬埔寨等国都属于这样的情况,所以多年以来,东盟中部分国家虽然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很惊人,但实际上缅甸、老挝等国仍是贫困的国家,各国间经济水平仍差距较大,这些贫困的国家必然会滞后东盟经济的整体发展。这样的情况迫使东盟认真思考整体发展与的经济政策倾斜问题,这也是东盟经济整合的最主要的原因。

3.3 东盟各国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

另外从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水平方面,可以很清楚地比较出国家间社会发展水平,从东盟各国在2015年新生婴儿死亡率统计表可以看出,柬埔寨每1000个新生儿出生,就有25个在第一天死亡;其中老挝死亡率最高达到51个,新加坡最低为2个,东盟贫困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由此可见。

3.4 东盟经济整合仅靠自身内部力量难以完成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密切,经济增长的同步性愈益增强,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也必将溶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其次,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使之难以抵御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在经历了1997年、2008年两次严重的经济冲击之后,东盟国家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阴影,各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乏力,国内外投资持续低迷,银行金融体系重组艰难,国内公司治理进展缓慢,而政府的反周期经济政策收效甚微。这几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东盟经济整合必然要借助外力,以达到整合成功的目的,使东盟各国得到共同发展。

由于东盟各国原有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等问题,所以,东盟内部经济整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样的经济整合,对东盟来说是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东盟内部经济整合对中国是难得的机遇,东盟的经济整合无疑将提升贸易层次与市场空间,中国在商品出口和服务方面有绝对优势,有了更好更大的市场,这明显会是中国的机遇。另一方面,东盟经济整合对中国来说也是巨大挑战,因为东盟的经济整合将是一个长远和渐进化的过程,如果经济整合过慢或者停滞不前,都会给中国的大量投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给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带来损害。所以东盟内部经济整合对中国是良好的机遇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4 中国在东盟内部经济整合中应采取的策略

东盟各国的经济是在内部整合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应主动对东盟采取新的合作措施,加强双边合作。

(1)创造有利投资环境,加强金融合作。如前所述,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东盟各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所以东盟各国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金融问题,各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一直在利剑高悬,所以中国应主动加强与东盟各国的金融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合作。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是近年来影响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成为这些国家政策选项之一,例如泰国军政府自2014年五月上台以来就在讨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计划,预计2017年将投入988亿泰铢(约193亿元人民币)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兴建多条高速公路和展开10个电动火车计划。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建设优势,加强与这些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也要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物流合作,加强互联互通,这不仅符合东盟国家近期的需求,更符合双方长远利益。

(3)扩大双边贸易,加强贸易合作,培育中国商品良好的最终产品市场。受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2013年开始部分东盟国家出口商品出现了滞销,同时也无法进口所需的机械装备等资本品,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看,贸易合作的空间是很大的。如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中泰双方就签署《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为“大米换高铁”,虽然这一计划后期出现了变化,但这样的合作是双方经贸经典之作。

(4)加强互惠签证和结算便利合作,促进旅游贸易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旅游业成为东盟国家经济运行中的新亮点,除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传统旅游热点国家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14年起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贫困国家旅游业也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2015年中国与东盟互访人数达2364.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表示:“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却蓬勃发展,这将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契机。”

5 对中国—东盟将来合作的展望

5.1 双方贸易规模仍将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盟经济进一步合作后,由于实行零关税政策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不断减少,将会极大地刺激成员间相互贸易量的增加,促进贸易结构改善,促进区域内贸易及区域外贸易的发展。另外,在产业链的作用下,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也将会促进东盟内部贸易额的增加。

5.2 双方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与东盟经济进行更大范围合作以后,企业产品的生产将有重大格局的改变,随着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将不断的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产品被生产出来,这就具有了规模经济的特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市场規模经济的扩大为前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更紧密后,原来分散的很多个小市场将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导致企业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将相应扩大,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双方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5.3 双方的经济政治实力都将得到增强

首先是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实力将得到增强,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10万亿美元,东盟约为3.2万亿美元,可以预计2017年年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GDP和双边贸易额方面上都将更上一层楼。其次是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发言权将增强,自贸易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区域内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这个组织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亚太地区和国际的经济、政治格局,具有近20亿人口的一体化组织的声音将不容忽视。

6 结语

中国与东盟从最初的理论设想,到后来的成立自贸区,再到现在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正是这一变化,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也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东盟内部经济整合,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进一步的贸易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棣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刚.论东盟—体化发展与中国东盟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23(4).

[3] 何聪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3(3).

[4] 汪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问题探讨[J].东南亚纵横,2013(1).

[5] 员艳萍.国内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经验述评[J].青年时代,2016(7).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3:20:33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2:09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Passage Four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环球时报(2012-05-28)2012-05-28 0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