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立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4年的47203元,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3.88%。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国GDP总量突破47万亿。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虽然经济增速仍居世界前列,但表现出一定的放缓趋势。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有多大?本文以1985年~2014年的数据为实证研究样本,着重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关键词:GDP 计量经济 模型函数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175-04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GDP有三种核算方法,分别为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用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公式表示为:GDP=C+I+G+NX。尽管现在很多学者反对单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但毋庸置疑的是,GDP仍然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1 GDP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变量选择
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比如斯密、马尔萨斯、马克思分别从分工角度、人口角度和再生产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为外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前者强调资本累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者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国内学术界关于GDP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大致可以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效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方面,张鹏飞和陈斌开(2007)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司法制度、产权制度和技术进步又显著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张清正(2014)从制度变迁、资本、市场化程度、外贸水平等因素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经济增长效率方面,朱承亮等(2009)表示我国经济增长技术驱动较低,主要依赖于资本,并认为经济开放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机构存贷业务抑制经济增长,但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孙根紧和丁志凡(2015)认为对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影响的有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制度改革。
从上面的文献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不能全面地给予说明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影响因素的大小和模型本身的需要等原因,选择了四个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储蓄也会减缓经济发展;财政支出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保障,影响效果显著;出口总额的增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对下期国内生产总值有顺承效果,它的多少对下期国内生产总值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上述解释变量的选取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统计数据(1985~2014年),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汇总。
2 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我国1985年~2014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了实证分析以上分析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搜集了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额等5个变量,同时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将5个变量进行调整,从而剔除价格因素对5个变量的影响。图1呈现了剔除价格影响以后,各个变量的走势情况。可以看出,各个变量总体上都表现出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基本一致——在2000年以前增长较慢,在此之后则迅速增长。而出口额、财政支出总量增长较为平缓,其中出口额在2009年出现了略微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受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进一步,可以利用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的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EVIEWS软件画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额等4个变量关系的散点图(限于篇幅,散点图未在文中呈现)。由散点图可以发现,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Y和解释变量X1、X2、X3、X4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额对国内生产总值有促进作用。表1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通過表1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均已超过0.94,说明各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3 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
(1)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应成正向关系。但随着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过多的增加,便会产生“节俭悖论”,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会增加,而是减少,换句话说,过多的储蓄会减缓经济发展,因此的理论预期符号不能确定。
(2)财政支出增加,代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而产生“乘数效应”,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增加的。因此理论预期符号为正。
(3)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它们应该成正向关系。因此理论预期符号为正。
(4)出口额增加会促进国内生产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会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两者应该成正向关系。于是理论预期符号为正。
(5)一般而言,当期国内生产总值越高,下一期国内生产总值会由于惯性,使得经济继续向好,因此两者一般成正向关系,因此理论预期符号为正。
4 模型的设定检验与选择
为了检验模型的设定偏误问题,判断线性模型和对数模型的选择问题,采用MWD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的MWD检验主要关注Z1和Z2统计量的显著性,由两个检验结果来看Z1、Z2的t统计量都显著,所以两个模型的设定都合理。由于对数线性模型被解释变量系数为弹性概念,可以很好地分析解释变量变动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被解释变动百分比,因此以下选取对数线性模型进行估计与检验。
5 估计与检验
首先,利用模型(2)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做一个简单的OLS回归,表3呈现了回归变量的系数以及基本的统计量。
从整体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R2=0.9998,非常高,调整的拟合优度也很高,F统计量的值为20452.49,明显高度显著。但当α=0.05时 ,t值为1.805738,LNX1的t统计量不显著,t值为-1.725380,LNX2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这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从各个变量系数来看,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LNX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NX3、出口总额LNX4、上期国内生产总值LNX5的系数都为正,符合理论预期时的符号,符合经济意义。但财政支出对数LNX2的符号为负,与理论预期相反,明显不符合经济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共线性引起的。为此,本文将通过相关系数矩阵观察各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
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都很高,因此直接回归可能会产生伪回归。所以,本文接下来,删除财政支出对数LNX2变量后,采用逐步引入其他变量的方法解决多重共线性,确定为最适合的多元回归方程。删除财政支出对数LNX2变量后,回歸结果见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D.W.值为1.4161。根据DW检验原理,DW值落在[0,DL),则存在自相关,落在(4-DL,4]则存在负相关;DW值落在(DU,4-DU),则不存在相关关系;DW值落在(DL,DU)或(4-DU,4-DL),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通过查表可以得到DL和DU的值,DW值落在(DL,DU)中,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因此运行广义差分法进行补救,见表6所示。
由上,可看出D.W值为1.489088,大于DU,小于4-DU,因此接受原假设,无正或负的自相关。
怀特异方差检验的原假设H0:存在同方差。表7呈现了异方差检验结果怀特统计检验量为6.683229,P值为0.1536,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最终模型为:
该模型经济意义明显,即国内生产总值受城乡年末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和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四个因素的影响,并且都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别在5%、1%、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具体而言,LNX1的系数为城乡年末存款余额的弹性,即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年末存款余额增加1%,GDP将增加0.086831%。这主要是因为存款余额增加,会使居民将多余的钱用于投资,从而促进生产,使经济得到增长。
同理,LNX3的系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弹性,即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1%,GDP将增加0.082298%。这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促进就业、扩大生产,从而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LNX4的系数为出口总额的弹性,即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口额增加1%,GDP将增加0.044427%。这主要是因为,出口增加表明国外对国内产品需求增加,因而会促进国内的生产经济活动,生产经济活动增加则国内生产总值也会随之增加。
LNX5的系数为上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即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GDP将增加0.687197%。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受到惯性作用,说明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城乡年末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这四个变量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做好金融体系存款余额盘点工作,保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充足。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居民储蓄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应该保证储蓄充足,这样才不会出现所谓的“资本荒”,才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其次,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大基本建设和合理安排房地产投资。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促进就业的作用。因此未来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再次,实施出口优惠的税后政策,鼓励产品出口。可以根据国内产品生产情况,对不同的商品实施差异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国内的产品供给。
最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应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不能使经济走进向下发展的的“螺旋”之中。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实施积极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左盛威.GDP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1(02).
[2] 张鹏飞,陈斌开.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6).
[3] 张清正.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
[4] 朱承亮,躍宏志.李婷.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986—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
[5] 孙根紧,丁志凡.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7).
[6] 张晓桐.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用指南[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7] 郭芳,冷洛.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8(1).
[8] 中国统计年鉴2014[Z].