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群
摘要:物流管理实践性强的学科属性决定了物流专业的教学必须以实践教学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使命。但在当前高校的物流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物流实验室建设不足、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以及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相脱节等的重要问题,必须通过综合性的措施和强化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本文分析高校物流管理專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三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 教学管理 问题与策略 三段递进式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在高校中,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实践教学基地相对缺乏,模式单一 。首先是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尽管很多院校已经有了加强物流实践教学的意识,但由于受到资金、场地等的限制,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未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其次是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单一。不少院校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但多数校外实训基地仅能满足参观式、认识型的实习,操作型、运营型的实习机会很少,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物流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较多,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3)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大纲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首先,因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没有做好充分的社会调研与论证,盲目的设置课程,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不同步,存在了一些缺陷与不足,参与工作后,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其次,课程设置定位不当导致学生就业的不对口现象;再次,教学内容的贫乏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应用,课程内容浅薄,缺乏教学研讨,存在着课程内容重复或脱节的现象;最后,高校师资与实习实训等教学条件的不足与匮乏,使得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完善多元化的校内实训设备的建设。建立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室或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及时弥补企业实习的不足。如“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建设,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物流企业在经营中的具体作用,可以将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转化,学生还能解了企业生产管理运营以及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学校还能够将企业引进学校,合作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
(2)大力加强物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高校要经常组织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制定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高校还要积极聘请一些物流企业或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担任物流兼职教师。他们不仅能按照实际物流企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实训,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创新型教学策略--“三段递进式”。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专项能力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三阶段性实训;所谓“递进式”,是指三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形成的先后过程,由低到高依次展开培养。通过校内实訓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阶段专项能力实践是以校内实训室为主,对应的实践教学是专业认知实践和校内阶段性实践,是对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分别设立相应的独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初级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专业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演示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形式、模拟教学形式等。在实训课程中,主要训练的内容货物有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货物日常养护、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信息系统管理等。第二阶段对应的是实践教学中的综合性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主要以校外为主,通过现场的感性认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种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有逐步加深认识的感觉,通过身临其境,主动操作学习,从中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消化吸收并自觉运用于日常中。此时实习的内容安排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同物流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熟悉从业环境,学习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来正确处理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第三阶段是创新能力实践,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设立的,分两方面实施:一方面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就针对学生的能力特长展开创新能力训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对口的科研。
总之,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各阶段内容的融合和渗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使物流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6,(05):203-205.
[2]洪琼,万玉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改设计[J].物流科技,2012(11):44-45.
[3]张俐华.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48-50.
(作者单位:广东东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