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莉 马雪晴
作为一名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从教28年来,他一直在课堂里潜心耕耘。他教的语文课与众不同,重点关注学生的“多读多写”。他的“与孩子共读共写”讲座,至今已有10万多名家长参加过;他的“儿童创意读写课”深受国内外小朋友们的欢迎;他自费研究课题“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喜爱写作、热爱阅读”,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成就让人由衷敬佩。记者带着这份敬意來到了高子阳所在的学校,那时他刚刚从教室赶来,细雨打湿的眼镜片并没有掩盖住高老师眼里的喜悦,他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氛围中。我们从聆听他讲述的课堂开始,逐渐走进这位读书人的阅读世界。
跟随导师,迈入书籍的殿堂
童年时的高子阳除了听过几部评书、看过几本小人书之外,就很少读过其他书了。直到上了师范学校,高子阳才第一次见到图书馆。他的班主任说,要想当好老师,必须读读美学。相信和践行此说的同学不多,他却兴冲冲地跑进图书馆借了《谈美书简》《美学历程》《接受美学》等书,一字一句读了起来。书一本一本读完了,但很多都没读懂。书法老师说,你们不能只埋头练字,最好读一读书法理论方面的书。他又听取了老师的建议,边练字边读书,《中国书法简史》《论书绝句百首》等都被他读遍了,里面也有许多内容没读懂。
师范二年级的时候,学校邀请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汤翠英女士来讲陶行知,这是高子阳第一次听讲座,这场讲座让他对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产生了兴趣,这些书都是理论专著,他同样看不太懂。于是,他一边阅读一边摘抄,三年师范学习生活里,他的读书摘抄足足有10大本。有的教育理论书籍太厚,不好摘抄,他就以三倍赔款的方式“买”了它们。有一本书叫《终身教育引论》,是保尔·朗格朗的著作,他觉得写得非常好。可这本书是上世纪80年代那一次物价上涨后出版的,三倍赔款的话要十多元,他买不起,居然一字一字地把这本书抄了下来!毕业后,高子阳发现学校里有一套10卷本《陶行知全集》,他就利用两年时间,把这套全集啃了一遍。回顾往日,高老师说:“那些书,我当时真的读不懂,都是硬着头皮读,但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那十年,很多当时读不懂的内容居然豁然明白了。”就这样,他爱上阅读理论书籍,一直到现在,他每年都要读10本以上的教育理论书籍。“一旦停止阅读这些书籍,立即会有跟不上的感觉。”高老师感叹道。
近些年,高子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儿童书籍的阅读上,因为他要给孩子们选书,带孩子们读书,引导孩子们写作。他说他很爱童书,读了三四千本,每年与学生共读其中的五十本。他把全班同学的每一次习作和精美的日记装订成书,自己读,也发给每一位学生去读。正是因为这样,高子阳的课堂才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大声朗读,创新“大阅读”课程体系
高老师有一个故事,常常被他说起。2004年,一位朋友送给他一本《窗边的小豆豆》,他看了五六页,突然觉得这本书应该大声读给学生听。他立即跑到教室里给学生读了起来,发现学生从未如此兴奋过。于是,接下来的语文课,他都要先读15分钟书,午自习再读20分钟,三个星期不到,整本书就被读完了。而他的学生在日记里天天赞美老师为他们读书。从那之后,高老师便开始坚持这种朗读整本书给学生听的模式,13年间,他读过的绘本、纯文字经典童书等已经达到600余本、900余万字。
他说:“大声朗读整本书,是所有老师都能做的事,不需要任何辅导,老师读学生听就行,听的过程不需要分析,书读完不需要讲解,接着读下一本就行了。”这种坚持,的确让全班同学爱上了阅读。为了选择适合大声朗读的书籍作品,他购买了3000余本童书,在读完2000多本后,他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大阅读”课程体系——“1525+N”整本书阅读课程。
“1+N”,有两种意思:一是孩子在0—9岁时,听读1000本图画书;二是指第一学段学生读完1000本图画书+N本自由选择的桥梁书(小学生能读,中学生甚至成人都可以读的书);第一个“5+N”,指第二学段学生读完500本桥梁书+N本自由选择的100—200页纯文字(含插图)的经典童书(这一阶段的图书由我国翻译与自创的1500多本桥梁书组成);“2+N”,指第三学段学生读完200本100—200页纯文字(含插图)的经典童书+N本自由选择的书(这一阶段的图书由我国百部儿童文学经典、数千本世界经典童书组成)。第二个“5+N”,指第四学段至人生结束,努力做到每年读50本以上的书籍(每周读一本书),读什么书,自由选择。
高子阳认为,小学六年,可以开展“152+N”整本书阅读,阅读完1700本书,肯定超过课程标准之规定10倍以上。每天花费20—40分钟即可,不会增加师生负担。2015年9月起,他在昆山千灯镇小学轮岗,学校让他建构一个读书馆,他仅用12000元为学生打造了2000本经典童书读书馆,全校学生每天自由去读,乐此不疲!
