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王晓芸
社区党校是上海近年来探索党员和基层队伍教育管理的一种尝试,其试图通过党校的教育功能和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实现对党员教育的全覆盖,提升党员的素质,增强党的自身建设。上海自2012年起,在X区的Y街道便开始实施社区党校工作的试点探索,目前初步形成了相对规范的组织架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已在全市层面得到推进。本文以上海X区Y街道近年来推行社区党校的实践为探讨对象,系统描述社区党校基本要素、运作架构及其功能限度。
一、运作架构
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社区党校是按照市委關于党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中心的教育功能,从去年开始陆续在全市各个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换言之,各街镇将社区党校纳入到党建服务中心的整体工作,履行基层干部和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具体职责。从其组织架构来看,在街镇层面实行社区党校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通常由街道、区委党校和区域单位的相关领导和职能科室人员组成,校委会全面负责制定社区党校规章制度、研究办学情况等社区党校建设的各项事宜。校长和副校长一般挂名居多,教务主任在校委会领导下,具体实施党校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协调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搜集信息资料,总结办班经验,管理硬件设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研、检查、指导工作等。Y街道社区党校校委会还实行“双主任”制,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共同担任。校长设立1人,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副校长设立2人,由区委党校分管副校长和街道社区党建办副主任担任;教务主任设立3人,由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区委党校负责干部培训的科室长和社区学校的负责人担任。
目前,Y街道社区党校的职责主体主要包括: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区委党校和区党建服务中心。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全面领导,把社区党校建设纳入到全区基层党建的总体部署之中,并将其作为党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来谋划和推进,同时具有对社区党校工作的领导、监督和考核权(包括代表区委履行对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考核);街道党工委是社区党校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作为社区党校主体责任者和第一责任人的街镇党工委书记负总责,把社区党校作为基层党建的“一把手”工程,在人财物上予以充分保障,要定期或不定期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党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区委党校主要负责对社区党校的业务指导,并把街道社区党校建设纳入区委党校建设发展规划,协助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时做好党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下沉,不断提高社区党校的教学质量;区党建服务中心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内设部门,主要承担社区党校建设的具体指导责任,确保做到要求落实、制度落实、课程落实和保障落实。
2.课程体系与师资建设
课程是实现社区党校培训目标的主要途径。X区在遵循党校教育规律、工作要求及基层党员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党员的主要特点和需求,将社区党校课程体系建设归为四大体系12个模块。即:党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模块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模块;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包含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模块、党史国史学习模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模块;形势与政策解读课程体系,包含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模块、市委及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解读模块和法治意识及宪法法律的解读模块;能力素质课程体系,包含基层治理和群众工作教育模块、岗位操作能力培训课程模块和人文素养模块。X区在社区党校的建设中,基本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完备、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课程体系,较好地实现了社区党校的服务功能,满足了基层党员教育的培训需求。
Y街道社区党校参照X区四大课程体系建设要求的同时,把居民区、“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居民区社工、党员、群团骨干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突出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史党规党纪、创新社会治理等培训内容,并结合各类学员的培训需求在线上推出常规党性教育课程、专项特色教育课程和网络远程教育课程。这种做法既确保了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20%的红线要求,坚持了主业主课的主导地位,又及时吸纳了学员的培训需求,将其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培训之中,形成设计分层分类、内容主次分明、学时各有比例,又能适应自身需求的课程体系。
在强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Y街道社区党校还积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和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设来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Y街道社区党校依托街道党建服务中心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优势,深度发掘和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融合与提升,拓展社区党校师资来源,同时按照区“一街一品”的要求,建立本土化、有特色的现场教学基地,构成富有特色的“四库”宝藏。第一,专家库。在加强与区委党校定期合作外,充分利用市委党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考试院、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等区域内党建资源,形成众多资深学者专家组合而成的专家库。第二,项目库。制定党建共建项目库,促进社区单位和居民区的供需对接,借助社区党校平台,引导专家学者走进社区,向社区单位“借脑借力”,同时把居民区作为社区单位的实践基地,强化互动交流。第三,案例库。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由共建单位专家学者把脉,围绕“队伍建设、社区治理、服务群众和应急处置”等主体编写案例库,丰富社区党校的教学素材。第四,基地库。与上海师范大学、区检察院、区档案局等社区单位合作,设立支部组织生活开放点,统筹区域资源,为区域单位和党员开展党内组织活动提供服务。
3.制度规范与运行机制
社区党校是上海在新形势下探索特大型城市党员教育的一个创新实践。对这一创新实践,上海市委提出要边探索、边实践和边规范的要求,尤其强调在初始阶段就要注重制度建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坚持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社区党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补齐制度上的短板,推进社区党校的规范化建设。依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本市在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党校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X区区委党校主动跨前一步,积极发挥自身经验优势,会同组织部研究制定《X区社区党校建设实施意见》,配套形成了联席会议、业务指导、评估督导、调查研究、人员培训等系列工作制度。
