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先 文艺 韩柳绪 刁旖旎 刘健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挖掘石鼓书院悠悠历史进程中的独特要素,利用设计艺术学的设计心理、设计创意、设计符号学综合知识,尝试将以产品体验为中心的通感设计方法运用到衡阳本土石鼓书院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关键词:石鼓书院;通感设计;文创产品
1石鼓书院的历史与现状
石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儒学教育的主要根脉。以石鼓书院为首的衡州书院群落曾经有着“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的辉煌历史。他历经了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更替,于1944年6月毁于日军炮火。2007年石鼓书院重建,但其文化史料大多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现如今石鼓文明的火种已经逐步走向湮灭。
近年来,文创产业被推上了时代舞台的中心地位,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前景的初萌产业。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2016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周海滨提出了政府“十三五”期间着力建设文化名城,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建设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的工作计划。
2通感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通感(Synesthesia)Syn有综合、共和之意,esthesia是感觉的意思,因而通感是指感官的融合互通。通感又称“联觉”,能使人类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心觉等多种感官互为影响、相互补充从而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基于通感带来的奇妙体验,通感背后的奥秘与通感的应用被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所关注,国际上成立了专门的通感研究机构,国内也开始出现了不同领域对于通感的设计与探索。但是在通感设计艺术应用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与具体,通过知网检索具有此关键词的文章不超过20篇,基于对通感的认识与研究而设计的产品也较为少见。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技术也正在不断地突破前行,许多曾经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也开始被科学技术一一实现,如现阶段AR\VR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开发出系列的多感官互联的科技产品。将人类与产品的感官交互最大限度的延展,得到了震撼的体验,这也是通感设计的应用途径之一。
将通感运用到文创产品领域的案例,在近几年都有着被消费者广为追捧的超高人气,诸如日本FELISSIMO的佛祖肉髻毛帽、知日出品 的Goodbymarket富士山纸巾包等之所以能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创畅销产品,均是通感因素在发挥吸引力。佛祖肉髻毛帽,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再现了我们常见的佛像头部。包括卷卷的螺发、头顶上的肉髻,甚至连耳垂大大的福耳都有。 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COS(角色扮演)体验一把佛祖的造型,由视觉要素所引起的内心情感而产生的愉悦,获得了“穿越时空”的有趣心理,这是视觉与心觉的一种感官互通。再说富士山纸巾包,也是运用相似的手段。其纸抽,刚好在外包装上印着的富士山顶开口,让取出的雪白纸巾就好像积雪,极有感觉,利用纸巾的色彩与富士山的白雪颜色相呼应的相似点将设计趣味化,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新的体验感,从而大受追捧。
目前针对设计中的通感应用的系列化、系统化规律、法则的总结与方法探究尚未形成气候,但又值得探讨。“通感”与石鼓书院文化的创新性结合对衡阳本土文化紧跟时代趋势破土新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3石鼓书院通感文创案列设计
深挖石鼓书院物质要素中的建筑、文物、匾额、字画等与非物质文化要素中的历史、故事、人物、仪式等,以次展开通感创新设计,再用网络运营的方式进行产品传播与设计反馈数据的收集,而后展开实例设计。
3.1石鼓书院通感设计实例
3.1.1新·书院六礼
设计以书院文化作为背景,选取六礼作为书院文化的代表。六礼代表了过去文化中待人的真诚与对知识的敬仰,是学识志士拜师的重要礼器,它包括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肉干六种食物,分别寓意:勤奋好学、苦心教育、红运高照、早早高中、功德圆满、弟子心意。 但如今作为书院文化的六礼已然没落,基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希望给传统的六礼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我们运用通感将六种食物抽象化,提取出各自的线条符号,将其与衡阳特色小吃糄粑结合,使没落的礼节在重新诠释的产品中得到回归,将现实生活中的礼与书院文化中的礼互通,即新六礼—留住礼。
3.1.2点鼓纳字
该设计中回形针外形是参考永字八法中的笔划所得来的,而回形针收纳器则是从石鼓书院的鼓中得到灵感,运用通感中的视觉体验。内部是磁铁,用来吸纳回形针。鼓内的磁铁吸住回形针这一作用,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形象地比喻了其囊括石鼓书院吸纳藏书无数,汇集无数名人的诗词歌赋的含义,充分体现通感在此中的运用。它不仅能轻松地将桌面上的回形针整理好,也可以被当做桌面的镇纸使用,在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在心里奏出了优美的乐章,产生新的体验感。
4石鼓书院通感文创设计的意义
通过石鼓书院文化中独特的元素的通感设计实践,有利于在不断的实验创新、设计评价与反馈中形成成熟的通感设计方法,为通感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对衡阳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推广,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性、启发性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育德.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2] Kevin T. Dann. Bright Colors, Falsely Seen.Matherne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8.
[3] John C Gammack.Synaesthesia and Knowing.Murdoch University Press,1999.
本文系衡阳市社科联一般項目《基于“通感”现象的石鼓书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2016C012)》;
2016 年度南华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6NH043XJXZ)《“通感”在衡阳本土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6 年南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2016XYB11)《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石鼓书院通感文创产品设计》;
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6C1416) 基于南岳祈福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国先/女/1994年生/河南焦作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创意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