多读多写,让学生爱上写作
高子阳很爱写作,他发表过教育类文章5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儿童写作教学新论》《我的课胜过你的》《挑出语文教语文》等12部。除此之外,他几乎每天都会写些随笔、读后感,分享在个人的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这句话原是大数学家陈省身对其学生吴文俊的教诲,却也深刻启发了他。高子阳认为:读书,就是多读多书,边读边书,快读快书,慢读慢书,读完即书,读完思书……多书即多写,学生写得越多,思考会越多,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会随之提升,从而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所读之书。而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影响力往往要比只读不写来得更多、更深远。如果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写作就是阅读的发展,没有写作,阅读的意义就会失去80%。
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呢?高子阳一直在研究“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喜爱写作、热爱阅读”这个课题。让100%学生爱上写作,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高子阳坚定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说他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同时让50个学生热爱写作,但是他可以用100种方法让这50位学生爱上写作。就这样,在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耕耘中,高老师的学生和他一样每天坚持写作。
高子阳设计的“512+N”作文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儿童写作实验。“512”写作就是“我要爱”写作,在高老师的要求下,三个年段的学生每天都要写作。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写“5+N行”的小作品,一二年级学生识字少,怎么写?高老师会引导他们读绘本,一二年级小朋友每天读了之后,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高老师建议父母用手机录下孩子所说的话,略加整理。这样记录两年后,孩子的表达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到三年级时,他就不怕写作了。
三四年级学生每天写“1页+N行”的小作品,即最少写1页(200字左右)。这对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肯定有难度,怎么让他们积极地写作呢?高子阳在昆山轮岗教三年级,51位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他只用了两个话题就让他们爱上了写作。第一学期,他让学生们写“感恩”,每天与学生同写,坚持一个月,孩子们就不需要老师帮助了,因为他们能找到世界上许许多多值得感恩的东西;第二学期,高子阳从哲学视角引导他们写作,他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哲学绘本《没有》,带着他们第一天写“我有( )”,第二天写“我没有( )”,第三天、第四天……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本叫《有》和一本叫《没有》的“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第一学期他们要写“书”,方法是“造句成书”,一个字全班同学来造句,句子造好并画一幅画,就这样全班完成了一本书,一个学期可以用近百个词进行造句,一个学期集体就可以完成近百本充满创意的“书”;第二学期学生要练习写信,给父母写信,给每位同学写信,给小动物、小树苗写信,给课文中的人物写信。每天一封信,学生会把自己的很多独特想法写出来。
五六年级学生每天写“2页+N行”的作品,即每位学生每天最少写2页。五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可以每天写班级里的乐事、怪事;五年级下学期,学生每天自发组织写命题作文;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可以写一个学期的大读后感;六年级下学期,他们要写自己的传记,从0岁写起,一直写到小学毕业。
高子阳在国内外做过多次公开课与讲座,“儿童创意读写课”是他一直坚持的,但最让他得意的是为学生父母做的“与孩子共读共书”讲座。他告诉我们,每一次讲座,家长们都非常认真,没有人接听电话,一两千人的会场几乎没有杂音。每一次讲座,他都强烈建议家长为与孩子共读共书做好如下准备:一是为孩子买一盏非常好的台灯;二是为孩子买一个书桌(不要在饭桌与茶几上读与写);三是每个房间都可以放书柜(家里要有多个书柜);四是要不断地为家里添置新书;五是为孩子买一本简单记录一家人读多少书的厚本子;六是努力创造共读共写的大家庭;七是家庭成员开展共读百本、千本、万本书计划;八是努力一起创作一本又一本“书”。采访的时候,高老师拿出五月新出版的一本书——《与孩子共读共书》,这本书是他十年来为十万名学生父母做专业培训的总结,他说:“学生父母改变,绝大多数的学生父母改变,共读共书才有可能。”
高子阳从“152+N”中找到了很多创意,学生在各自的“512+N”中奉献了很多创意,家长们又在“共读共書”中支持着这些创意。高子阳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自身参与,奉献出积极有效的创意,最终为阅读教学改革和推广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他告诉我们,“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喜爱写作、热爱阅读”,是他的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