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心理压力分析与疏导

2017-05-30 10:48刘文杰袁晓艳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橡皮新课标作文

刘文杰 袁晓艳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面对问题,一线教师更多也更习惯于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关注、研究解决之道,理论依据莫衷一是,实施方法也是林林总总。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真正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实施作文教学,真正超越作文目的去实施作文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习作。

一、学生都爱用“橡皮”?

先从一块橡皮说起。笔者曾观摩一所本地知名小学的作文课,教学形式、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都不错。其间,我注意到学生普遍高频率地使用橡皮,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他们书写中的错误真有这么多吗?还是另有原因?于是,我随机选择了身边4位学生,统计他们10分钟内使用橡皮的次数,结果是人均9次。

下课后,我借来4人的作文本,指着每一处擦痕询问:你原来怎么写的,为什么要擦掉?学生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确实因为明确的书写错误或操作不当而使用橡皮擦的地方连20%都不到;而大多数擦痕是学生下意识地就用橡皮擦的。他们说,在写作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使用橡皮,好像能使他们更安心些。事后,我又在不同学校进行了6次观察,同样的现象和理由很普遍。

笔者认为,小学生在作文课上如此高频地使用修改工具,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压力和焦虑水平较高。这时,使用橡皮不仅仅是为了修正错误,更多是一种宣泄压力的方式。

二、学生都爱有“压力”?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激起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过强的动机水平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压力的来源,寻找减轻学生压力的途径,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来说显得非常必要。

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发现,除却学生主体原因外,教师的作文教学行为也是重要诱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偏离新课标要求,人为拔高。翻翻小学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即使是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我们时时看到“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之类的点评。要求偏高早已成为教师们普遍的惯性,令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写作热情。

2. 指导抽象化,流于提要求。不少教师的作文指导常常只是出个题目、读读范文,说几句诸如“要具体写出人物特点”“过程要交待清楚”的抽象要求而已。学生对于如何表达还是不得要领,无从下手,视作文为畏途。

3. 写作情境虚拟,缺乏合作伙伴。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教师很少创设情境,来推动综合性、社会性学习,学生多数是“各种自留地,独自苦思冥想”,思维得不到激励,思路不能打开。

4. 主题与生活相关度低,学生缺少写作的激情。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老师们更多从教学序列与教学便利的角度出发,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现实。在孩子们看来,作文不是品味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的主动要求,而是在完成作文任务,全无“情动辞发”的乐趣可言。

5. 练习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作文题目在不同年级间的雷同程度高,体现不出不同年级的要求。常听到学生抱怨“又是一件趣事,又是一次暑假见闻”。由于缺乏新异意,学生写作的欲望不高,客观上增强了作文的难度。

6. 批判过多,激励不够。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是评判者、监督者,而且主要是问题的发现者或“挑刺儿”的。负面评价带来的失败体验让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写写擦擦,以之作为化解压力的方式就不足为奇了。

三、学生作文压力如何疏导?

作文过程中过高的心理压力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扼杀了创作的激情,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的达成。我们认为,针对以上问题,相应地可以从下述几方面改进教学,按摩心理,降低压力。

1. 遵循新课标,降低难度。真正把门槛放低了,教师的心态也会好转,看学生的眼光必然会变化。学生写起来更顺当,会出努力就能成功,自然不再视作文为高不可攀的事。双方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循序渐进,自能不断提高。这是减轻压力的关键。

2. 加强有效过程指导。大凡成功的教学都少不了过程指导。记得贾志敏老师在词语扩写作文《救青蛙》中,引导学生从“孩子”“青蛙”两个词语出发,展开想象,练说表演,丰富内容,锤炼语言,堪称有效过程指导的典范。这与抽象地提空洞的要求相比,高下自判。

3. 精心组织,促进合作性写作。让学生组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写作。他们的年龄、生活、志趣、认识相近,彼此了解,有利于克服畏惧心、减轻心理压力。

4. 面向生活,增强体验。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 丰富练习形式,提高新异性。作文练习总是离不开写,但为写而写与有目的、主动写根本不同。于永正老师曾围绕苹果设计了六次练习,而学生不仅不觉得厌倦,反而乐此不疲,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精心安排,巧设玄机,使孩子们为了能达到参观苹果园这一目的而写通知書、保证书;为了搞展览与解说而写说明文;为了报道这一活动而写新闻稿……其间穿插以口头说明、编剧表演、产品介绍、生活调查,学生只知其乐,不以为苦。

6. 充分激励,学会赏识。一次充分的赞扬常常使学生爱上写作,反之,可能使本来很有写作天赋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信心,厌倦写作。于永正老师的谈写训练课例中,充满了对学生的赏识与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总能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要求。

袁浩先生在研究儿童作文心理发展动因时指出:要减轻学生作文心理压力,克服作文消极心理,使学生能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进入“引笔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我想,只要我们一线教师能做好善于交汇心灵的合作者,当好肯与学生一道“下水游泳”的写作爱好者,成为能给学生作文充分鉴赏的知心者,就能有效强化学生的习作行为,按摩学生写作心理,有效疏导学生写作压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袁浩,戴汝潜.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1-23.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橡皮新课标作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喜爱的橡皮
橡皮收了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