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靓
2011年版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我们在构建阅读教学时,就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要基于学生“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来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笔者组织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借助“感想文写作”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通过一年多的摸索、研讨、反思、改进,初步形成了针对学生的“感想文写作三环节”训练模式,即“预学素读,自主感悟,写初发的感想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写补充的感想文—反思提升,自我表达,写完善的感想文”。教师在翻看、批阅学生“感想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调整教学思路、反思教学得失,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
一、借助“初发的感想文”了解学情,设计以“学的活动”为流程主线的阅读教学
教师先布置学生预学文本,要求学生不借助任何的参考资料自主阅读,写“初发的感想文”,并给学生提出四点要求:①写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使你感受最深的地方。②试着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的。③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④写出你有疑惑的地方。这一次的感想文,可以写成一篇通顺的文章,也可以列提纲或画思维导图。
学生在素读、感悟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读文体会。有的写:“桑娜在担心、害怕、矛盾的情绪中反复挣扎,最后毅然做出了选择,宁可挨一顿打,也要救那两个孩子。文中对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真实,这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有的写:“我从桑娜的心理活动中猜测,渔夫回来知道这一切后一定很生气,甚至暴跳如雷。可文中却只是写道‘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和我想的不太一样。”也有的写:“读文时,我发现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省略号,结合课后的提示,我又细细地读了读文章,发现它们的作用不太一样,有的表示声音的延续,有的表示话还没说完,有的表示心情的忐忑不安……我以后也要学着恰当使用省略号。”
……
教师通过翻阅学生“初发的感想文”,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注意到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桑娜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但没能依据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小说,发现特定的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品质的重要作用。而这一知识点对日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影响很大。
据此,教师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组内交流分享,各自补充感受;
2.研读文本中的环境描写,把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结合起来,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定向续写,通过练写进一步明确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借助“补充的感想文”交流分享,构建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教学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组成5~8人小组进行交流分享,(注:小组成员不固定,教师一般会依据“初发的感想文”来编定小组,以保证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能交流得充分、到位。)时间大约为15~20分钟。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对自己的感想文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小组交流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既是发言者,又是倾听者,都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切磋琢磨,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技能技巧。
然后,教师会以6~8分钟微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文体知识,可以是写作技巧,也可以是阅读策略,总之因文而异,因学情而异。对于《穷人》这篇文本而言,虽然本文的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是桑娜的内心独白,以及省略号的恰当运用都可谓是本篇的亮点。但由于这个班的学生之前有着良好的习作基础,教师已经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行过多次训练,所以不必将心理活动描写再作为知识点进行传授。教师依据学情,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为知识点来进行重点讲授,使学生明确特定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写好环境,对于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着,教师让学生们再次细读文本,画出文章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它们的作用,并做简要批注,之后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一个学生说:“从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中可以看出,渔夫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但家里很温馨。”另一个学生补充道:“我还发现渔夫打鱼的环境非常恶劣,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还有学生补充说:“从‘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可以看出桑娜十分勤劳,而且对生活充满希望。”……学生的交流热烈而充分,看得出他们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欣喜。
最后,教师出示了一段话,“第二天早上,桑娜睁开眼睛……”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注意用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由于知识点讲授清晰明确,交流讨论扎实到位,学生写起来也便得心应手,成效显著。
三、借助“完善的感想文”提升素养,追求以“自我表达”为价值导向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的结束绝不意味着阅读教学的终了。学生学习一篇文本后,碎片的知识需要梳理,喷涌的思绪需要整理。这时,学生的学习已到达“愤悱”的状态,必须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反思与表达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求学生抓住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完成一篇“完善的感想文”。这一点,可以是关于文章内容或思想的理解,可以是自己之前对文本误读的修正,可以是对预学中疑惑的解答,也可以是对文章独特写法的剖析……总之,要表达出自己学文后的独特感受,而且要真实地、真诚地把这种感受有条理地、文通字顺地表达出来,以读促写,以写促思,读、思、写三者互促共进。为了写好“完善的感想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努力去感悟、去发现、去寻求有创意的独特见解。阅读完了还要积极地反思、归纳。
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前预学、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延学的过程中,都能始终保持着一股前行的动力、一份积极的心态,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讨论、认真地反思、大胆地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发展,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样的阅读教学使教师明了了学情,明确了目标,明晓了效果,也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与依据。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市城區教育局教研室、山西大同市城区第十八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