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5-30 04:35李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开放式综合素质

李敏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6-0111-03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6.023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人文情怀的重要通识课程,自八十年代开设以来,它在各大高校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越来越被边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一方面缘于高等教育专业培养受到社会需求和实用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也有《大学语文》课程自身的一些缺陷,这表现在:一是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重复,没有吸引力;二是教学方法老套,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教学目的不明确,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层面,启发性不强以及课时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在当今通识教育广泛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大学语文》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培养其听、说、写以及审美、分析、思考等能力,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值得推广。

一、《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所谓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内容、上课方法等方面做宏观安排和指导,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讲解则全程以学生为主,通过延伸课堂时间,利用网络、阅读等渠道,广泛搜集该课程的内容资料,制作PPT课件,教学内容由小组成员分工负责主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易于实现。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虽然定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鉴赏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但由于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以贵州大学为例,《大学语文》课程只开设一学期,共32学时,每周两课时,要想在短短一学期那么少的课程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难以实现的事情。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努力地把相关知识传授,但也只能在阅读和鉴赏能力上有所拓展。而开放式教学模式则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要求学生把课外和课堂相结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内容的编写等,从而延伸学习时间,并且通过这一过程的准备,学生必须广泛了解相关历史、文化、文学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又训练其阅读鉴赏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与同组同学合作,在互相的切磋探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视野,又培养合作的精神。课堂讲解则是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堂上的提问与解答环节则锻炼学生快速的反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相辩论,更好地促进理解和拓展视野。因此,《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外延伸与课堂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学习、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尽管这一教学目标比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宏伟,但在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的情况下,这一目标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得以实现。

其次,《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以老师的分析讲解为主体,内容较为固定,有的内容可能已学生所熟知或不感兴趣,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开放的态度,从教学内容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讲解实施,都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准备、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方式。

二、《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从开始准备到任务的完成分四个实施阶段:

第一階段,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分配。

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一般以较为固定的教材为基础进行讲授,部分篇章有与中学课程重合的现象,存在重复讲授的问题,虽然深度有所不同,但必然使学生失去新奇感,从而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而《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则采取开放式方式制定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内容的制定上来。学期第一次课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可以教材为参考,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或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设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可划分为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几个板块,其中每一个板块分中国古代文学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外国文学部分,各部分由学生列举篇目,每个部分推举3到5篇作品,根据学时数,确定共32篇作品左右,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推荐,结合各部分文学的特点和成就确定篇目,以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这样既能做到全局把控,清晰地展示每种文学体裁的发展脉络,展现优秀文学的魅力,又能把中外文学的特点做一比较,呈现其异同。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取题目,选取相同题目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实施课程内容的讲解。如以50人为一个基础班,学生可以6到7人为一组,分8个小组组队,以每学期32学时计算,每组同学选取4个题目,一节课一个小组讲解一个题目,每个成员负责一部分讲解,保证每组同学一学期有4次准备和讲解的锻炼机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配完成后,老师以一篇作品为例,讲解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家的经历、作品的中心内容和表现方法、艺术特色等方面,以此为学生的讲解做示范。

第二阶段,教学内容的准备。

学生在拿到教学任务并对教学方式有所了解后,每组成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准备。这是打开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包括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编写讲稿等几个方面,融合阅读、分析和写作几个过程。学生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开放渠道,广泛搜集该课程的内容资料,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信息的整合、探讨后,各自进行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講稿编写,制作PPT课件,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

第三阶段,教学内容的讲解与讨论。

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对学生前期教学准备的检验,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应对、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展示过程。每小组成员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依分工准备的情况对文学背景、作家生平、作家特点、作品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讲解,尽量让每个成员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在该组讲解完成后,由其他组成员对之进行提问、该组成员负责解答,互相展开讨论或进行辩论。这一过程不但是教学内容的解读、分析的重要过程,更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展现才华的重要过程。大学生活虽丰富多彩,但给学生锻炼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并不多,在本课程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比较胆怯,羞于发言,或无法清楚表达内容,而他们未来将要面对社会的挑选,用人单位的面试要求他们必须勇于展现、绽放自己,开放式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通过上台讲解、交流,掌握调整情绪、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气质和能力。

第四阶段,教学内容的总结。

经过前面学生的准备、讲解、讨论阶段,老师最后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讲解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讲解,特别是对有创新的地方进行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对未涉及到或讲解不够的地方进行补充。通过总结,完善课程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点和明确自身的不足,以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训练,学生既有效利用课外的时间,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又通过课内的锻炼,培养语言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能力,从而把读、写、说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其审美鉴赏、思考、分析和表达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目标。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估与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通过两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笔者感到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改善,这表现在学生到课率高、学习的兴趣浓厚、期末考查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自信心的提升等几方面。

首先,从到课率来看,《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到课率明显高于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老师不再通过点名的方式来约束学生,而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的准备和讨论,积极发言,一般能保证90%以上的到课率。

其次,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老师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和隔阂,但开放式教学模式则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学生对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除了课堂讨论比较激励以外,学生常常通过微信或电话讨论一些文学、艺术、文化方面的问题,询问读书书目和方法,讨论文学作品,甚至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与笔者分享创作成果。

再次,从期末考查作业来看,质量明显提高。撇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考和鉴赏分析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的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切磋讨论,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而讲解的过程,则需要学生很好地消化教学内容,从而鉴赏、分析能力得以提高,为了讲解的精彩,他们需要发掘新材料,提出新看法、新观点,所以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这些能力集中通过期末考查作业展现出来,有观点,逻辑清楚,叙述清晰,相比以往应付考查的作业质量要高得多。

最后,学生自信心有所提升。相比学期开始时第一、二次发言的胆怯、羞涩,经过一学期的磨练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有所提高,大多能克服心理障碍,流畅、准确地讲析内容,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面对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能较好地做出回答和辩驳,总体上呈现出能控制全局的能力,自信心大大提高,相信这种自信将陪伴其一生,对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进行的一次教学尝试,从教学效果来看,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克服了该课程传统教学的弱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读、写、说等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精神和良好的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敬立重建大学语文的人文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10(1)

[2]秦朝晖,傅书华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

[3]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4]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开放式综合素质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