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族“勤泽格辣”舞蹈特征微探

2017-05-30 09:12李妮娜
歌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李妮娜

[摘 要]“勤泽格辣”(汉译:老猴舞)是白裤瑶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舞,是白裤瑶民族文化重要代表之一。通过舞蹈动作形态、音乐、动律、调度、风格特征来分析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族“勤泽格辣”的舞蹈特征,对研究白裤瑶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特征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白裤瑶族;勤泽格辣;舞蹈特征;民族文化

被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的白裤瑶,主要居住在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镇瑶山乡一带。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穿齐膝白裤而得名,总人口约3万。在广西,白裤瑶是一个把古老遗风保存得最多也最完整的特别族群,也是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由于山高路险等地理环境因素,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的白裤瑶族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民风习俗,其中白裤瑶族丧葬仪式尤为独特。砍牛、打铜鼓、跳“勤泽格辣”(瑶语,意指模仿猴子跳舞)是白裤瑶族丧葬习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勤泽格辣”为白裤瑶民间舞蹈,也是白裤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一、 “勤泽格辣”的舞蹈形象——“猴”

白裤瑶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勤泽格辣”便是白裤瑶族创造并保存至今的民間舞蹈。“勤泽格辣”是在丧事习俗中进行的祭祀舞蹈。白裤瑶凡遇丧事,都会在秋冬之时择一吉日举行盛大的送葬仪式,远近村寨的成百上千瑶胞都会闻讯赶来悼念逝者。在举行完“砍牛”仪式之后,“勤泽格辣”开始了,庄严肃穆的场景转换为热烈、激昂的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勤泽格辣”也频繁亮相在各舞台上。笔者曾几次跟随广西民族学专家以及河池学院文传学院老教授深入桂西北南丹县瑶族乡,多次观摩由白裤瑶族同胞组织表演的白裤瑶原生态民俗文化展演。笔者见到的最原汁原味的“勤泽格辣”,是在白裤瑶一次丧葬仪式上。“勤泽格辣”是瑶语,翻译过来简单的说就是“老猴舞”。“勤泽”在瑶语中意指随着鼓声舞蹈,“格辣”意为猕猴。由此可见,白裤瑶族喜欢“猴”,他们把一切情感和智慧的表达都赋予“猴”的形象上。“勤泽格辣”中关于“猴”的舞蹈形象,不单是一种形与意的高度统一结合体,它还是承载着本民族文化精神与审美内涵的综合体。

二、 “勤泽格辣”的舞蹈特征

“勤泽格辣”作为白裤瑶族的民间祭祀舞蹈仪式,以模仿猴的形象随着鼓声起舞为主要形态,其独特的舞蹈特征具体表现在动作、音乐、动律、舞蹈调度与风格等方面。

(一)动作特征

“因为人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的,舞蹈作为人类的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传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在舞蹈中不仅有着人类自身发展留下的特殊印记,也必然存在着环境(社会的与自然的)所产生的烙印。”就白裤瑶族而言,在生存环境与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下创造出的“勤泽格辣”,其舞蹈动作特征与本民族生产劳动、地理位置、民族、信仰等息息相关。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名白裤瑶族老汉劳作完后躺在地里闭眼休息,偷食的猴子以为老汉死了,便认为是自己的祖先死了,召集一群猴子抬着铜鼓边敲边跳向祖先致哀。一旁装睡的老汉默默记住了猴儿们边打鼓边跳舞的动作,回家后手舞足蹈讲诉给同族人听,同时模仿起猴儿们打鼓和跳舞的场景。透过神话传说以及群众想象后进行的艺术加工,便有了“勤泽格辣”的舞蹈动作。“勤泽格辣”的舞蹈动作主要模仿猴子取食、攀爬、搔痒等日常生活习性,同时也加入了锄地、点种等生产劳动动作。舞者均为男性,他们两手各持猴棍,时而击打地面时而击打鼓面时而跳起猴棍互击,除此之外舞者还击打自身头、颈、肩、腋、胯、臀、脚等部位。其动作体态基本特征为含胸扣背,膝盖上下韧性屈伸起伏,腰间有力动作灵敏,诙谐逗趣,运动路线透着“圆”的审美。

(二)音乐特征

舞蹈是视听艺术,舞蹈与音乐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在舞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铜鼓被视为白裤瑶族的圣物,打铜鼓是白裤瑶族丧葬仪式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勤泽格辣”的音乐主体。“勤泽格辣”的音乐以木鼓、铜鼓现场打击产生的音乐节奏为主,是极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无旋律纯打击乐。演奏时若干面铜鼓悬挂在木架上排列成直线,场地中心立一木鼓。木鼓通常由长者执鼓,木鼓是整场的指挥者,也是音乐节奏的核心,鼓点多数为2/4拍。铜鼓则由两人共同配合完成,一人用事先浸泡过水的特制鼓槌捶击鼓面,另一人则手持空木桶在铜鼓后同时随节奏反复鼓荡,形成一种共鸣风箱。在铜鼓的轰鸣声中,鼓声铿锵有力、震彻山谷。白裤瑶族人民认为起起落落的鼓声是心脏的脉搏,一拍一击,一击一跳,鼓点就像落在舞者的身体里一样,融进血液,透进骨髓。因此,在白裤瑶族流传这么一段话:“太阳升起来咯,我们就打鼓;打起铜鼓来咯,我们就跳舞;鼓,敲给天上的人听;舞,跳给地上的人看;鼓走到哪里舞就跳到哪里 。”

