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旖
【摘 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理论是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起更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途径。文章从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际出发,探讨该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在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开发改革过程中到底该选取何种载体最为合适。
【关键词】工作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3-0155-03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与诸多类型教育的重要区别所在。不同的社会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即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组织的生产活动的顺序,包括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环节的衔接形式、所需资料设备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20世纪90年代肇始于德国,其理论从21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主导型课程模式?譹?訛。
1 课程载体的一般意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譺?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开创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在对课程按照工作导向进行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课程载体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依照《现代汉语詞典》的解释,载体有2种含义:一是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二是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态。显然,载体含有承载、传递的功用。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的,这种载体就是课程载体。
在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中,语言文字及其集合就成为最重要乃至唯一的课程载体。但是,当我们将这一传统载体移植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尤其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中时,马上就显出了这一载体的局限性,如形式单一、表现无力等。再加上高职教育的对象普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强等特点,这种传统的课程载体尤其显得有心无力。因此,寻找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更加直观形象的课程载体,就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设计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
2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载体选取的原则
与经管类的其他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更多时候表现为某一项管理业务的决策、综合的管理方案的出台这类无法用标准答案进行评判或是无法用具体数据衡量客观结果(如销售额的增长)的训练项目。这样的实训课程如何具象化地展示,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到其业务决策的结果反馈,其设计难度相当大。因此,选取和设计恰当的课程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同时,同样的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甚至开课时间的不同,都会带来授课资源的差异,从而导致课程载体选择上的差别。本文将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些差异,给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载体选择的一般化建议。
2.1 情境再现原则
开设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实战技能。因此,实训课程中的情境应该源于实际工作,但由于课程时间和授课条件的限制,又不能是实际工作情境中的简单重复模仿,而应该是经过大量观察和实际调研之后,在真实情况基础上提炼、浓缩和再设计,以求能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典型的情境再现到实训课程中。也就是说,情境设计既要来源于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还要符合课程设计的规律和要求。在选择课程载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是否符合这项原则。
2.2 结果可检验原则
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在实训课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并且能够得到其操作结果的反馈,从而助于他们去检验自己的处理是否正确或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原因。理工科的实训课程尤其能体现这一特点,如自己动手加工某个零件,与标准件一比,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但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结果,很多时候不能很明显、很及时地表现出来。比如,绩效考核工作,通常是对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是全年的工作表现进行考评,如何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实训课程中得到现实中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的结果反馈,就是在进行课程载体选择时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课程载体的选择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结果可检验这一标准,使得学生操作的结果得以反馈。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实训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2.3 科学化原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载体的选择,一定要科学合理。一是要涵盖本专业大多数知识点、技能点。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实训课程的教学同样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课程载体的选择必须涵盖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二是要包括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要将工作过程的整个流程贯穿到课程设计中,目的在于通过实训帮助学生将前期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因此,课程载体一定要能够体现专业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关键任务。课程载体的设计选择,要能体现本专业所面向岗位的工作过程。三是要有明确的阶段性考核标准。实训课程贯通工作过程的开始到结束,要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一来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指导,二来可以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的偏差。因此,课堂载体的设计选择要能够在关键节点上进行拆分和考核。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载体设计
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载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后,建议该课程载体的选择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 善用学校现有资源
任何组织,只要有成员的存在,就會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学校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组织,学校本身也会开展诸如岗位职责制定、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而且,学校的各种岗位(如教师、辅导员等),需要经常和学生发生联系。因此,这样的岗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熟悉的。在进行实训课程载体的设计选择时,可以将学校纳入实训项目的对象中来,比如可以让学生为教师、辅导员等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拟定岗位职责。还可以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真实资料进行处理之后,供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使用。例如,将绩效考核资料进行处理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拟定的绩效考核指标重新进行考核,帮助其认识到由于绩效考核指标不同,对于同样的工作业绩的评定结果最终会产生差异。
3.2 自力更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
与理工类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是买一些设备,教会学生用这些设备即可,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在校内创建一个真实运营的组织,如工厂、公司、超市等校办企业,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真实组织运行的过程中去观察、记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校内实训基地,既是一个实际运营的组织,又具有经营权属于学校、地理位置上便利等有利条件。一是方便安排学生身处其中的真实岗位去实习,亲自设计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二是可以安排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该组织中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应该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载体加以建设和使用。
3.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学校可以选取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先进、岗位设置齐备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一方面,在实训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环节,带领学生到真实的企业中去观察实践操作、收集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企业的专家,作為实训课程的特邀讲师,帮助学生就实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综上,这3种载体各有其优缺点。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受到其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与在社会上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但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岗位非常熟悉。校内真实运营的实训基地,创办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它既是真实运营的,又是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实训载体的好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真实而多样,学生的实训若都能在这里完成,势必效果会比较理想。真实企业接纳学生人数有限,一些业务从启动到最终完成,所需时间往往超过了课程授课时间。因此,最理想的课程载体设计是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资源及授课具体时间进行取舍和组合。
注 释
?譹?訛姜大源,吴全全.全国教育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子课题“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报告[R].2006.
?譺?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参 考 文 献
[1]黄琳.从教学角度谈高职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2]宋洋,侯心媛.物流实训课程体系课程载体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3]杨志勤,杨安林.开发高职课程时课程载体的选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责任编辑:陈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