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与慢读

2017-05-30 10:48杨树亚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品味言语境界

杨树亚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遇见更好的自己”只是他们阅读的一个意义所在。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都不同于成人的专业阅读和闲暇阅读,学生的阅读行为既是其精神世界自我建构的过程,更是其在与母语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学会阅读,进而迁移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行为,为师者必当有所钻研,有所探究,进而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方能对之有所激发,有所引导。而“漫”与“慢”,是此中值得追求的两种姿态与境界。

漫读,强调自由放松的阅讀状态。漫者,自由也!这样的阅读,不刻意强调学生读什么,用什么方式读,更不在乎学生读完以后留下什么可视的阅读痕迹。如今课外阅读已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可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常常被成人“绑架”,被功利“收买”。而功利化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难以享受阅读的惬意,难以投入书中的世界,更难“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样的阅读不是“漫读”。漫读,是自由的、甚至是浪漫的阅读境界。

漫读,强调“没有终点”的阅读历程。它应该融入血液之中,成为行走的自觉;应如呼吸一般,成为每天一个人最自然、最寻常,又最离不开的存在。这样的漫读,不会因为考试和学习阶段的结束而结束,而会如呼吸一般,在不经意间滋养学生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漫读,强调阅读面的无限打开。宽广而丰富的阅读面,是培植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自觉的关键。漫读,要少一点成人规定的“必读”,更要避免儿童自己阅读的“挑剔”。让学生在多元的阅读种类中自由选择,才可能形成“兴趣浓、趣味正”的阅读品质。

相对漫读,“慢读”是另一种方式的学生阅读。慢读,强调边读边品的阅读节奏。慢者,缓也!这样的阅读,不追求阅读的速度,追求的是慢火煨炖,强调的是细嚼慢咽;追求的是在字里行间驻足品味,推敲涵咏。放慢阅读的脚步,学生才有可能入乎文本之中,读懂意思,感悟意境;才有可能出乎文本之外,琢磨语言,领悟文法。

慢读,强调咀嚼反刍的阅读方式。慢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放缓,但阅读思维却更加活跃。慢读的过程,更加关注遣词造句的精准,关注布局谋篇的精妙,关注文字文本的思辨。慢读的过程,不仅追求“读懂文本写什么”,更追求“审视文本怎么写”。这样的阅读,更利于学生进行言语积累,训练言语能力,发展言语思维,迸发言语智慧。漫读,放眼于素养的涵育;慢读,着眼于能力的提升。课堂之外,呼唤从心所欲的“漫读”;课堂之内,需要慢慢欣赏、耐心品味的“慢读”。课外“漫读”,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达“遇见更好的自己”;课内“慢读”,咂摸品味语言文字,在“读懂”的过程中,以达“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漫读与慢读,一个都不能少的阅读境界!

(作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品味言语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品“境界”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
慎独的境界
关于冬天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