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你思考了吗

2017-05-30 04:21杨冬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读后感事例读书

杨冬梅

早读课,给学生们读了篇作文——《〈西游记〉背后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篇读后感。和往常一样,学生们一听读作文,兴致高昂。读之前,我给他们留了三个问题:谈谈你对这篇读后感的看法;听完后,对照自己,你有什么想法;猜猜这篇作文的作者有多大。学生们眨巴着眼睛,马上坐正。此刻,没有什么比激起他们听的欲望更重要的了。

打开手机的微信,我开始读作文了。这篇作文是孩子的爸爸用手机拍下的——洋洋洒洒五页半的方格信纸,手写的。画面不大,我读得不是很流畅,但学生们听得特别专注。

读完后,教室里安安静静的。两三秒后,掌声响遍了教室的角角落落……和预想的一样!对临近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读后感还是震撼到了他们。

开始畅谈读后感想了。

第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这篇读后感的看法。

“作者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不是先概括书的主要内容,再联系事例谈自己的看法,最后首尾呼应。他的读后感每个段落、每个事例都含着他自己的看法。他能对书中的主人公的变化有自己的梳理,比如:孙悟空的一步步变化。特别厉害!”

“虽然只是一篇读后感,但看得出作者的思想很成熟,竟涉及到了“人道主义”!说话有理有据,能运用书中的精彩篇章,把自己所感所想融入到文中的一字一句,幽默的语言和清新的风格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能从自己的角度去剖析人物的性格,把书中的事例融入其中,我很欣赏。但作者对读后感的“感”写得不多,要能联系事例加以说明,说服力会更强。”

……

第二个问题:听完后,对照自己,你有什么想法?

“作者很厉害,敢于思考,敢于挖掘名著背后的思想。平时我写读后感,对付一篇篇的‘小骨头还啃得动,对付《西游记》这样的‘大块头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看来要在思考上下功夫了。”

“这位作者敢于批评,他说唐僧弱小,能说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思考,太与众不同了。如果是我,只会认为唐僧大慈大悲,爱凡间任何一个生命,不犯戒律,值得我们学习等等,只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看来自己以后不能机械地读书,要学会思考着读书。”

“我平时读书时虽也会深入内容,但关注更多的是剧情,没去过多地去分析人物。这就导致我看完书后,对剧情了如指掌,人物却不记得几个,更别提人物的性格了。今后读书要善于梳理、整理。”

……

第三个问题:猜猜小作者有多大。

“我觉得比我们稍大,因为他的语言、写作方法很老练。特别是逻辑能力,对整本书的驾驭能力,太厉害了,我就达不到。对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还好,一部书?有点悬啊!”

……

下课铃响了,我如实告诉学生:这篇读后感是我转载一位家长的微信。小作者,男孩,五年级学生。

学生们唏嘘着,感叹着,也反思着……

虽然知道这位孩子的父母都特别重视教育。但看了这篇读后感后,对我还是震撼不小。瑕疵肯定是有的,但小小年纪,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整合能力,尤其是阅读后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观点,充满思辨的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的觉悟?如此的思维?

后来,从孩子的妈妈那里得到了一些答案——孩子妈妈是位教师,每当班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时,都会带上孩子;大哥哥、大姐姐们讨论、争辩、分享的氛围深深触动着孩子;家里,爸爸妈妈就一直坚持着阅读……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倾吐的就是自己的想法、所得。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

……

对于阅读,如果没有了思想,就像树没有了根,航船没有了灯塔的指引。如果说学生自觉阅读是他们的显性需求,那么思维成长则是他们的隐性需求。

想起了班上学生的阅读生活——虽然每学期都会推荐一定的阅读书目;虽然建议他们利用寒暑假陆续收看了央視《2015我的一本课外书》《2016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虽然为了让学生博览群书,在班上开展了“读书结对子”等活动。可细细想来,虽有引导,但学生的阅读基础仍处于“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状态。虽有收获,但效果不大。

阅读,即使是课外阅读,也是门学问。看到这位学生的读书经历,这种想法更强烈了。有句农谚说,谁也不知哪块云下会有雨。你今天阅读的,指不定哪一天会有用,然而你得“布云”,云积得厚了,就不愁下不了雨了。但我想说,比阅读更重要的是思考!而思考,还需要我们家长、我们老师恰当地引导和点拨,以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孩子们深入的求知、思维的跃动。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极是。是呀,学会思考,不正是如此?一个人在生命的初期,如果思考之树的根扎到了最深、最厚、最肥沃的土壤里,和思考大地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那么,无论岁月和异域文化如何淘洗,只要有哪怕一缕阳光照耀,它就能够自由呼吸,自我生长。

太多的实践证明,丰富而广泛的阅读是学习母语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是实现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最佳途径。但阅读,尤其是学生小的时候,不仅仅是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更需要关注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维,怎么去汲取书中的精髓,纵览全局,审视自己,修订自我!

……

这节课,结束好多天了,学生们对读后感早讨论完了。但我知道,我的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生活才刚刚开始,探究还要继续,课内还要走向课外……

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公益励志节目——《舞出我人生》。参赛者都是平凡的舞者,由明星作为“助梦人”与他们搭档共同训练,共同参赛。整个过程中,助梦人引领着舞者,彼此同心协力,一步步地实现舞者的梦想。

那么,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不也是在扮演着“助梦人”的角色,担负着“助梦人”的责任吗?想要有阅读的收获,还得有“助梦人”拉一把啊!

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吧!和学生们一起,从今天开始——

学会,阅读!

学着,思考!

(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读后感事例读书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