(三)动律特征

“动律”是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它是舞蹈风格形成的重要元素。“勤泽格辣”主要的动律特征以蹲颤、一顺边、跳跃为主。“南岭无山不有瑶”,瑶族是大山的民族,瑶族人民行走在山路之间有别于行走在平原地,崎岖颠簸的山路,致使身体前倾,重心自然往前。走山路必须脚踏实地,向下蹲压时经膝关节反弹颤动,上身随动律有节奏的上下起伏,这便形成了蹲颤动律。蹲颤动律主要集中体现在膝关节,膝盖有韧性地上下屈伸起伏颤动。一顺边,即同一方向的手脚舞动,也是很多山地民族共有的特征,其动律的产生与白裤瑶族生活的地理位置以及白裤瑶族人民生活习性息息相关。瑶族人民长期行走在大山里,不仅要脚踏实地底盘扎稳,还要摸着石头通过狭窄的山道,这便有了同出一侧的手脚。另外,白裤瑶族在赶集时妇女喜好背背篓,经常将小孩或重物放入背篓中。背篓紧贴后背,腰背着力,为了减少背篓的晃动,脚落地时身体会倾向一侧,这便逐渐形成了“一顺边”。跳跃在“勤泽格辣”中是最主要动律。“勤泽格辣”是舞者模仿猴子的舞蹈,而猴是一个灵性动物,它的灵集中表现在“跳跃”,因此,跳跃动律是检测“勤泽格辣”跳得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跳跃主要是双棍击地右脚经过蹲颤跳起左脚抬起,同时左肋提起,双手在左上方双棍互击,落地时做右侧相同动作。跳跃结合了蹲颤与一顺边,在猴棍由下至上击打时,自然形成了重拍在上的动律。因此可见“勤泽格辣”的动律特征与白裤瑶族的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民族信仰有关。

(四)调度特征

舞蹈中的调度,是指在舞蹈运行中的队形变化、位置走向、运动轨迹、画面构图等。“勤泽格辣”中的调度和构图大多数是以“圆”为主。“勤泽格辣”表演场地是户外的晒谷场或空旷的坪地,鼓声一响,瑶胞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自然将表演场地围成一个大圆圈。舞者们手持圆形猴棍,围绕着圆形木鼓以圆圈路线舞动。舞者的动作和造型、舞蹈的队形和舞台的调度均以圆为主。除此之外,舞蹈中的道具鼓为圆形,服饰是圆形大桶裤和圆形百褶裙。可见,白裤瑶对“圆”的喜爱,对“圆”情有独钟的民族审美。关于“圆”的舞蹈调度构图,折射出白裤瑶族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象征着白裤瑶族团结和谐的精神。

(五)风格特征

舞蹈风格是指舞蹈在整体上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有别于其他表现形式的独特面貌,以及通过舞蹈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内在特性。“勤泽格辣”的舞蹈风格透着诙谐、自然、古朴、粗犷。打铜鼓、跳“勤泽格辣”、砍牛送葬构成白裤瑶族独特的丧葬祭祀活动。当鼓声响起时,全村寨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伴随着鼓声男性舞者们双手各持猴棍,围绕着木鼓跳起“勤泽格辣”。舞蹈十分讲究腰力和动作的灵敏,舞者们带着虔诚的心像是有使不完的劲,时而粗狂时而优美、时而庄严时而诙谐,用特别的舞姿甚至跳上几天几夜来展示着一部精彩悼词。同时在这部精彩的以身体语言汇成的悼词里,充分展现出淳朴而原始的舞蹈风格特征。

三、从白裤瑶“勤泽格辣”看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包含了“民族性”与“传统性”,它既有以竞技强身为核心的体质训练,又有以表述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再现。白裤瑶同胞喜好打陀螺、狩猎、跳“勤泽格辣”。从“勤泽格辣”的舞蹈动作特征,我们能看到白裤瑶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勤泽格辣”中模仿老猴攀爬取食、腾跳、举足跨越与鼓点节奏的急徐相应,从训练角度来看具备了体育性质。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们对人体自身的认识和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健身和娱乐活动,又是人们用来寻求增强体质及技能训练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勤泽格辣”是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是在白裤瑶族丧葬仪式中进行的舞蹈,仪式由此从“悲”的场景转入“喜”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娱神、娱人的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相辉映。除此之外,丧葬仪式更像是民族文化的传播站,使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民族体育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也维系了本民族情感,增强了本民族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生活在大石山里勇敢、乐观、淳朴的白裤瑶人民,在环境恶劣的大山中世代以农耕为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勤泽格辣”是白裤瑶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它反映了族群历史,展现了神秘独特的白裤瑶族文化。“勤泽格辣”的舞蹈特征是白裤瑶族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来看,研究白裤瑶族“勤泽格辣”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勤泽格辣”是在白裤瑶族丧葬仪式上跳的祭祀舞蹈,意在调节丧场悲哀气氛,敲铜鼓和跳猴鼓舞以示送魂。而宗教仪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族群文化的重要传统。第二,它是白裤瑶祭祀祖先的舞蹈。住在深山中的白裤瑶同胞在一定环境里与猴产生了接触,因而先祖瑶民模仿猴子們攀爬跳跃的神态编创而成“勤泽格辣”。可见,它具有祭祀祖先、传承历史的特殊意义。第三,“勤泽格辣”的舞蹈特征是对生产劳动、客观生活的模拟,它体现了白裤瑶族乐观、豁达、古朴的民族性情。

参考文献:

[1] 资华筠,王宁等.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 崔乐泉.民族传统健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4).

[3] 韦土良.桂西北瑶族猴鼓舞“圆”的审美特征探微[J].民族艺术,1993(4).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