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的学科体系中,数学学科占据了重要位置。我们高中生如果要学好数学,那么不仅需要明确最基本的数学公式及定理,在此前提下还应当密切联系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涉及到的经济问题。只有确保数学学习与经济的密切融合,才能拓宽高中生的数学视野,尝试运用灵活的数学思路来解答某些经济问题。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密切结合经济领域的有关问题,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习;经济;相互融合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讲,数学学科本身包含了抽象的复杂原理,同时又需要运用特定的數学公式来解答数学问题。然而实质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显著的工具价值,数学与经济等很多领域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高中生在平时学习数学时,有必要注意经济与数学二者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1 ]。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高中生应当能强化二者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培育自身具备的数学运用能力,把课堂所学的数学基础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数学学习与经济融合的重要意义
数学与经济具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于数学学科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日常生活涉及到很多的经济问题,例如存款与取款、对于利息的计算、购物时的付款问题等。高中生应当意识到:数学本身构成了应用性的学科,这门学科直接涉及到很多与之相关的学科,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与其他学科。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数学学科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果缺少了数学,那么很多经济问题就无法获得解决。由此可见,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基本公式与解答数学问题时,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综合运用灵活的数学思路来判断经济问题并且给出解决方式[ 2 ]。
从现状来看,很多高中生在具体解答数学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数学与经济之间的深刻联系。在高中阶段内,很多同学都感觉到学习数学的难度较大,数学本身也包含了抽象度较高的数学原理及数学公式。因此,高中生只有能做到灵活加以运用,那么才能摆脱僵化的数学学科解题思路,深刻分析某些经济问题蕴含的数学原理。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时如果能密切结合经济问题,就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调动自身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即便遇到难度较高的数学题,也能尝试运用多样的思路来进行解答。
二、探究完善思路
首先,高中生在遇到平日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时,应当尝试运用数学思路来判断并且解答。灵活运用数学工具,高中生就能判断某些经济现象的根源所在,同时也能对此给出适当的解答思路。在判断和解决经济问题时,高中生可以密切结合数学图形与经济现象,运用直观的思路来进行解答。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了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基本定理及公式时,就可以用函数图像来描述货币供给以及货币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相比于抽象的数学公式及定理,数学图像具有更强的直观性特征,因此更有利于深入分析。高中生如果能借助函数图像来描述真实的经济现象,就能深刻感受二者的内在联系,加深学习数学的印象。
其次,高中生需要认真观察平日生活,用敏锐的眼光判断某些经济现象蕴藏的数学定理与数学知识。数学学科与平日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高中生对此需要善于发现。经过认真观察与灵活判断,就可以依照数学学科的基本定理来解释某些经济现象实质。例如:高中生在进行零钱储蓄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的视角来判断存款本金、利率及银行利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一种储蓄方式。同时,认真观察经济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现象,这样做也有助于培育高中生具备的实践能力,从而自觉运用数学定理来判断并分析各种类型的经济现象[ 3 ]。
第三,高中生在遇到涉及经济的某些数学题目时,应当尝试着自主探寻解决思路,而不是运用僵化的思路来套用数学公式。在数学课堂上,很多高中生已经习惯跟随教师思路,然而这样做不利于同学们尝试自主探究。为此,高中生应当能摆脱这种思路,遇到难题时也需要大胆进行推测和判断。在课余时间段,高中生也应当留意体会与数学有关的经济现象,通过运用自身的判断来给出灵活的解决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结论
很多高中生觉得学习数学的难度较大,这是因为数学蕴含了很多的复杂公式以及解题思路。在平时解题时,高中生通常也只是注意到了数学题目本身,而并没有延伸数学思路。实质上,高中生如果能运用数学的视角来看待日常生活遇到的很多经济问题,那么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数学解题思路,从而突破高中阶段学习数学的难点。数学学习应当与经济结合,高中生需要培育对于数学学科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提升数学成绩的同时也培育了自身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瑞华.基于经济领域探讨高等数学的实践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352+354.
[2] 杨博瑶.浅论相辅相成的数学与经济学[J].国商论,2016(15):162-163+165.
[3] 鞠淑范.高等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27):225-226.
作者简介:
臧五岳(1999-),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