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脱贫攻坚战略思想研究

2017-05-30 10:48:04公丕宏公丕明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脱贫攻坚

公丕宏 公丕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脱贫攻坚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明确了战略目标,强调了战略重点,提出了战略举措,阐明了战略保障,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体系,是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根本遵循,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脱贫攻坚;战略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3-0009-04

收稿日期:2017-02-20

作者简介:公丕宏(1982-),男,山东蒙阴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公丕明(1987-),男,山东蒙阴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从河北阜平、湖南湘西、陕西延安到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青海海东,从中央全会、全国“两会”、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到发表新年贺词、联合国峰会,在历次重要会议,在每个关键节点,都持续强调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对扶贫开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明确了战略目标,强调了战略重点,提出了战略举措,阐明了战略保障,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战略思想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体系,从时间维度上看,深刻揭示了新时期扶贫脱贫工作的最新特征与科学规律,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程的纵深延续;从空间维度上看,精辟阐述了扶贫脱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精准举措,标志着我国扶贫路径从大规模宏观减贫向集中针对贫困人口的微观脱贫的转变;从实践维度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指引,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与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变革;从理论维度看,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体系的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对我们准确把握脱贫攻坚战略思想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解决脱贫攻坚的矛盾与问题的能力,提升攻坚拔寨、勇涉险滩、掌控精准扶贫复杂局面的工作水平,夯实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履职尽责、带领贫困地区群众攻坚克难的本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战略思想体系,还是一项事业、一个行业的战略思想体系,首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确定了整个战略的战略重点、战略实施、战略保障以及战略的趋势和方向等,是战略思想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战略目標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旗帜鲜明地确定了脱贫攻坚战略思想的战略目标。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新一年工作部署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用一段话来讲脱贫攻坚,“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2]。2016年10月16日,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总目标,既放眼全局,又重视局部,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是整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体系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第一,建党以来,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要得到阶段性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标志;第二,近代以来,无数先贤历尽千难万险、上下求索而追求的理想社会,人民群众苦苦追求的幸福生活成为现实;第三,回顾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国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次系统性、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二、脱贫攻坚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在战略思想体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整个战略体系中的“衣领子”“牛鼻子”,关系到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突出、瞄准、抓住、抓好战略重点,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集中发力,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一系列论述中从脱贫区域、脱贫对象、脱贫举措等方面强调了脱贫攻坚的战略重点。

脱贫攻坚战略重点区域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贫困人口,但集中分布在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中。这些贫困县、贫困村又集中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区,贫困人口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纳入脱贫攻坚的革命老区主要包括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的108个贫困县,14个集中连片区共341个贫困县。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4]。显然,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就是脱贫攻坚战难啃的“硬骨头”,是脱贫攻坚的战略重点区域。

脱贫攻坚战略思想的战略重点对象是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从“三西”扶贫到“八七”扶贫,再到新世纪农村扶贫计划纲要的实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实践道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还有一小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贫困程度较深。新时期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大战略重点,就是明确重点对象。按照每人每年2 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 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 335万人[5]。这4 335万贫困人口就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战略重点举措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了其他扶贫举措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精准扶贫工作时多次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6]。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为云南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战略提供更好服务。

三、脱贫攻坚的战略实施

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体系明确了战略目标,确定了战略重点。为了实现目标,突出重点,必须对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强有力贯彻落实。战略实施,是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围绕战略重点实施与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重大作用是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落实转化为实际的具体行动并确保一步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中,不仅仅明确了战略目标、确定了战略重点,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统揽全局的战略实施举措。

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举措是“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外部动力来源是构建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在“十三五”时期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7]。動员社会各界力量,畅通各种渠道,搭建有效平台,创新参与方式,努力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扶贫体系,构建“三位一体 ”的大扶贫格局。

四、脱贫攻坚的战略保障

脱贫攻坚战略思想明确了战略目标,确定了战略重点,在进行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战略上的保障。战略保障既具有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又具有组织协调、落实责任的作用。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各项政策举措要落到实处至关重要,落实政策措施的关键是强化战略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围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勾画了战略实施方案,还系统阐述了相关的战略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强化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党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强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2015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7]。这些年来,我们的扶贫开发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绩,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

层层落实责任,着力强化组织保障。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战图绘就之后,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去“攻坚拔寨”。基层组织部门应在党委领导下,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8]。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治理格局,有坚强的组织保证,才能统一力量、齐抓共管、势如破竹。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强调,“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1]充分发挥中央统筹的顶层设计作用,突出省负总责的各方协调优势,切实抓好市县抓落实的关键一环,精准扶贫做到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脱贫到户、到人,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层层传递压力,才能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组织保障,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增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使命感。要通过选拨、培训、考核等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要加强软弱涣散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让党员旗帜高高飘扬在贫困地区的天空。

不断创新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着力强化制度保障。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7]。因此,要以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为政策导向制定完善政策,以贫困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检验精准扶贫成效,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持续完善。

通过实施“六个精准”,完善精准扶贫脱贫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与评估认定制度。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畅通贫困群众利益与需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全方位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以脱贫攻坚目标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以脱贫摘帽为导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不断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让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精准。建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严格实施成效考核,加强执纪问责,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不断强化考核问责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决胜阶段的扶贫形势、扶贫理念、扶贫举措、脱贫发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并对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是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我们要以矢志不渝的政治使命担当、攻坚克难的改革使命担当、恪尽职守的职责使命担当,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和部署上来,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始终做到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充满希望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的思路、更加改革创新的举措、更加臻于至善的制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01).

[2]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6-01-01(01).

[3]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6-10-17(01).

[4]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N].人民日报,2016-07-22(01).

[5]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6]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1).

[7]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01).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0.

A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Strategic Thinking of Poverty Alleviation

Gong Pihong,Gong Piming

(Graduate School,Central Party school,Beijing 100091)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arty,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of poverty alleviation,new judgment,new requirements,new initiatives,and clear strategic goals,he also emphasized the strategic focus,put forward strategic measures,illustrated the strategic security and formed a complet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system ,"13th Five-Year"out of poverty in China is the crucial and fundamental stage to follow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resent and future for a long perio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Key words: Xi Jinping;poverty alleviation;strategic thinking

责任编辑:查徽绛2017年5月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脱贫攻坚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 22:08:45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军事历史(2003年4期)2003-08-21 06:35:32
台湾军事战略思想透析
军事历史(2001年2期)2001-08-21 07:00:26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34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军事历史(1997年4期)1997-08-21 02: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