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神仙思想在汉唐古典舞训练中的体现

2017-05-30 10:48宁孝臣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宗教

摘要:神仙思想贯穿着汉代文化的始终。无论在宗教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中都有体现,尤其汉画像上有着很多羽化登仙的形象,而这恰恰与汉代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篇论文着重谈论的是汉唐古典舞训练中神仙思想的体现,通过史料的分析以及汉代的审美观,结合汉唐古典舞的动态训练,由形态到思想来阐述汉唐舞中渗透出的汉代神仙思想,以此来对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汉唐古典舞中的文化折射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汉代舞蹈;神仙思想;审美特点;宗教;羽化升仙

一、汉代神仙思想

1.飞升思想在汉代宗教中的体现

从宗教艺术的一般性特点、两个世界神仙系的结构比较、西王母至上神的努力等方面,描述汉画像石宗教艺术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认识汉画像石围绕长生主题构筑另一个世界的丰富宗教内容。并希望这样的价值认识,改变过分依赖文献认识汉代宗教发展的现状。 再次,对汉画像石一些具体内容的深入讨论。从墓葬绘画、汉墓建设、墓葬文字、画像石棺、动物图像等方面,认识汉画像石在艺术表达上的发展特征。

2.神仙思想与汉画舞蹈的形态象征

通过大量的舞蹈画面我们认识到,汉代舞蹈有意识地使用了特有的飞动形态作为其神仙思想的象征意义之具象表征。比如,汉画像的分层描绘是用简单的横线表现了汉代人对天界、人间、阴间宇宙层级的认识外化。研究发现,大多数乐舞图像在分层的画面中还是留在人间一栏里,但这并不妨碍今人理解汉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乐舞文化场,也说明墓葬中使用的汉画像乐舞在娱人和娱神方面,具有同样的身体投射。

二、汉唐古典舞训练中神仙思想的体现

1.空中塑形

汉唐古典舞技术、技巧彰显古典艺术的审美,传达古典艺术的思想精髓。尤其是跳跃类,除了起跳和跳落的方法与形态分类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空中舞姿,比如空中盘腿舞姿、空别腿舞姿、空中绞鱼舞姿等。以空中吸腿舞姿中的托月跳为例,左腿前大吸腿;右臂手托云式,左臂担山式,头看上手的方向。从这个舞姿来看,舞者的头仰望着天,手好似托着云朵,翱翔于天的姿态,展现出一种直冲云霄的气势和对天的向往。正是这种对天的无比敬仰和向往,体现出一种汉代所独有的“上升”精神。在西汉,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后,“天”在汉代人心中就升级到了至尊无上的地位,“天人合一”思想变得更加神秘。正是由于“天”的这份神秘性,给了先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汉代人想通过 “飞升”、“升天”、“成仙”等途径来得到永恒的生命,这种永恒主要体现在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从乘龙御风的飞到神仙的下凡,汉代人用自己的理解实现了飞的理想。汉代舞人所特有的那种神仙落凡间的世俗浪漫气质不单单从汉唐古典舞中空中塑形这部分来体现,更多的从“舞袖”、“盘鼓舞”这些特技训练中所体现。

2.特技训练

(1)、舞袖

原始时期,人们祭祀、祭天、祭神。常把鸟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许多氏族都有鸟类的名号,在先民的巫术思想中“通天”是一种精神寄托,而鸟图腾,作为一种神圣的形象,人们赋予它与天神沟通的寓意。先民喜欢飞翔的姿态,像鸟一样自由翱翔,汉代舞人通过“袖”来代替鸟的翅膀,来达到“飞升”的理想。这样的服装衣料十分轻便,舞者挥洒自如营造了一种“体轻如风”、“ 轻盈飘逸”的气质。以汉画像砖上的长袖舞为例,其韵律似飞云流瀑、舞姿腾空翱翔。这种飞腾的舞蹈美学特征正是汉代人不拘形式、外向征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性格展现。在汉唐古典舞特技训练中,有着“飘”、“摆”、“搭”、“绕”、“闲鹤凌云”等组合,这些组合快慢不一、有急有缓、纵横交错,袖随着舞者变换动作飘绕缠绵,飞扬于空,舞姿变幻莫测,如浮云,似流波,令人陶醉,使人神怡。体现了汉代袖舞独特的“龙飞凤舞”的天地观而这种龙凤的形象在文化中的出现,就带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和对自然的崇拜之情。

(2)、盘鼓舞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作为以祭祀为主的器具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狩猎征战中。汉代儒道互补,盘鼓舞就具有鲜明的道家羽化升仙的思想。在舞蹈中,鼓象征着太阳,盘象征着星辰,舞人在盘鼓上起舞,就好似在太空上翩然遨游,表现出人们对于神仙的向往,充满着天真浪漫的情怀。在汉唐古典舞特技课中,它不但有着各种高难的技巧,也有着技巧中的情感体现,它是一门“同时将其与舞蹈自身的运动形式相融汇,从而创造出既有高超的杂技技巧又具有柔美的舞蹈韵律的形态形象。”由于盘鼓舞属于俗乐舞,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汉代百戏的特点——技巧性与舞蹈表演的高度融合。这里强调的技巧性中的跳、转、翻不同于芭蕾舞延伸出的跳、转、翻,盘鼓舞中的技巧性指的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技巧,强调多变性与风格性,更多的运用在随着舞姿的动态,将技巧融入动势中,在“顺”、“和”中生变,让人看不出始终,这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静中生变、动中趋和,同时也是盘鼓舞的特点与难度所在。

参考文献:

[1]游嘉颖:《吴晓邦的古典舞观》,[J].舞蹈,2005年7月第1版

[2]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 M ] .北京:中國文联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3]顾森:《中国汉画图典》,[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

[4]李淞:《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

[5]金维偌、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

[6][美]保罗·韦斯、冯·沃格特:《宗教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7]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8]邓文英:《中国汉唐古典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9]刘建、田丽萍、沈阳、田培培:《汉画像舞蹈图像的表达》,民族出版社,2011年第1版

作者简介:宁孝臣,1988年出生,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师,助教职称,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就读于聊城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艺术学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宗教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宗教文化交流在对外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且虔诚,且宽容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