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静
摘 要:学分银行是一种具有类似银行功能的制度模式,最大程度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途径。通过了解国内外学分银行的现状,分析国内学分认证与转换中遇到的问题,对省内学分银行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认证;学分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41-02
Abstract: School credit bank is a kind of system model with the function of banks, an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it provides the learning ways of multi- levels and multi- channel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redit bank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omestic credit cert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bank in the province.
Keywords: school credit bank; credit certification; credit transfer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设‘学分银行制度”的概念。“学分银行”(credit bank)这一舶来新概念,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模拟、借鉴银行功能,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的新型学习制度与管理模式[1]。通过其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学分积累等功能,使学生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国内教育与跨境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国外学分银行发展现状
(一)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度
1997 年韩国率先在全球实行学分银行制度,根据标准化课程制定每门学科的教学计划,包括其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必修学分、学位获取要求等。而且韩国学分银行系统中设置了具有学分授予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申请者经过特定部门的学分认证与核算等一系列程序就可以拿到相应学位。
(二)欧洲学分转换制度
1953 年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上制定了接受方大学可以根据合约吸纳学生入学的原则,以此确立了欧洲学分转换制度(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的雏形[2]。之后 “伊拉斯莫斯计划”和“博洛尼亚进程”两个计划的制定实施,促进了欧洲学分转换制度迅速发展成熟。欧洲学分转换制度建立了分级标准,明确了整个欧洲的学分规定,并详细规定了申请学分转换所需要的主要文件。
(三)澳大利亚的学分银行制度
1988 年,为建立统一的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澳大利亚出台了TAFE(Technical & Further Education)学分能被本国普通大学所承认的制度。之后又搭建资格认定的国家框架,认证所有小学教育后的培训和各类教育的资格,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对教育的需求。
(四)南非的学分银行制度
南非国会先后制定了资格认证制度、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和学分认定方法,并于1995年设立了南非资格署,负责构建该国学分银行体系和实施过程中发布认证机构资格、学习者学分和单元等标准。南非资格署对教育培训成果及有关的评价标准实行审核和注册,确保单元标准开发的质量[3]。南非的资格标准规定了每一个资格类型、等级、所属领域等信息;运用了“概念学时”即学习者达到学分认证及转换要求所用的平均时间来界定学分。
(五)新西兰的学分银行制度
在新西兰,学分转换往往是对学习者所参与的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的单元或模块、高中毕业证书、在大学或其他培训机构所获的学习量予以认定,并折算为学分,其目的在于避免学习者在获取资格过程中重复学习类似或相同的课程。
上述这些国家从不同角度探索实践了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并都形成了相对适用于本国的标准运行模式。依托国家权力机关出台规章制度,建立法律保障体系规范和约束学分银行的运行,使学分认证及转换体系具有法律效力。
二、国内现状及问题
不同形式的学分认定与转换模式在我国一些城市与高校中小范围的开展实践,但是由于缺乏国家框架下的学习成果转换与认证制度和统一的支撑平台和参考标准,实施互认的形式比较有限,社会公信力也有限。其原因在于:
(一)缺乏成熟的教育体制结构
首先,我国的宏观教育结构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教育类别构成的,不同类别之间无法双向沟通。比如,成人教育能够承认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分,但是成人教育的学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无法被承认。学习者若选定了教育类别入学,毕业证书的类型也就没法改变了。即使他通过“学分银行”选修某校成人教育课程,也无法获得全日制教育的毕业证书。其次,同类同层次的教育机构中也会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按照高考招生批次,高校可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录取学校的等级。这种层次分明且相对割裂的等级差异为学分转换和学习成果互认设立了巨大的障碍。尽管一些同层次高校间已有初步尝试,用建立高校联盟的形式实现极少数课程的跨校选课,但这种尝试离跨校跨境自由选课的理想状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保障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框架下,无论是全日制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学生一旦按某专业录取,入学后就必须得沿着固定的軌道进行专业学习,几乎没有换专业的可能。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进行统一课程的安排和固定的班级教学管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使得学生跨系、跨校甚至跨境选课学习的可能性都较小。而且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决定了各个学校注册、收费、学籍、选课等教学管理制度都是相对封闭独立的,在不同教育类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工作难以有效衔接。
(三)缺少有力的理论建设依据
从国家顶层设计方面看,如何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尚没有专项细化的规定,政策支撑力度还不够。学分银行的建设必然会造成各种部门间的摩擦和利益相争,单纯借助行政手段难以协调,只有依靠法律手段支撑,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融合和重组。
三、构建省内学分银行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研究如何构建省内“学分银行”体系前先需要认清几点。首先,“学分银行”的认证不完全等同于学校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其权威性应主要体现在第三方认证。其次,理论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三者的学分转换有可行性,只要教学内容和教學要求能够互相衔接。但实际上,在目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三者之间学分转换的无缝对接是不可能的。通过对国内外学分银行现状的分析,对于省内区域学分银行建设有以下建议:
(一)授权省内区域统一的认证资格
要使学分银行认定的学分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先要对其认证机构的资质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核,确认其是否具备第三方认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然后经过权威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身份认证并予以授权,才能开展学分认证和转换工作。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建议设立学分认证管理中心,负责学分认证管理的具体运行工作。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学分认证委员会,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学分标准、质量标准及非正式学习成果转换[3]。
(二)建立省内区域严格的学分认证标准体系
要建立严格的认证标准体系,明确学分银行“认定什么”及“如何认定”,明确认证中涉及的资格标准及学分标准,详细规定学分认定的对象和范围,功能和任务,增强学分转换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我国学分银行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鼓励终身教育,促进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学习成果互认,因此建立认证体系时应参考韩国学分银行的做法,不仅对正规学校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也要对社会教育机构、自学考试等颁发的培训证书和成绩单予以认证。
(三)完善省内区域的法律保障制度
要起草适用地方的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对学分银行的作用、地位、功能及其认证机构资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学分认证条例》及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学分认证与转换制度建设的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成员的聘任办法、转换标准的审核与管理办法等,从审核人职责到标准制定做较为详细的制度规定,保证学分互认、转换具有法律效力。
(四)明确具体的认证操作指南
考虑到省内学分银行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且为了体现学分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有关部门在立法保障的基础上还须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如学分银行应该按照学历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跨境教育等教育大类分别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评定系统;学分评定过程中必须以办学机构的质量、课程、层次、学生成绩等作为参照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和质量差异折算学分;学习成果转换不是简单的学分累积计算,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还要打造一支专业、权威的评审专家队伍,与第三方机构协商制定学分认证的具体条件。
(五)突出重点的率先发展某些领域的学分认证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结构框架下,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学分银行系统大范围的全面推行。建议以跨境教育、成人教育为突破口,逐渐完善规范其学分转换制度的实践,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学分银行体系的建立。以跨境教育为例,它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这三部分的学分认证和转换在中国高校都已普遍展开,但是各个高校的认定机构、标准、操作细则等各有差别。要想实现跨境教育学分认证系统化,必须在兼顾各国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跨境教育质量监管、资质认定及学分认证制度,组织专门委员会对跨境教育的机构、学习的课程、获得的学分等进行评估认证。跨境教育学分转换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整体国家学分银行的构建。
学分银行建设需要从上而下转变观念,不管是国家宏观的教育管理方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做出转变,推动各类各层次教育的和谐融合。构建地方学分银行时候更是需要定位明确,因地制宜,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寻求解决各类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尤佳春.省域学分银行的构建实践与策略探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4):10-14.
[2]刘晴,俞力元.国内外“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及对无锡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5-8.
[3]王延华,卢玉梅.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中标准体系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4(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