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复习一直是很困扰大家的工作,一学期所教与学,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完成,且还要见效,确实有些为难。笔者以为,所谓复习,就是回过头来再熟悉和再练习,其目的当然是让某些知识、某些技能与学生合为一体,以帮助学生在当下或者以后发现或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谓“温故知新”。语文复习的目标应该是各个层次的学生达到或突破或超越课标。在具体复习过程中,笔者根据语言在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层次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复习类型或举措,最大限度达成了复习的目标,最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下面借五年级下册教材谈谈具体做法。
一、针对语言的“语体性”层次,集体复习储备型知识
所谓语言的“语体性”,也即构成语言之流的各种“语言实体”,这些“语言实体”掌握越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越丰富,且能表现更高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些“语体性”语言,也即类似于所谓储备型知识,也就是能通过记忆复现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包括生字词、要背诵的课文内容,练习拓展中要背的内容,课外读物中应该记住的主要情节或者人物等。储备型知识的复习工作并不复杂,因此完全可以让学生们集体自主进行。
在此类复习过程中,生字词只要求会读的,笔者会以单元为单位,制作成不带拼音的认读卡,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读。对于特殊读音的,则会通过比较辨别的方法、判断正误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挟”,学生会读成jiá,第九课《海伦·凯勒》中的“挠”的声母会读成“r”或者“l”等。对于既要会读也要会写的生字词,笔者一般采取操练的方式,基本上是根据汉语拼音写词语。当然,笔者会将同音字和形近字放在一起。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分层,就是对那些中等以上的学生,笔者会注意要求再组一两个词。
对于要背诵的课文内容和练习拓展中要背的内容,以及《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古诗词也是采取小组合作背和按内容填空为主。但是,笔者会抓一部分学生在手中亲自过关。对于其余的学生则采取抽查的方式。
对于学期前推荐的课外读物中主要的情节和人物,笔者以选择题为主。而对于学困生,只要达到“合格”等级即可。这一方面是因为学困生能把教材中储备型的知识弄透已经很不错了,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将课外读物全部读完。
二、针对语言的“语象性”层次,交流复习表现型知识
所谓“语象性”,就是学生通过词语意思的理解,词语感情的体会,使语言获得一种表象的作用,根据课标,这也是五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所需要获得的能力。这一类知识一般以缄默的方式存在于具体语境中,需要体验而感受,因此更容易遗忘,需要通过再交流、再探讨的方式再次明晰。笔者通常请小助手利用早读课抽查有感情朗读的课文。这看起来与检测或者考试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很有关系。因为在中高年级,我们平时就要求学生做圈画和批注以及进行词语解释了,所以,此时有感情朗读抽查,其实就是回顾推理词语意思、体会词语感情色彩,从而使学生再次回顾感受语象的过程。这部分内容,笔者還会从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语词,让学生们再次进行交流探讨。比如: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节选)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飞来横祸”的意思是
,在文中指 。
2.司马迁“悲愤交加”,他“悲”的是 ,“愤”的又是
。从“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身”体会到他 的心情。从“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又体会出他
。
以上横线的填空,笔者依然鼓励学生们以探究为主,只要主流意义不变,表达的语词可以不同。当然,在五年级,语象性的知识还包括修辞、标点符号以及篇章的表达顺序或者方法,等等。但笔者一般都是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再进行探讨;或者先让学生们探讨,再进行有表情地朗读。实践证明,这对于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提升很有好处,因而也有“温故知新”的效果。
三、针对语言的“语义性”层次,述写复习判断型知识
所谓语言的语义性,也即需要判断的语言现象,就是所谓的情感判断或者意义判断,这方面知识在低年级一般少有涉及,中高年级则很有必要拥有。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在五、六年级就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判断型知识一般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这篇短文(这个人、这段话)的看法”等让学生展示,因此需要学生进行描述或者书写。
有的人认为,判断型知识的展现,只要学生的述写言之成理即可,因为所有的阅读都是创造性的,都是带着个人的知识背景的,所以在判断型知识复习方面,可以自由一点,开放一点。但,又有人反对,因为考试时答案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在这里,有两个关于阅读理解的概念需要澄清,一个是所谓阅读感悟的“保留剧目”,一个是所谓阅读感悟的“被动的主动性”。所谓“保留曲目”,就是人类固有的情感或者意义,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可能有的情感或者意义。比如: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仇恨等。再比如爱和正义等等。但,在具体表达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方法。而考试一般是为了考查学生们对人类“保留剧目”的理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当然,如果有学生确实有超常的思维,有很高的文学批评水平,对人类保留剧目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就另当别论了,即使这样,也要告诉他一些前人对某作品或者语段的“定评”,要求他在描述和书写的时候,先肯定定评,然后再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四、针对语言的“语用性”层次,实战复习综合型知识
这里的“语用性”,当然指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对一层次语言现象的复习,即是学生对各类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知识的复习。这类知识在包括口语交际和习作以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得到展示,所以是需要进行实战演练的。
关于口语交际,笔者一般选择技术性较清晰,可以描述的口语交际项目进行复习,因为这样的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有作用。笔者曾经写过一系列口语交际的小文章,在复习操练的时候使用。比如“学会请教”,笔者会与学生再一次复习“请教”的含义:所谓请教,在口语交际中一般指的是请求指教,请求告诉。这里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个是自己确实有不理解或者不会做的事情,另一个是得有礼貌地请别人帮忙。当自己并没有掌握一件事情的做法而别人掌握时,别人可以称为“师”,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请求别人告诉需要有礼貌,而且在表达上讲求策略。
接着,我们会再次出示本口语交际项目的标准,比如“学会请教”的标准如下:
(1)要有礼貌。
(2)要善于倾听。
(3)不懂的问题要等受请教的人话说完,再提出来。
(4)离开时,也真诚表示感谢。
最后,我们会请学生们自己拟制请教的内容实际进行演练。大家进行评判。
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复习,笔者将一些便于携带的实物上的非连续性文本带到教室现场(比如带有说明书的药瓶等),并拍照展示在PPT上,让大家模拟现实场景进行阅读,教师则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现场作答。
关于习作,笔者通常是把平时的习作发给大家根据习作要求再次进行修改。笔者发现,有些习作由于间隔时间久了,学生们更能发现旧习作中的问题。这跟我们平时写文章一样,一些文章写好后,隔相对长一点的时间再进行修改,反而更能提高文章质量。而对于那些写作水平确实很难跟进的学生,笔者一方面会让他们好好熟悉自己的习作,另一方面也会提供一些优秀习作,让他们大声朗读,作为另一种现场操练。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