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涛
摘 要: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同样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才能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高职英语作为一门人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挖掘课内课外的人文知识点、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与适合的评价方式,这样就能在传授英语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文章对基于英语教学的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职;人文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有所不同,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和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矛盾,因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思想品行、自我的创新精神,是他们职业技术技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支撑体系。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除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完备的人文课程体系外,还可以把人文精神浸润到各科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甚至是专业课程的讲授中。
1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1人文素养的定义
人文素养指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等,主要包括艺术、科学和道德3个方面的素养[1]。它对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人文素养是社会上每位个体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从古到今,人文素养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1.2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的内涵极其丰富,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3个方面[2]。(l)人文素养的基础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一整套知识体系,它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对应,是以语言或者符号的方式对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类知识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必备条件。(2)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理想、信念、人格、价值观,它是个体的一种精神状态,位于人文素养的最高层,是辨别是否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3)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人文行为。人文行为是个体在人文精神支配下的行为方式,是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三者的关系体现在,个体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感悟,思想层面上逐渐养成积极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格,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的支配.人文思想从而外化为人文行为,这也是人文素养最终之目的。人文知识的习得相对容易,个体人文素养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
1.3高职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意义
人文素养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完整性。个体素质涵盖的内容众多,其中基础性的素质就是人文素质,它渗透到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中,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非智力因素。其次,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社会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单纯技术型的人才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这也是未来职业领域所需的一种能力体系。最后,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当代工匠精神的需要。当今社会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够具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团队合作和追求创新等品质,这些素养只有在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我体悟中逐渐习得。
2 英语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关系
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和培养心智。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蕴含着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积淀等。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是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学生不但获得知识和技能,也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更要传递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从本质上讲,英语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2.1国家政策强调二者有机结合
2012年頒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个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要基于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构建要以岗位需求为主线。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传授英语技能、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拓展并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加强人文素质的提升,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2.2英语课程的人文特征
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是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它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利用英语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既可行又必要。学生人文素养主要反映在其人文知识的积累,辩证、理性思维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英语课程中包含大量的人文知识,把英语知识技能和人文知识相结合进行讲授,既可以提升英语水平,又能够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2.3英语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
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懂专业知识的是“机器人”,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教学这一途径,利用英语课程中的人文知识,着眼学生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展现人文行为,养成崇高的心灵和全面的人格,从而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思路开阔的具有人文素养的“通”“专”结合型人才。
3 提升人文素养的措施
3.1转变英语教学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文明特征很大程度体现在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上,学校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全面发展。理念的转变需要上下同心,高职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首先要把人文素养培育放在重要地位,这样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师在英语课堂的讲授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把学生从以前的语言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语言使用者,讲授的内容也不再拘泥于英语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应该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学生健全人格、文化素养、高尚品格以及坚强的意志。
英语教师要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师要有育人的观念,不能仅仅为教学而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基于工具理性的英语教学观念,利用英语课堂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礼貌礼仪、举止风度和人文精神等的要求,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交际与沟通,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公民,而不仅仅是高智商、高技能、会工作的机器。
3.2挖掘教材的人文知识点
人文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研究、探索、创新,找准人文教育与教材的结合点、挖掘教材中具有人文知识的内容,根据相关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英语作为人文课程,教材中涵盖了大量人文方面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许多方面。教师需要从这些人文知识当中提炼出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结合课程传授给学生。英语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英语当中成语、习语、俚语的背后都有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教师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作进一步的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人文素养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教师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背后蕴藏的巨大内涵。要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学习了怎样更好地为人处事。他们逐步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明确的社会责任感。
3.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组织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小组合作法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辩论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案例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本剧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各种交际、互动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对有些自卑、自闭、不敢与人交往的高职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我的机会。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课堂就是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教师应该人为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演说演讲,使学生不断克服心理障碍,敢于与人交往合作,敢于表达自我,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另外,学生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也会更加注意自我的说话用语、言行举止、仪表仪态等社交礼仪行为。所有这些对于高职学生良好品性的养成、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4开拓英语课外教学资源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本身,要不断拓展英语课程资源,课外的歌曲、电影、小说等资源都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英语当中的俚语、俗语、谚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拓展出它们背后相关的文学典故、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寓言故事,这些都体现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与宗教信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这些课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传统、历史演变、宗教信仰等,提升学生对该文化的理解深度。另外,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英语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时间,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英语文章发表,可以培养创造精神与写作能力;学生背诵课外的英语名句名篇,可以增强英语语感;班级、学校开展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讲座、英语歌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3.5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
顾名思义,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位一体的全面的评价活动。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多进行纵向的比较,改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得到综合性的提高。
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的知识本身,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态度、动机、方法,既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个体,那么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基于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这样才能通过评价达到激励、改进和提升的目的。英语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不仅检测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课堂的参与度、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英语学习的方法等,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于英语基础略微欠缺的高职学生尤其具有激励的作用,他们能够在自身的纵向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促使他们更积极投入课堂,加入课堂的互动活动当中,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在学习中投入更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过程性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和机会,课堂有了更多的互动,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 婷.论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 (1):164-166.
[2]赵 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