Y街道社区党校在遵循《X区社区党校建设实施意见》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分层分类、把握需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教学评估”等一系列加强社区党校教育和管理的制度规范。在分层分类上,Y街道明确将辖区内的党员教育对象划分为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机关事业党员、居民区党员、离退休党员和“两新”组织党员五个类别,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培训需求,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在把握需求上,Y街道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抽样访谈等方式了解各类培训对象需求,为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在制定计划上,综合考虑组织对学员的要求和学员对培训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匹配合适的教学师资,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组织实施则贯穿培训各个环节,通常由班主任牵头负责联系、沟通、协调、组织和落实;在教学评估上,主要通过制定教学评价表,对教师授课情况(核心是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员的测评则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实施。与之相应,在运行机制层面,Y街道社区党校的教育管理采用一个闭环的工作流程进行运作,整体运行涉及需求调研机制、教学实施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教学评估机制等一些相互关联的因素。
二、功能限度
当前,社区党校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其从挂牌成立到运作实施都带有很强的行政化色彩,目前尚难以通过去行政化的方式充分发挥自主性,所以实践中不免会出现预期外的机制负效应和功能限度。
1.行政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冲突
教育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规律,主要是通过柔性的、潜移默化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来影响学员。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越是有吸引力、感染力,就越能得到学员的认同和共鸣,使其在不经意中接受党校教育和锤炼。显然,这与行政工作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截然不同。当前,社区党校掛牌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不仅使用中心的场地和资源,而且工作人员大多是由中心的行政人员兼职。换言之,社区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是在行政工作的管理下进行的,很容易导致忽视社区党校的教育规律。目前的社区党校就严格意义上来讲,还缺少学校必备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构件。
2.人才匮乏和党校要求的矛盾
社区党校的规范化建设,内在地要求社区党校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目前,社区党校主要靠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社工、退休返聘人员等各种编制来源的兼职人员运作。由于受到身份性质和专业素养的局限,第一,兼职人员具备多重身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工作中必然要扮演“全科医生”的角色,阻碍了社区党校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第二,兼职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专业背景也较为复杂,与党校工作要求相去甚远。他们对党校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党校课程的科学设置和逻辑编排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撑,对基层干部和党员教育规律的专业性认识还远远不够,故而使得社区党校的建设很难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
3.培训内容与组织需求的疏离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社区党校出于帮助基层干部和党员干好行政工作,不自觉地出现了两种倾向:第一,过分沉迷于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主业主课的地位被大大弱化。第二,过于侧重和迎合学员的个人需求,组织要求被边缘化,与中央对党校的要求存在较大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现实表明,当前少数社区党校对党校工作特点和精神吃得不透,理解不深,导致培训内容与组织要求疏离,影响了社区党校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发挥。
三、余论
社区党校实现了党校空间、资源和功能向基层的延伸,将原先对党员教育的关注从体制内拓展到体制外,从在职覆盖至离退休,从党内“关键少数”辐射到广大党员,进而有效解决了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配合基层党组织落实政治功能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而言,社区党校的功能发挥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集中在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上,这与中央对党校的功能定位和要求有不少差距,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思想建设和制度考核相结合,增强街道领导的思想认识
(1)加强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区委党校应该充分发挥主渠道的培训功能,通过组织街道领导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和精神,帮助他们学习、研究和把握党校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街道领导对党校工作的科学性认识和规律性把握。
(2)严格制度,加强考核监督。上级党委应加大对街道党工委开展社区党校工作的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力度,同时督促街道党工委书记落实好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其作为年度评议、述职的重要内容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对外招录和对内选用相结合,加快专职队伍的建设步伐
(1)严格对外招录。可以结合区里统一招录社区工作者的计划,专门就社区党校的招录设置条件和门槛。这个门槛可考虑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必须是党员;第二,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第三,学历本科及以上等。通过这种招录条件的设置,努力把好社区党校专职人员的“政治关”,确保能够按照“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和“党校全要素姓党”的政治要求,推动社区党校专职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加强对内选用。可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加强社区党校与街道各部门机关干部的交流力度,畅通人才双向交流渠道。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理论水平较高的优秀干部选配充实到社区党校中来,增强社区党校工作力量,改变社区党校“一人多岗”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全能医生”向“专职医生”的转变。
3.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相结合,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1)组织需求为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按需培训,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为此,社区党校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干部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号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围绕学员最需要掌握的中央精神、最想学到的理论知识、最希望提高的素质和能力,来设计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兼顾个人需求。正如前面所述,忽视组织需求而片面强调个人需求无疑是主次颠倒。但重视组织需求而完全抹杀个人需求则很难取得实效。为此,在做学员需求调研分析时,要兼顾个人需求。但个人需求又绝不是学员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事,而是党和国家事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约束下的个人需求,是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服务岗位的需求。如此,才能把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统一起来。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