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递进思考

2017-05-30 15:54王龙杨蕊龚爱民龙晓敏
高教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内涵

王龙 杨蕊 龚爱民 龙晓敏

摘 要: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新的培养目标必然具有新的内涵。结合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定位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复合应用型的内涵进行了思考探讨,初步认为:培养工程师是水利人才培养目标的“靶心”;应用能力是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复合”是工程师终身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培养目标;复合应用型;内涵;递进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56-02

一、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工程类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正是针对国工科类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为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的后备工程师。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前身为水利系,办学历史溯源于1965年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农学系农田水利专业。1966年5月,成立水利系,是云南省第一个水利水电高等教育系科。2001年,在原水利与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13年更名为“水利学院”。2016年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将其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能在水利与土木及相关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从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转变为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对对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新的思考。

二、对复合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思考

(一)培养工程师是水利人才培养目标的“靶心”

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所在,成为办学者的第一定位工作。同时,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最终决定和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以说影响和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过程,并且对学生毕业之后一定年限内的更长期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譬如,定位失准,办学目标趋同,等等,导致教育教学目标建设面临抉择的困难,许多高校在目标问题上支绌躲闪,不愿明确表示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现代工程师。令人振奋的是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涵盖各个层次,培养工程师的目标终于获得多数高校的认同,有理由相信,这种认识必将会持续下去。因此,对于水利学科而言培养工程师成为目标的核心和“主语”。

(二)应用能力是工程师培养的关键

一般说来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具体地说,具有以培养生产、工程、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广先进工程技术。对于该层次理解而言,一是强调专业应用,二是强调专业实践。所谓专业应用可以理解为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若对应到水利人才,即为在水利及其相关行业内的专业应用;而专业实践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专业实践,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均具有一定现实工程背景,学生能够获得满足要求的工程实践训练,从水利类人才培养来说,意味着学生对工程计算(数学、力学、水文水利、工程经济)、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各个环节均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而不仅仅是工程知识。要求学生既经过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且获得了一定的工程训练,具备一定层次的应用能力。

(三)“复合”是工程师终身努力的方向

普遍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跨学科或跨专业的背景,在不同的学科或者专业,通过一定的途径或形式较系统地掌握两个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胡毓智,2004)。进一步地说,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即一专多能的人(孟庆研,2010)。

按照上述理解,对于水利人才培养而言,复合型人才可理解为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范围内的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二级学科范围内通過一定的途径,譬如未来的工作实践、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具备除原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掌握两个二级学科或者专业的知识技能,而并非完全跨一级学科的复合人才培养。同时,对复合的认识还可理解为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具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的复合要求。故而可以统一到一是大的一级学科内的学科领域复合,二是专业内的专业能力复合。

(四)对复合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若将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完整词汇,不是把复合和应用作为并列关系,也就意味着复合是应用的限制和约束,共同构成“工程师”这一主语的完整定语,不可分割不可并行。因此,复合应用型既不同于复合型,更有别于应用型人才,而是具有专门涵义的人才类型。这种水利人才类型从知识系统角度应具有如下特征:1.系统地掌握水利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知识面宽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为一级学科内各二级学科的复合奠定理论基础,为学生完成学业后根据需要进行本专业外的拓展和研究生升学提供条件,同时扎实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本省就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复合能力的先决条件。2.获得工程师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辞海》将技能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技能。对于工程师培养而言即为获得了从事工程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意味着学生毕业之后已经具备了从事工程活动或者工程科学研究的初始条件和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体现在学生把知识、经验的有效运用于生产活动,因而这种技能训练,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应用,而且还要获得一定层次的经验积累。3.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工程活动本身是社会中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每种工程活动均伴随着一定形式的工程思维。科学思维为工程师的工程思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启发。同时,科学规律也为工程师的工程思维设置了“不可能目标”和“不可能行为”的“严格限制”。从而使工程师或工程设计者不会幻想“创造”违反或违背科学规律的目标。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均要求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并能够用这种思维习惯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4.掌握先进的信息获取、归纳、处理、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以培养工程师为目的的培养目标,除需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知识系统和专业能力之外,如要体现其“复合”特征,则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获取、归纳、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一方面实现其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系统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其自身知识系统的最大化拓展,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从各种数据库、工程实物、前人成果中有效地获得信息,并转化为知识,与自身专业知识结合,最终形成能力,实现触类旁通这才是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优势和特征。这些能力都是以握先进的信息获取、归纳、处理、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为前提。

三、结束语

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是办学者必须先行思考和教学从业者工作的目标。复合应用型水利人才既不同于复合型,更有别于应用型人才,而是具有专门涵义的人才类型。因此,以复合应用型水利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进一步思考其内涵,制定满足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途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孟.基于“给水排水卓越工程师”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6:96-97.

[2]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3-96.

[3]杨文焕,李卫平,于玲红,等.基于给水排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方法和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52-53.

[4]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辈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A8).

[5]张海燕,吴风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解析[J]. 教育探索,2008,02:78-79.

[6]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02:28-31.

[7]王丽美,王志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4,35:238.

[8]赵鹏飞.高等农业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亚太教育,2015,31:226-227.

[9]孟庆研.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1:60-61.

[10]胡毓智.谈跨学科跨专业平台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30:23-25.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内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